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案《彩燈》包含反思篇1活動目標;
1.大膽表達和同伴打燈籠時的場景、動態、表情,體驗其中的樂趣。
2.在創作過程中,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專心完成繪畫活動。
3.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根據觀察到的現象在同齡人中大膽交流。
4.提升參與環境布局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5.我會大膽地用它們進行藝術表達和創作,我喜歡裝飾。
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1,重點:展現打燈籠的場景。
2.難點:人物的動態和色彩的運用。
活動準備:
1.孩子有玩燈籠的經驗,能展示簡單的燈籠。
2.圖活動,筆和紙。
3.童書:燈籠。
4.活動前布置教室,在窗戶和墻上掛各種燈籠。
活動流程:
首先,創設情境,激發孩子的興趣。
老師:讓我們看看活動室裏有什麽燈籠。
第二,引導孩子在玩燈籠的時候,與同伴進行回憶和交流。
老師:元宵節妳們是怎麽玩燈籠的?妳和誰壹起玩?玩燈籠的時候妳看到了什麽?很多燈籠掛在哪裏?是什麽樣的?那是什麽顏色?玩燈籠有什麽感受?
第三,老師和小朋友壹起討論如何和大家展示打燈籠的場景。
老師:玩燈籠的時候有哪些動作?身體的哪個部位發生了變化?如何表現很多人壹起玩燈籠?妳什麽時候玩燈籠?如何展現壹個熱鬧的場景?那是什麽顏色?
第四,教師提供兒童書籍
並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創作作品《燈籠》。
第五,展示兒童畫,引導孩子相互欣賞和交流。
交換展示的小朋友作品,鼓勵在動態和色彩方面表現較好的小朋友。
活動擴展:
了解燈籠的制作。
為藝術區的孩子們提供小紙箱、線、木棍和裝飾材料,鼓勵孩子們自己制作燈籠。
活動反映:
這節課,我直截了當的播放壹些課前收集的關於元宵節和燈籠的圖片和視頻,從欣賞的角度進入正題。學生可以通過看、想、說等活動,引導他們進入制作燈籠的學習活動中。學生們各抒己見,狂歡於“元宵節”。然後我展示壹個成品燈籠,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燈籠的基本結構特征。最後是評價作業,交流經驗,拓展鏈接。在懸掛和展示了學生的作品後,學生們積極談論自己的感受、經歷和對作品的評價,並鼓勵他們在課後想辦法讓自己的燈籠亮起來。
在本課程教學活動的組織和實施中,每個環節都註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精神。本課的學習活動是要求學生根據物體的特點創造有趣的燈籠形象。所以我會讓同學們按照壹定的造型來創作燈籠,談談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談談自己會怎麽處理,怎麽做。在作業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用獨特有趣的形象對作品進行點評和肯定,進壹步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感受其中的樂趣。
上完這門課,我感覺學生對這樣設計的學習過程很感興趣。學生的身心在整個課堂上都處於積極、快樂、愉悅的狀態。
缺點是:感覺時間緊,不夠鞏固練習。時間設計不夠合理。如果有機會再來上這門課,我會把學生練習和互相評價的時間安排得稍微長壹點。
幼兒園大班“燈籠”教案包含反思第2章活動目標。
1,能以自然歡快的聲音演唱,並創造性地用動作表達歌曲內容。感受節日的喜慶氣氛。
2.學習《鬧字》的降調唱法,展現歌曲的幽默特色。
3.嘗試以二重唱的形式演唱歌曲,體驗合作演唱的快樂。
要準備的活動
1,錄音機,磁帶
2、燈籠畫、畫紙、蠟筆
活動過程
1.看元宵節的圖片,組織小朋友說話。
引導孩子回憶看燈的場景。問題:元宵節妳看到了什麽燈?看燈的時候有什麽感受?兒歌介紹:正月十五,月亮皎潔,媽媽帶我去看花燈。燈籠是紅色的,燈籠不停地轉動。金魚燈、孔雀燈、彩色屏風、金燈和銀燈不計其數。看完花燈,五顏六色的花燈。
2.引導孩子學唱歌。
(1)引導孩子模仿元宵節敲鑼打鼓的聲音,把難點放在前面,唱“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等。
(2)教師展示掛圖,引導幼兒“數燈籠”,學唱“有龍燈,有鳳燈,有龍燈,有鳳燈,有獅子燈。”
(3)教師示範演唱,引導幼兒在“數燈籠”或“敲鑼打鼓”部分自然加入。
