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方法加強肥水管理,雨季註意排水,不創造適合細菌生長的環境,誘發疾病。發病時,可每10天噴壹次苯菌靈和乙烯菌,連續噴2-3次,效果較好。害蟲害蟲主要由地下害蟲引起,主要危害植物的幼苗。蠐螬主要吃幼苗的根部。嚴重時,它們咬斷幼苗的根部,導致根部失去吸收能力,植物逐漸幹枯死亡。該防治方法可在初冬翻耕土壤,減少越冬蟲源。此外,辛硫磷也可噴入土中制成毒土進行毒殺,但要註意濃度,以免殺死幼苗。花葉病:整株發病,病株葉片變小皺縮,葉片起泡,葉片背脈明顯突起,甚至扭曲,早期病株明顯矮化。壹般由煙草花葉病毒形成,通過觸摸傳播。病毒汁只要接觸到輕微受傷的葉子就能傳播感染。
害葉,病斑近圓形,從高粱粒到大豆粒不等,邊緣紫褐色,界限清楚;病竈中部黃白色至黃褐色,略凹薄,部分易穿孔。嚴重者整葉布滿病斑,失去食用價值。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帶有病殘體和被感染分生孢子的土壤中越冬。出現在患病區域的孢子通過空氣流動和雨水濺射傳播和再感染。濕度是疾病爆發和傳播的決定性因素,保護區雨水滲漏的地方病害嚴重。灰葡萄孢:主要發生在葉片和葉柄上。開始是漬水,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下迅速發育。葉片萎蔫腐爛,莖青綠漬水,後莖易折皺或腐爛,患部易出現灰黴層。高濕低溫是灰黴病發生和蔓延的主要因素。植株太密,氮肥太多,都適合細菌繁殖,病害也嚴重。病原菌的菌絲或菌絲體在病殘中越冬,部分分生孢子附著在種子表面或菌絲潛伏在種皮中越冬。菌絲分生孢子通過氣流傳播,引起原發感染。
綜合防治方法:密植,1m寬畦播或5行扡插播種,株距20cm。選擇生態調控,適時通風降濕,防止過量澆水或局部施用過量氮肥。采摘後及時追肥,噴施增產菌、植物藥等。它能促進植物的早期生長和快速生長,增加產值。化學防治:保護區內每畝可施10%硫糖鋁煙劑250克或5%百菌清抑塵劑1公斤;或在發病初期分別噴灑6.5%甲潑尼龍粉塵和65%甲潑尼龍WP 1000~1500倍,或75%百菌清WP 1000倍和70%甲基硫菌靈WP 1000倍。盡快消滅蚜蟲,防治病毒病,噴灑50%殺蚜可濕性粉劑2500~3000倍液;在第壹眼看到花和葉時,連續噴灑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次,每7天壹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