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娃娃魚是魚嗎?

娃娃魚是魚嗎?

1.娃娃魚雖然叫魚,但其實不是魚。它是壹種生活在淡水中的兩棲動物,學名叫大鯢。

二、大鯢的引進

大鯢屬於安德裏亞斯屬,是世界上最大和最珍貴的兩棲動物。它的叫聲像嬰兒的哭聲,所以人們叫它“娃娃魚”。大鯢俗稱“大山椒魚”,源於其山胡椒的味道。大鯢有兩種,即大鯢產於本州島南部、四國和九州島;另壹種大鯢,產於中國,主要分布在中國長江流域及黃河、珠江中下遊支流。大鯢分布廣泛,數量眾多。由於經濟價值和環境質量的下降,野生種群數量很少。保護級別:國際CITES附錄I,中國II,受威脅級別:極度危險CR。

大鯢體型大而扁平,全長582 ~ 834 mm,頭長365,438+00 ~ 585 mm,最大個體長200cm以上。頭大、扁、寬,頭長略大於頭寬,頭寬為頭長的1/5 ~ 1/4;吻部圓,外鼻孔小,緊貼吻部,鼻間距為眼間距的1/3或1/2;眼睛很小,沒有眼瞼,位於後側,眼距寬;嘴大,嘴後沿上唇褶皺清晰;犁骨齒排在犁腭骨前緣很長,左右相連,連接處略凹,呈平行於上頜齒的弧形排列;舌大而圓,附著於口腔底部,周圍略自由。

軀幹粗壯扁平,頸部褶皺明顯,體側有寬闊的縱向皮褶和部分圓形疣粒,腋窩至胯部距離約為全長的1/3,有12 ~ 15棱紋溝。

四肢粗短,後肢略長,手指和腳趾扁平;前後肢貼合時,手指與腳趾的距離約為6個肋溝;肢體後緣有皮褶,與外指趾膜相連;指四,手指長序列為2,1,3,4;腳趾有5個,腳趾長度的順序是3,4,2,5,1;第四指外側及第三、四、五趾有膜;它極其寬闊平坦;蹼足不發達,只有輕微的蹼足。尾長約為頭長的壹半,尾高為尾長的1/3 ~ 1/4,尾基部略呈柱狀,向後逐漸變平,尾部背鰭高而厚。尾部腹鰭褶皺僅在靠近尾部時明顯,尾端鈍圓。肛門孔短而短像短裂;女性肛周皮膚光滑,男性沿肛裂兩側形成疣粒;繁殖季節男性肛門腫脹。雄性長510mm時,精巢長、寬、高為66.5×14.0×8.5mm,顏色為乳黃色。陜西洋縣采集的雌性大鯢全長465mm,卵巢內卵的直徑為4.5mm,乳黃色。

它的體表光滑濕潤;頭背面和腹面的小疣粒成對排列;眶周疣粒排列較整齊集中,頭頂和咽喉中部、上下唇緣光滑無疣,眶下、口後、頸側疣粒排列成行;體側厚縱皮褶皺明顯,上下疣粒較大;其他部位皮膚更光滑。全長160mm幼大鯢,其側面皮膚褶皺和疣粒不明顯。

生活時體色變化很大,壹般為褐色,其變異色有深色、紅褐色、褐色、淺褐色、黃土色、灰褐色、淺褐色。背部和腹部有不規則的黑色或深棕色斑紋,也有不明顯的斑紋。幼蟲和未成熟的二次成蟲體色較淺,以淺褐色為主,有散在的小黑點;腹部較淺;四肢外側有很多光點。湖北宜昌發現的白化個體,都有銀白色或金黃色的尾巴。

第二性征:雄性大鯢的肛門隆起,橢圓形,肛門孔大,內壁有乳白色顆粒;雌性大鯢肛門無隆起,肛口較小,周邊向內凹陷,管口內壁光滑,無乳白色顆粒。

骨架:頭骨寬而平;前頜骨2、鼻突短,不觸及額骨;額骨不入鼻孔;鼻骨左右碰;淚骨和淚隔;有壹塊前額骨;翼骨寬度和頜間距離較小;頂骨的前端與前額骨相連;有耳柱骨,沒有耳帽骨。下頜角骨與前關節骨不愈合;犁骨前緣有1排犁齒,呈長弧形排列,屬於幼體替換齒類型,排列在頜緣附近,與上頜齒平行,位於犁腭骨前緣。舌弧由角質舌軟骨、上舌軟骨和基底舌軟骨組成,角質舌軟骨和上舌軟骨不愈合;鰓弧3 ~ 4對,第壹對角鰓和上鰓骨分界清楚,無骨化,第二對角鰓和上鰓骨骨化。第三對(第四對)細而弱,其遠端與咽、鰓軟骨相連。椎體雙凹,有殘留脊索,寰椎後脊神經均穿過椎間孔;肋骨單頭;第三或第四尾椎無尾骨;有壹個“Y”形的前恥軟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