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方法:
1、原料處理和制曲。清洗後,將黃豆洗凈,放入水中浸泡3-5小時(視季節而定),以豆子膨脹不起皺為度。然後瀝幹水分,取出黃豆,放入蒸鍋常壓或壓力蒸煮(常壓4-6小時;壓力1.5 ~ 2.0公斤/厘米2,40分鐘)。蒸至熟而不爛為宜,手撚時豆皮脫落,豆瓣分離。這時候可以出鍋,攤在攪拌臺上,冷卻到80℃左右,和幹面粉混合,攪拌均勻,放上匾額,要中間薄,四周略厚。每片約12.5 kg,放入音樂室制作音樂。
采用自然制曲時,室溫壹般保持在25 ~ 28℃,放置牌匾後24小時產品溫度逐漸上升。超過40℃就要開門通風散熱,同時翻曲,促進黴菌均勻繁殖。溫度過高,酒曲會變粘,產生酸。曲黃綠色,但常混有根黴或毛黴。老式制曲壹般選在早春,氣溫低,有利於低溫制曲
2.醅是發酵的。將原料制成的150kg發酵劑放入各缸中,壓實,加入波美度為18 ~ 20度的鹽水約200kg,讓鹽水逐漸吸入發酵劑中,第二天立即將表面的幹發酵劑壓至下層。在陽光和夜露中發酵酒醅。萬壹下雨,壹定要蓋好,防止雨水進入。經過壹定時間的日曬,當發酵好的醬油表面呈紅褐色時,翻壹次醬油。經過三伏天的烈日暴曬,整個發酵好的醬油都是濕潤的深褐色,有清香味的時候,已經到了成熟階段,可以抽了。發酵時間壹般在6個月以上,如果經過夏季的話也要3個月。壹般夏天發酵的質量更好。
3.提取母油。在缸內加入適量鹽水,插入細竹編織的竹筒,利用汁液壓力滲入缸內。每缸可提取75公斤母油(又稱原油)。母油長時間在陽光下暴曬後,去除沈澱,加入約10%的醬色,用平布袋多次換袋過濾醬油,直至醬油濾出,無沈澱。
提取母油後,將頭渣加入壹定量的鹽水,然後裝袋壓榨成壹般市售醬油。
4.成品。將過濾後暴露的母油加熱滅菌(80℃),得到色澤濃郁的成品。每100斤大豆只能生產50斤龍牌醬油(母油,不包括市場上回收的部分)。
產品特點由於龍牌醬油的生產工藝是在繼承幾千年前的基礎上改進和提高的,經過長期的歷史考驗,具有獨特的工藝。因此,這種傳統產品壹直以其色澤深、汁濃、甜而不甜、鹹中帶酸、醬香濃郁的獨特風味而聞名。這不僅是釀酒工人辛勤勞動的結晶,也是民族遺產被發揚光大的象征。其主要特點如下:
1.醬油色澤深、汁濃:選擇皮薄、表面光滑、無蟲咬的大豆,二、三等面粉,植物中蛋白質和澱粉含量高。另外,龍牌醬油的發酵是在低溫下長時間進行的。經過數次釀造,上下層醬料在夜間暴曬,使醬料的顏色隨著發酵時間的增加而加深,所以成品的顏色為深棕色,色澤鮮艷,適應了南方人喜歡顏色較深的醬油的習慣。
2.適當的鹽度:鹽在醬油中提供鹹味,與氨基酸結合形成氨基酸鈉鹽,賦予醬油鮮味。同時,鹽水也有防腐作用,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鹽水過低不能抑制雜菌生長,會造成酸敗,過高會破壞酶蛋白。因此,除了存放時間較長的福建鹽,龍牌醬油的鹽濃度壹般為18Be,不僅有利於露天發酵,而且成品在意義上不苦不澀,也符合北方和大陸對醬油要鹹的要求。
3.氨基酸含量高:醬油的鮮味主要來自氨基酸和酸的鈉鹽。在醬油發酵過程中,由於蛋白質水解,產生18種以上的氨基酸。這些氨基酸都有好吃的味道,甘氨酸和丙氨酸是甜的。壹般用東北大豆和日本大豆。含有人體營養必需的八種氨基酸,大豆蛋白容易被人體吸收,所以營養價值很高。
4.適當的甜度和酸味:除了鮮味,醬油裏的味道是甜的。甜味來源於酒曲和澱粉酶水解澱粉產生的葡萄糖和麥芽糖,以及壹些氨基酸;酸味主要來源於乳酸菌對葡萄糖發酵產生的乳酸以及少量的乙酸和琥珀酸。醬油中有機酸的含量應該在壹定範圍內。如果酸度太低,鮮味就不突出。當酸度過高,而其他無鹽固形物含量沒有相應增加時,就會覺得酸。龍牌醬油酸甜可口,讓人感覺綿軟綿長。是壹種色、香、味、體和諧的獨特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