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水歷山景區:歷山境內峰巒疊翠,高距雲表,是山西省南部最高的山,保存著華北地區僅有的壹片原始森林。在這裏,自然風光、原始森林和古人類文化融為壹體,集旅遊、探險、狩獵、考古、寫生、度假為壹身的綜合性風景區;是壹個大氣、土壤、水源、環境質量品位極高的、無汙染的自然風景區。
2、湘峪古堡:湘峪古堡,位於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縣鄭村鎮湘峪村,是明代後期戶部尚書孫居相、都察院右副都禦史孫鼎相兄弟的故裏。古堡占地面積32500平方米,東西長280米,南北寬100—150米,分為內城和外城,城內主要建築由東西向兩條街和南北九條巷道將其分割有序,現存主要建築有三都堂、帥府、十大宅院、大小男院,以及寺院、祠堂、私塾等建築。
3、竇莊古建築群:竇莊古建築群是2006年6月國務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山西省沁水縣東南竇莊村沁水河畔,為明萬歷二十年(1592年)進士、大理寺正卿張五典及其子孫所建。
4、張峰水庫:張峰水庫位於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縣張峰村,是黃河流域沁河幹流上第壹座大型水利樞紐工程,最大壩高72.2m,壩頂長 627m,最大泄洪流量 1159立方米/秒,控制流域面積4990平方公裏,庫容3.94億立方米,建設任務以城市生活和工業供水、農村人畜飲水為主,兼顧防洪、發電等綜合利用。
5、沁水柳氏民居景區:柳氏民居,位於山西晉城市沁水縣境內,為唐代大詩人柳宗元的後祖籍沁水的陜西華昌府通判柳遇春的故居。創建於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院中壹石牌坊迎風板上尚存有楷書題跡:“明嘉靖二十九年庚戌冬十月立”。2006年05月25日,柳氏民居作為明至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6、山西太行洪谷國家森林公園於2016年底全票通過國家林業局專家評審,2017年1月20日國家林業局下發林場許準[2017]11號行政許可決定,準予設立並定名為“山西太行洪谷國家森林公園”。
7、湘峪古城:位於晉城市沁水縣東南方向大約50公裏左右鄭村鄉的湘峪村,是明代萬歷年間戶部尚書孫居相、都察院右副都禦史孫鼎相兄弟的故裏。因孫鼎相在兄弟中排行第三,又任過都察院右副都禦史,其故居便稱“三都堂”,湘峪古城又為其親自主持修建,所以湘峪習慣上又被人們稱作“三都古城”。
8、郭壁村古建築群:是2006年6月國務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山西省沁水縣東沁水西岸郭壁村。在明代,村主街即長達五裏,有“金郭壁”之譽。坐西向東,背山臨河,呈帶狀。村東沿河石砌護坡,村西山上築有夯土城捕。村內分坊區,以“坊”、“裏”命名,如“寧遠坊”、“三槐裏”等。
9、趙樹理故居陳列館,位於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縣加豐鎮尉遲村。展出內容有趙樹理生前書籍、柳制箱、皮箱和生活用品等珍貴遺物。趙樹理故居陳列館為清代建築,典型的北方農村四合院,坐北朝南,大門位於東南角。
10、沁水縣文史博物館始建於1963年。1983年縣人民政府呈報省文物局撥款收回縣城內明清古建築壹處,維修後作為博物館館址。沁水縣文史博物館為縣級博物館,在縣政府領導下進行全縣文物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