壹、囊狀幼蟲病
囊狀幼蟲病是壹種病毒性病害。急性型發病,來勢猛、傳染快,是壹種毀滅性病害,壹旦急性流行,可垮蜂70%。特別是氣溫低,溫差變化大,蜜源不足的季節,發病率高。湖南發病高峰期出現在3~4月和9~10月。
1、主要癥狀
死亡幼蟲多為六日齡大幼蟲,30%死於封蓋前,70%死於封蓋後。發病初期出現嚴重的“花子”現象,得病的巢房蓋出現大的孔洞,封蓋幼蟲卷曲。得病幼蟲體色由白變黃,繼而變褐色變黑色,死蟲直臥巢房底,頭部翹起,身體末端呈囊狀物,形狀呈龍船狀,幹後容易被工蜂消除。
2、防治方法
①預防:選育抗病品系、控制病群相互傳染、蜂箱巢脾消毒,換王等。
②治療:痹蜂康為純中藥內服劑,每小袋可治蜂20脾蜂。半枝蓮、五加皮、板藍根、金銀花各25克加水煮煎,濃縮後配糖水傍晚餵蜂,每劑藥可餵蜂40脾,餵至不見病蟲為止。
二、歐洲幼蟲腐臭病
中蜂常見病。此病春秋兩季容易發生,病原為蜂房鏈球菌,被汙染的飼料和汙水是傳播該病最大的來源。
1、主要癥狀
歐洲幼蟲病壹般只感染2日齡幼蟲,病蟲在4~5日死亡。患病幼蟲體色由白變黃,直至黑褐色,最後在巢房底腐爛幹枯,成為無黏性,易清除的鱗片。此病危害幼蟲嚴重時,蜂群中長期只見卵、幼蟲,看不見封蓋子。
2、防治方法
①預防:選育對病害敏感性低的品系、換王,打破群內育蟲周期、病箱嚴格消毒。
②治療:蜂潔為新型殺菌消毒劑,用蜂潔治歐幼病較好;亦可用鏈黴素糖漿餵病群,但易造成蜂蜜汙染。
三、巢蟲
巢蟲是蠟螟的幼蟲。危害中蜂主要是大蠟螟和小蠟螟的幼蟲。壹年發生3—4代,幼蟲期50天左右,每年6—7月巢蟲危害猖獗。
危害狀況:蠟螟白天躲在黑暗處,晚上潛入蜂箱,產卵在箱底蠟屑或箱縫等處。卵孵化成幼蟲,幼蟲爬上巢脾蛀食蠟質,在巢脾上打墜道,吐絲作繭,毀壞巢脾,傷害巢脾上的幼蟲和蛹,巢脾上出現“白頭翁”病。輕則群勢下落,重則全群逃亡。
防治方法:
l、經常清掃蜂箱,清除殘渣殘屑。
2、蜂多於脾或蜂脾對稱,使巢蟲無法爬上巢脾。
3、發現有白頭蛹時,提脾抖去蜜蜂,放在太陽下照射3-5分針,巢蟲見光即爬出,然後消滅之。
4、把無蜂的巢脾,放在空箱內,定期用硫磺熏殺。
四、胡蜂、蟾蜍
胡蜂又名大胡蜂、大黃蜂。是我國蜜蜂的壹大敵害。胡蜂有14種,危害蜜蜂的主要有6~8種,南方山區胡蜂壹年可發生5~6代,夏秋兩季危害最大。胡蜂性情暴烈兇猛、攻擊力強。可在空中任意捕捉蜜蜂;可在蜂箱巢門前圍攻蜜蜂;可咬破蜂箱,3~5成群進入蜂箱咬死蜜蜂,被危害的蜂群集體逃跑。留下的蟲蛹,胡蜂將其運回自己的巢穴,哺育後代。有資料報道:20~30只大胡蜂,數小時內,可殺死5000~20000只蜜蜂。胡蜂防治方法以捕殺為主,毒殺、火攻效益高。發現有胡蜂在蜂箱邊飛翔,即用木板捕殺,打得兇,胡蜂就不來。
蟾蜍(俗稱癩蛤蟆) 白天躲在蜂箱底或周邊雜草洞穴中,天熱的夜晚守在巢門邊捕食蜜蜂。壹只大蟾蜍壹晚可食100~200只蜜蜂。防治辦法是擡高蜂箱,清除雜草穴洞,早晚人工捕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