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枕神經痛?!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枕神經痛是指枕大神經或枕小神經因器質性或功能性問題而放射至其優勢區域的疾病,在臨床上十分常見。臨床上枕大神經痛的發病率最高,其次是枕小神經痛。枕部外傷、寒冷、枕神經受壓或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都是引起枕後區或枕下區疼痛的原因。這種疼痛可擴散至頂葉區和顳區,疼痛多呈現針刺樣跳痛或放射樣疼痛,並有壹些明顯的誘因使疼痛加重。
要想取得好的療效,必須抓住真兇!
經常通過咨詢,可以知道這些患者伏案工作時間長,有頸椎病病史。所以頸椎的退變往往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頸椎的急慢性退行性變包括:頸椎本身的退行性變(增生、骨質疏松、小關節紊亂——主要是鉤突關節和小關節脫位)、軟組織的退行性變(韌帶松弛、老化、長期肌肉勞損牽拉枕神經,從而引起疼痛)。現代研究表明,頸椎周圍退行性改變和損傷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枕神經痛的主要原因是頸椎病的頸肌慢性勞損和損傷,其次是氣溫變化、過度勞累和職業特點。枕神經痛的常見原因是涉及C2 C3神經根的頸椎病。
接觸這類患者,體檢必不可少!對頸部的檢查,尤其是對針灸師來說,更為重要。通過頸部的觸診,可以清楚的知道頸椎的壹個局部狀態,通過觸診可以知道頸部軟組織的狀態,肌肉是否緊張。頸椎活動受限嗎?有沒有壓痛?頸椎有偏差嗎?等等病理狀態,知道這些狀態還有壹個好處,就是我們在治療過程中可以有針對性的放松這些部位,從而達到靶向治療,事半功倍。通常,在觸診後,這類患者發現病變通常集中在上頸椎段,即C2-3。從取穴來看,集中在風池穴、天竺穴、萬古穴。
現代醫學的治療方法主要有神經阻滯、止痛藥、肌松藥等,但療效往往不夠持久,甚至不夠顯著。
從傳統醫學來說,枕大神經痛屬於中醫“頭痛”的範疇,從經絡循行來說,屬於少陽、太陽頭痛。因為邪堵住了脈,不行就疼。但對於壹個針灸師來說,如果單純從內科角度治療這類疾病,效果可能不夠顯著。針灸治療仍然是以經絡為導向,以部位為導向,以局部通絡和遠距離通絡為思路。
從經絡的角度來看,這類疾病屬於經絡病,即慢性軟組織勞損性疾病的常見範疇——枕神經痛,主要涉及足少陽膽經和足太陽膀胱經的經絡,所以治療時首選兩經所經過的穴位。治療這類疾病,我首先選擇風池穴作為首選,然後以局部阿是穴、萬谷穴、天柱穴、長距離經絡通過的思路,在遠端選擇這兩個穴位,如夏溪、足臨岐、外關(足臨岐+外關是八脈交匯處的壹組穴位,針對這類疾病的治療)。往往能有很好的療效。差不多2-3次就能明顯緩解癥狀。
從穴位解剖學的角度來看,枕大神經的主幹位於天柱穴的深部,風池穴的深部是頭上的斜肌,枕小神經穿過其中。因此,當頸部過度勞累或寒冷時,局部肌肉收縮,導致枕神經受壓,從而引起頭痛。
所以在治療這種慢性勞損疾病的時候,作為針灸師,要理清思路,從經絡理論來指導針灸,認清疾病的本質,從而實現通絡通絡,總的原則是無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