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連續劇《雍正王朝》播出已有十幾年的時間,王繪春飾演的八阿哥胤U:煞費心機、籠絡人心、深藏不露、老謀深算、表裏不壹,處處和胤禛作對,給人的印象有些作惡多端、令人作嘔。
在《康熙王朝》第二十集,康熙臨終對胤煜的評價為:“八阿哥胤禩,處處學朕,可他處處學的不像朕是寬仁治國,他是寬仁收買人心,朕對下面已經放縱過度,他卻比朕還要放縱,即便他的寬仁是真的,也只會把我大清江山徹底毀壞。”
有“八賢王”美譽的胤禩,為何始終入不了康熙法眼?
胤禩的生母為良妃衛氏,由於良妃出身卑微,沒有資格撫養皇子。胤禩小時候在大哥胤禔的母親惠妃身邊長大的,沒有強硬的家庭背景,胤禩就努力的學習文武知識,胤禩的性格自然隨和好脾氣。
康熙看到自己的兒子像自己壹樣待人為寬,對胤禩非常喜愛。胤禩非常明白,母親這邊沒有什麽可以依賴的人,壹切要靠自己了。胤禩便開始廣結善緣,他與皇九子、皇十子、皇十四子交情非比尋常。
與眾多的王公朝臣關系不壹般,只要朝廷中有了什麽風吹草動,這些王公朝臣都會去八王府打探消息。就連同為競爭對手的大皇子,知道自己沒有繼位的前提下,向胤禩靠攏。可了,胤禩在為人處事方面何等高明。
聰明反被聰明誤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太子胤礽被廢。康熙想著諸皇子之間的矛盾可以緩和,沒有想到諸皇子之間爭奪儲位更加嚴重。胤禩想取得皇太子的地位,胤禩從來不在康熙面前表現自己想做,而是引導追隨者,在康熙面前說盡自己的好話。
胤禩還極力拉攏朝中重臣,逐漸形成了“八爺黨”。康熙皇帝最忌諱身邊的黨派之爭,沒有想到太子黨被廢除,八爺黨比太子黨還要囂張,還安排算命的人從中妖言惑眾、蠱惑人心,說八阿哥有帝王之相,在朝中引起軒然大波。
大臣們以為皇位已定,便去八王府巴結為自己的“前途”著想,康熙非常憤怒,甚至動用了無比殘忍的刑法,把支持黨爭的全部處死。康熙的大開殺戒讓胤禩看得出來,自己在皇位爭奪中沒有太多的優勢。
康熙皇帝壹天天老去,太子位還空著,於是胤禩、胤禛、胤禎便脫穎而出。胤禛靠的是竭盡全力為康熙辦事,胤禩重視的是人心。在積德行善方面,不管真假,胤禩的表面功夫做到家了。只要誰有需要,他都會毫無條件地伸出援助之手。
不管妳想要什麽,只要和胤禩說壹句,要官位有官位,要銀子有銀子。時間長了,很多人視胤禩為“活菩薩”,走到哪裏都是前呼後擁,壹時間胤禩的名聲大震。胤禩雖然聰明,但是並沒有徹底了解康熙的心意。
效仿康熙,只見其表不見其內
康熙四十七年,胤礽被廢的時候。胤熙被康熙授權全權處理、審訊有關涉嫌之人。康熙想通過這件事打擊朋黨的人,胤U的仁義道德只是表面,學康熙還不夠透徹,胤禩便讓昔日的太子沒有翻身之日。
胤禩辦起案來毫不留情,胤禩低估了康熙對自己兒子的愛,胤禩多年仁義形象在康熙心中徹底崩塌。眼看康熙身體衰敗,胤禩聘請了張明德這個相士,大肆吹捧,說胤禩“白氣貫頂”,乃明君之相。
胤禩的本意想利用朝野輿論,給康熙施壓,讓康熙就範立自己為太子。沒有想到康熙知道以後,雷霆大怒。這無形的對抗,使得康熙痛不可耐。這招不行又出下招,胤禩和胤禎關系好,為了爬上皇位,胤禩也顧不了兄弟的情義了。
在康熙壽辰的時候,暗中掉包換掉了胤禎送給康熙的禮物。使得康熙心臟病發作,從這裏可以看出胤禩平時的善心都是虛偽。康熙早就看出胤禩的心思,對這位“仁義”的胤禩徹底失望,康熙臨終曾對兒子們作了壹個簡單的總結:胤禩處處學朕,又處處學不像。
康熙六十壹年(1722年)十壹月初三日,康熙病逝在暢春園,精心策劃壹輩子的“八賢王”胤禩,到最後也沒有如願登上皇位,胤U的內心不甘,最後還是敗在了胤禛的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