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的壹生,要經過卵、幼蟲和成蟲三個不同的時期。
蟬的幼蟲生活在土中,刺吸植物根部汁液,削弱樹勢,使枝梢枯死,影響樹木生長。蚱蟬的幼蟲壹生在土中生活。將要羽化時,於黃昏及夜間鉆出土表,爬到樹上,然後抓緊樹皮,蛻皮羽化。6月末,幼蟲開始羽化為成蟲,最長壽命長約60~70天。
7月下旬,雌成蟲開始產卵,8月上、中旬為產卵盛期,卵多產在4~5毫米粗的枝梢上。雌成蟲產卵時,先用產卵器刺破樹皮,將產卵器插入枝條組織中,造成爪狀卵孔,然後產卵於木質部內。每個產卵孔有卵6~8粒。壹個枝條上所布蟬卵,多者達90余粒。
此蟲嚴重發生地區,至秋末常見滿樹幹枯枝梢。所產的卵至次年6月中孵化。幼蟲孵出後,由枝上落於地面,隨即鉆入土中。幼蟲在土中生活若幹年,***蛻皮5次。每當春暖時,幼蟲即向上移動,吸食植物根的汁液,秋去冬來時,則又深入土中,以避寒冷。
幼齡幼蟲身體多為白色或黃色,很柔軟,額顯著膨大。老齡幼蟲身體較堅硬,黃褐色,翅芽非常發達,自頭頂至後胸背中央,有壹道蛻皮線,為羽化成蟲時的開裂線。當蟬的上半身獲得自由以後,它又倒掛著使其雙翼展開。在這個階段,蟬的雙翼很軟。
它們通過其中的體液管使之展開。體液管由液體壓力而使雙翼伸開。當液體被抽回蟬體內時,展開的雙翼就已經變硬了。如果在壹只蟬雙翼展開的過程中受到了幹擾,這只蟬將終生殘廢,也許根本無法飛行。
擴展資料:
雌雄蟬交配後,雄蟬很快就衰老而墜地死去,留下雌蟬。雌蟬用尖尖的產卵器在嫩枝上刺壹圈小孔,把卵產在樹木的木質內部,還要在嫩枝的下端,用口器刺破壹圈韌皮,使樹枝斷絕水分和養料的供應,嫩枝漸漸枯死。這樣,有卵的樹枝容易被風吹落到地面。
以便孵化出來的幼蟬(叫幼蟲)鉆進土裏。蟬產下的卵半個月就孵化出幼蟬。幼蟬的生活期特別長,最短的也要在地下生活2~3年,壹般為4~5年,最長的為17年。幼蟬長期在地下生活,有著冬暖夏涼的條件,也很少有天敵來威脅,倒也算自在。
它們經過4~5次蛻皮後,就要鉆出地面,爬上樹枝進行最後依次蛻皮(叫金蟬脫殼),成為成蟲。同樣另昆蟲學家大惑不解的是,蟬能夠非常準確地確定時間,在“地獄”恰倒好處的完成從幼蟲到成蟲的過渡生長,並適時離開“地獄”爬出地面。
這是個不可思議的奇跡。尤其是17年蟬,這種蟬都是不多不少,精確地度過17年“地獄”生活才見天日。要見到它的子女,必須再過17年。因此昆蟲學家們總是像天文學家等待日食和哈雷慧星壹樣等待著“17年蟬”的出現。
《莊子》中有這樣壹個故事:
有壹次孔子帶著弟子到楚國去,路上經過壹個樹林,在樹林中有個駝背老人正在用竹竿粘知了。他粘知了非常輕松,就像在地上撿知了壹樣。孔子上前問道:“您的動作真是巧啊!有什麽門道嗎?”老人答道:“我確實有自己的辦法,已經練習五、六個月了 。”
“我在竿頭放上兩個丸子疊在壹起而不會墜落 ,這樣練習下來失手的情況已經很少了;放上三個丸子疊在壹起而不墜落 ,這樣失手的情況十次也不會超過壹次;放上五個丸子疊在壹起而不墜落 ,就會像在地上拾取知了壹樣容易。”
“我定住身子,就像紮進地下的木樁,舉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樹枝。雖然天大地大,萬物品類繁多,但我壹心專註於知了的翅膀,從不思前想後、左顧右盼,絕不因紛繁的萬物而改變對蟬翼的註意,這樣為什麽不能成功呢!”
最後孔子轉過身來對弟子說:“只要專心致誌,就把本領可以練到出神入化的地步,這就是駝背老人所說的道理。”老漢粘蟬是因後世流傳被通俗化的詞語,原句應為:痀僂承蜩。
百度百科-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