歌詞整體理解:正月十五,花燈無數。有龍燈,有鳳燈,有龍燈鳳燈的獅子燈,有鬧天宮的孫猴子。
(4)老師和孩子* * *壹起分析“吵”字的唱法,引導孩子嘗試降調的唱法,表現歌曲的幽默感和機智。
(5)教師組織幼兒以二重唱的形式演唱歌曲,引導幼兒體驗合作歌唱的樂趣。
3.指導孩子表演和唱歌。
重點啟發幼兒創造性地在歌曲“嗨”的結尾做出孫悟空的不同動作並停止,以增強歌曲的趣味性。
4.為孩子提供相應的道具,指導他們表演音樂。
5.遊戲:燈籠
孩子們可以自由地集體玩遊戲。大家壹起打燈籠,看誰表演的更好,壹邊唱歌壹邊表演。感受合作和快樂的感覺。
6.讓孩子回家給父母唱《燈籠》這首歌,教他們學會唱歌。
7.組織孩子閱讀教材11頁掛圖。看完後問:數壹數有多少燈籠,有哪些燈籠?妳喜歡哪種燈籠?(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
8.組織孩子閱讀教材11頁掛圖。看完後問:數壹數有多少燈籠,有哪些燈籠?妳喜歡哪種燈籠?(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
9.鼓勵孩子大膽設計不同形狀的燈籠。運用剪彩和繪畫的技巧制作燈籠,表現了燈籠的基本特征。
10,活動結束,解開燈籠上的謎語:小白鴿,長尾巴,妳喝湯,先嘗嘗。(勺子)
11.活動延伸:回家後請爸爸媽媽幫忙和小朋友壹起做漂亮的燈籠。
總結與反思
元宵節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活動。隨著現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汽車進入農村家庭,所以孩子們在元宵節有機會在父母的帶領下在城市裏看燈籠和燈籠。學習唱歌時,孩子想到的是元宵燈籠,情緒高漲時更容易融入學習活動。本次活動的目標在孩子們快樂的遊戲活動中得到了很好的完成,體現了“鬧”這個美好的詞,也培養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使孩子們得到了各方面的發展。
幼兒園大班的教案“燈籠”包含反思第3章活動目標:
1,遊戲活動中歸納總結學習的作文。
2、不斷探索操作活動中的各種要點,並學會記錄。
3.培養動手操作能力和多維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在遊戲活動中歸納、總結、學習6的構成。
活動準備:鮮花、小樹、小動物圖片、紙箱、糖果、筆、紙、數字卡等。
活動流程:
首先,編壹個數字遊戲“蘋果和生梨”
請邀請1小朋友上來,帶領我們壹起玩湊數遊戲。
春天的花園裏有壹個數學王國。孩子和老師去數學王國找,發現那些東西的個數是6,然後妳把6個點都打完了,才能去別的地方玩。在紙上寫下妳的發現。
二、兒童分組操作
1,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遊戲。
2.教師巡回指導:重點指導有困難的孩子,給予適當的指導和幫助。
第三,兒童交流和討論
1,老師拍手,孩子們回到座位上。剛才大家玩得很開心,可以把自己的發現記錄在紙上。誰願意介紹他們的發現?妳在玩的過程中發現了什麽?
2.孩子們介紹他們自己的發現。
四。學習的構成6
1,老師:今天小貓壹家也來數學王國玩了。有多少只貓?數字是多少?看看他們看起來是不是都壹樣?引導孩子從貓咪的大小、顏色、花紋、蝴蝶結來劃分。
2、孩子獨立說話,比如6只貓可以分成1只大貓和5只小貓。老師根據孩子們的故事把數字卡放在黑板上。老師:6有多少種方法?
3.老師總結:6除5和1有五種方法,6可以……,都加起來5給糖果。我們的孩子很有技巧,不僅學會了6的作文,還學會了錄音。現在讓我們壹起準備好,開著車,和數學王國裏的小貓們壹起玩吧。(聽著音樂,孩子開著車)數學的王國已經到來。國王今天準備了什麽禮物?國王還準備了這麽多糖果盒,讓我們的孩子幫他把糖裝好。記住,每個盒子只能裝6顆糖。妳假裝說,幾顆紅糖果,幾顆藍糖果,或者幾顆黃糖果,幾顆綠糖果,壹* * *就是六顆糖果。裝上之後,就可以發給身邊的父母,給好朋友查看了吧?如果正確,請把糖帶回家,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
活動反映:
這節課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學會理解“6”的構成,知道如何交換兩個部分數的位置,以保持總數不變。因為數學知識特別有邏輯性。我們應該在數學活動中提供壹些滲透著正確的、可接受的、有趣的數概念的活性材料,讓孩子在與材料的互動中理解數學知識,發展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