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比較熱,容易犯困,食欲不振,孩子也不例外。秋季是調整孩子飲食的好時機,及時補足夏季消耗的能量。
那麽,如何調整孩子的飲食呢?
說到飲食,蔬果、鮮肉、魚蝦、牛奶、雞蛋缺壹不可。我們每天都吃這些食物,但是很多人不吃。很多寶媽遵循給孩子最好吃的,最貴的原則,進口的,貴的就給。
其實吃才是季節最重要的。
秋天,多給孩子吃這四種食物,讓孩子長大,懂事。
壹、秋梨
俗話說“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秋天是吃水果的好季節。
夏天很熱,西瓜是孩子們的最愛。但是到了秋天,就不能給孩子吃那麽多瓜了。俗話說“秋瓜傷胃”,因為天氣越來越冷,瓜也越來越涼,尤其是西瓜。吃多了容易拉肚子。
所以,秋天少吃瓜,多吃水果。
水果,不是進口的,貴的是最好的,但是各種當季的新鮮水果是最好的。秋梨、葡萄、橘子、蘋果、香蕉等。可以多吃。在這些水果中,梨是第壹個。
梨是秋天上市的水果。古人認為梨為“百果之宗”,可見梨地位之高。
梨,鮮嫩多汁,酸甜可口。咬壹口,味道好極了。
而且梨果肉富含果糖、葡萄糖、蘋果酸等有機酸,以及蛋白質、脂肪、鈣、磷、鐵、胡蘿蔔素、核黃素、煙酸、抗壞血酸等維生素。可以說梨都是寶。
兒童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各種營養素和微量元素。所以,給孩子吃梨是非常好的選擇。
此外,梨還有清心潤肺的作用。
最重要的是,如果孩子食欲不振,梨可以促進食欲,幫助消化,提高食欲。孩子吃梨後,食欲會明顯改善,可以調節夏季食欲不振的後遺癥。
梨的好處太多了。
那麽,父母如何給孩子吃梨呢?
第壹種吃法是直接剝皮,鮮嫩多汁,味道鮮美。
第二種吃法,可以燉梨,加壹點冰糖,果肉和湯壹起吃。燉梨養陰潤肺的效果特別好。
如果孩子咳嗽,喉嚨不舒服,吃燉梨也可以保護喉嚨,改善咳嗽癥狀。
秋天對孩子來說最好的水果是梨。
那麽,蔬菜有什麽講究呢?跟上季節很重要。
二、蓮藕
蓮藕是秋天的第壹種蔬菜。
蓮藕看起來朦朧可愛,壹段壹段的。切片後是壹個個洞壹個洞的,足以吸引孩子的註意力,做成食物,是孩子們的最愛。
而且蓮藕含有多種碳水化合物、維生素E和鐵、鈣等微量元素,能潤肺止咳、養血補虛,具有明顯的補血益氣、增強人體免疫力的作用。
對於免疫力差的孩子來說,吃蓮藕好處多多。
那麽,蓮藕應該怎麽做才能讓孩子愛吃呢?
有壹種傳統食品——藕帶肉,小孩子特別愛吃。
用料酒、醬油、鹽、蔥花、姜末和雞蛋準備蓮藕片和肉末,攪拌均勻。蓮藕兩頭切掉,兩片壹起切,方便夾肉。
將切好的蓮藕中間掰斷,裹上壹層肉醬,慢慢夾住。肉末蓮藕裹了壹層漿糊。
將蓮藕面糊放入油鍋,煎至兩面金黃。
這種蓮藕肉香脆可口,適合小孩子的胃口,小孩子特別喜歡。
簡單的辦法,也可以把蓮藕切片,炒壹下,再加點醋,做成醋蓮藕片,很開胃,孩子也會特別愛吃。
除了蔬果,孩子長大了,肉當然少不了。傳統的豬肉牛肉就不用說了。今天,我推薦給妳的是大海裏的寶藏。
第三,牡蠣
牡蠣又名牡蠣,是壹種珍貴的海鮮,以前只有富裕家庭才能吃得起,現在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
牡蠣具有增智健腦、提高免疫力、保肝、滋補養顏的功效。
為什麽牡蠣的作用這麽大?
根據相關研究:
牡蠣含有大量的鐵和銅,還含有大量人體缺乏的鉛。所以牡蠣對缺鐵性貧血非常有效,還可以防止皮膚幹燥,促進皮膚新陳代謝,使皮膚更加光滑等等。所以有人說牡蠣的美確實是真的。
另外,牡蠣中鋅的含量很高,是補鋅的首選,可以很好的預防缺鋅,對兒童缺鋅補鋅非常有效。補鋅對兒童的生長發育至關重要。
最重要的是,牡蠣富含牛磺酸和DHA等營養物質,是智力發育的必需元素。
所以牡蠣有益智健腦的功效,是天然佳品。
說了這麽多,我只想告訴妳,牡蠣太有效了。
妳如何烹飪牡蠣?
第壹種簡單的方法,蒸,蒜末調味,直接吃。
第二種做法,生蠔蒸熟後,切碎,加入肉末、醬油、醋、料酒、面粉,做成面糊,做成小餅,放在熱鍋裏炸至兩面金黃,是小孩子的最愛。
第四,蝦皮
蝦皮很常見,壹年四季都有。而秋季上市的蝦皮,經過夏日陽光的曬曬,鮮嫩營養。
蝦皮有哪些營養價值?
據相關研究資料顯示,每100g蝦皮含蛋白質39.3g,蛋白質含量非常豐富,遠高於黃魚、對蝦、帶魚、鯧魚等水產品和牛肉、豬肉、雞肉等肉制品。
蝦皮還含有豐富的鈣,可以很好的補鈣。是缺鈣人群理想的補鈣食品。兒童生長發育需要鈣。多吃蝦皮可以促進青少年骨骼發育。
此外,蝦皮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礦物質、鐵、鈣、磷等。
小蝦皮的作用太多了。
經常吃蝦皮可以增強食欲,增強體質,是兒童的理想食品。
蝦皮怎麽做?
簡單又好吃的做法是蝦皮蒸雞蛋。
蝦仁用溫水洗凈,雞蛋打散,攪拌均勻。將蝦仁撒在蛋液上,蒸12分鐘。
蝦皮蒸雞蛋可以很好的保留蝦皮和雞蛋的營養價值,是非常好的補鈣益智食譜。
還可以把蝦皮剁碎,加入肉末和澱粉,做成蝦皮丸子,特別適合小孩子吃。
吃飯的關鍵是要吃得健康。孩子吃健康的選擇,吃對季節很重要。
秋季,給孩子最好的飲食選擇。水果首選梨,蔬菜首選蓮藕,水產品首選牡蠣,幹貨首選蝦皮。經常煮給孩子吃,強身健體,益智健腦,長身體,妳還記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