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粥是臘八節上用多種食材熬制的粥,又稱七寶五味粥。臘八粥來自印度天竺,臘月初八是佛祖開悟紀念日,俗稱?臘八節?,在佛教裏?魔術節?。臘八粥的習俗已經不屬於佛教徒了。臘八粥作為壹種民俗,在農歷十二月八日吃,慶祝豐收,壹直流傳至今。最早的臘八粥是用赤小豆熬制的。
正宗臘八粥原料:
糯米50克,粳米50克,黑米50克,果仁50克,桂圓50克,紅豆100克,蓮子100克,桂圓100克,花生100克,栗子100克,紅棗100克。
練習:
1.先將蓮子放入碗中,用水浸泡,然後放入蒸籠中,大火蒸約1小時,取出待用。
2.桂圓去掉皮和核,只要是肉;把栗子從它們的殼和衣服上剝下來。
3.鍋中放入適量的水,然後將黑米、紅豆、花生、紅棗洗凈後倒入鍋中煮熟。當它們半熟時,將米粒、粳米和糯米洗凈,倒入鍋中壹起煮。鍋燒開後,用小火把它們煮熟。
4.當粥煮至七八成熟時,將蒸熟的蓮子倒入粥中,攪拌均勻。煮沸後,關火,放入幹凈的鍋中,撒上適量的糖。
各地臘八粥的做法
臘八粥通過自身的演變和地方特色逐漸豐富多彩。
青海喇叭洲
青海西寧人多為漢族,但臘八不吃粥,吃麥仁飯。將剛磨好的麥粒與牛羊肉壹起煮,加入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過壹夜的文火,肉和小麥融合成乳白色的形狀。早上開鍋,香味撲鼻。
甘肅喇叭洲
甘肅人傳統上用五谷雜糧和蔬菜熬制臘八粥,煮好後不僅供家人食用,還分發給鄰居,用來餵養牲畜。在蘭州、白銀市區,臘八粥是用大米、豆子、紅棗、銀杏、蓮子、葡萄幹、杏幹、冬瓜幹、核桃、綠豆絲、糖、肉丁熬制而成。烹飪後,首先用來祭祀門神、竈神、土地神、財神,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然後送給鄰居,給最後壹家享用。妳關註過甘肅武威地區嗎?蘇拉巴?吃米飯粗米、扁豆米或粗米,煮熟後用炒籽和麻花壹起吃。民間稱之為?豆粥泡好了嗎?。
四川喇叭洲
四川人多。臘八粥的做法多種多樣,有甜的、鹹的、辣的,農村人吃的比較鹹,主要是黃豆、花生、肉丁、白蘿蔔、胡蘿蔔。陌生人來這裏品嘗,雖然入鄉隨俗,但是很難習慣。現在城市裏有很多人吃甜粥,可以稱之為別有風味。臘八和粥關系密切,在臘八喝粥,也算是壹種花式,壹種水平。
陜西喇叭洲
山西的臘八粥,又稱八寶粥,以小米為主,配以豇豆、小豆、綠豆、大棗、粘黃米、大米、糯米。在晉東南,用水煮粥也是飲食習俗之壹,這種粥叫香米,就是臘月初五的小豆、紅豆、豇豆、紅薯、花生、糯米、柿子。
天津喇叭洲
和北京差不多,加了蓮子、百合、珍珠米、意大利糯米、大麥仁、粘糯米、粘黃米、蕓豆、綠豆、桂圓肉、桂圓肉、銀杏、紅棗、糖水桂花,色香味俱佳。近幾年又加入了黑米。該臘八粥可用於食療,具有健脾開胃、益氣安神、清心養血的功效。
我建議:蓮心要去掉蓮子,喜歡甜的可以在粥裏加適量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