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紫皮土豆的種植技術

紫皮土豆的種植技術

1、紫色馬鈴薯選用優質種薯

選擇脫毒紫色馬鈴薯作種薯增產效果明顯,紫色馬鈴薯種薯分層散光貯藏是培植優質種薯的良法,在播種時選擇具有該品種典型特征、中等個頭、完整、均勻、無病蟲、無損傷的脫毒種薯作種,剔出帶病蟲、破爛、畸形的薯塊。

種薯催芽和消毒

盡量播種已經解除休眠期的種薯,如果未解除休眠期,可采用種薯催芽和消毒方法,以縮短出苗時間,延長生育期,減少病原侵染,達到苗全苗壯。催芽方法:可用GA3 0.2~1.0×10-6 mol/L浸泡10~15 min,撈出攤放晾幹,然後於沙床催芽,按照壹層種薯壹層沙標準堆放5~6層,沙應保持濕潤,壹般1周左右即可。種薯消毒:用高錳酸鉀300~500倍液浸種20 min,或用草木灰拌種。

2 紫色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

2.1選地

紫色馬鈴薯選擇土質疏松、肥沃、排水通氣良好的土地,以呈微酸性或中性的砂壤土為宜。前茬作物為青稞、小麥、玉米和豌豆,盡量避免前茬連作,連作作物茬口不能超過2次。

2.2 整地施肥

在紫色馬鈴薯播種前先要深耕整地,耕層深25 cm左右,整地要求細、勻、松,創造深厚疏松的土壤條件。深耕前撒施腐熟羊糞農家肥22.5~37.5 t/hm2作基肥的基礎上,播種時撒施過磷酸鈣1 500 kg/hm2、尿素375 kg/hm2、硫酸鉀375 kg/hm2。

2.3紫色馬鈴薯播種方式

溫度常是影響播種期的主要生態條件。春播壹般在10 cm土溫6~7 ℃以上即可播種;秋播壹般在日均氣候25 ℃以下時播種。川西南山區和盆周山區紫色馬鈴薯春季播種最佳時期是1月下旬至2月上旬,平壩丘陵區秋季播種壹般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為宜。采用人工點播的方式進行,整薯播種,株行距為25 cm×80 cm,壟高15~20 cm,www.cyone.com.cn保苗5.25萬株/hm2左右。

2.4紫色馬鈴薯 田間管理

馬鈴薯幼苗出土5~10 cm時,結合除草進行第1次中耕,深度1 cm左右。10~15 d後進行第2次中耕,宜稍淺。現蕾時,進行第3次中耕,更淺,且遠離根系,以免損傷匍匐莖。

齊苗後進行2~3次中耕培土除草定植,保持行間土壤疏松,保持地溫穩定,培育壯苗促發棵。當植株高度達15~20厘米時用15%的多效唑10克對水15公斤噴霧,可控制植株徒長、抗倒伏。現蕾期塊莖開始膨大,開花盛期塊莖迅速膨大。因此在這個時期應摘除花蕾,減少植株地上部分對養分的消耗,促進地下塊莖發育膨大

馬鈴薯出苗1個月左右第1次灌水,必須灌足。薯塊膨大期澆二次灌水,這時是馬鈴薯整個生育期中需水量最多的時期,所以必須澆透灌足。以後根據墑情確定灌水時間,在收獲前7~10 d停止澆水,雨後要及時排水,防治田間積水、馬鈴薯腐爛。幼苗期(齊苗後)追施氮肥,結合中耕培土用尿素75~120 kg/hm2對水澆施。

2.5紫色馬鈴薯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貫徹執行“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積極采用各種有效的非化學防治手段。病害以預防晚疫病為主,雨季來臨後10 d左右噴1次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連噴2~3次,以噴葉背面為主。

2.6 紫色馬鈴薯適時收獲

待大部分莖葉由綠變黃呈現枯萎,馬鈴薯塊莖表皮老化,匍匐莖末端易脫離主莖時為生理成熟期,也是最佳收獲期。收獲時采用竹筐或紙箱裝運,防止損傷紫色馬鈴薯塊莖,將病蟲傷害和機械傷害的薯塊挑出,按種薯大小分級[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