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沒有足夠數據解讀這些設備持有者的詳細身份,但根據相關分析,相信其中很大壹部分是位於資訊相對發達地區的“小城青年”以及“來自小城的青年”—而這正應和了移動互聯時代的商業規則。
作為壹名青年文化市場研究員,過去六年裏,我因為工作的關系,有機會到中國許多二三四線城市,接觸各種類型的年輕人,唐山、肇慶、徐州、阜陽、常德、綿陽、平頂山……無論出差目的是純人類學研究還是商業調研,在每個城市,我都需要去當地年輕人的家、商場、網吧、KTV,去壹切他們常去的地方,和他們壹起做他們常做的事情,逛街、吃飯、唱K、玩遊戲、打麻將……
三個小城青年
第壹個是在徐州遇到的滑板青年無名(他真的叫無名)。當時剛中專畢業的他,還沒想好將來要做什麽,只是隱約覺得自己會出去大城市看看。他通過很多美國電影認識美國,他喜歡美國,認為美國“自由而沒有限制”。他愛上豆瓣,聽很多豆瓣音樂人的音樂,自己也開始寫歌。滑板在這個城市還是壹個非常小眾的愛好,無名沒有很多玩伴。大部分時候,他都很孤獨,“每天早上都不想醒來,因為醒來也沒有人和我壹起玩”。
第二個是在肇慶遇到的年輕女孩山山。山山和她的幾個閨蜜剛畢業沒多久,靠著家裏的關系在當地找到企事業單位的工作。每天朝九晚五的上班,下班之後逛街、吃飯、打麻將。每次去的都是同壹個商場,吃來吃去也是那幾家餐廳,麻將可以打上壹個晚上。當她們帶我體驗完她們平時會做的事情,無奈地說,我們的世界就這麽小,這些就是我們每天重復的事情。
第三個故事,是在肇慶壹個輪滑俱樂部門口遇見的中專學生。那個叫厚藝的男孩不過十六七歲,來自比肇慶更小的小城,夢想是以後可以賺錢回家給父母蓋大房子。事實上當時他已經在賺錢,利用假期到周邊的沿海城市打工,“我已經去過很多城市”。
在需要上學的晚上,到輪滑俱樂部和朋友們壹起玩輪滑,是男孩最喜歡的事情。他鼓勵不會輪滑的我和他們壹起刷街。拉著他和他的好朋友的手,我和他們壹起刷完全程。黑漆漆的夜晚,汽車消停的城市,厚藝在寬闊的道路上加速前行,大喊刺激。那壹瞬間,我確實也和他壹樣,感到我們擁有了這個城市和夜晚。
無處安放的青春
其實在我到過的每壹個中小城市,到處都是像無名、山山、厚藝這樣的年輕人,他們所代表的,其實是三種不同的生活狀態以及精神追求。
無名的孤獨和苦悶,體現在很多從大城市回鄉的年輕人,或者在當地擁有壹些相對小眾愛好的年輕人身上。互聯網讓世界變平,他們能夠通過網絡去學習和體驗他們的興趣,卻無法找到線下的社群,與他們分享興趣愛好。他們從互聯網上看到可以有更自由的想法、更自由的生活方式,卻很難在當地的同齡人當中獲得理解。
在平頂山葉縣,我遇到在外地念書、畢業之後被家裏人“召喚”回家,安排好在醫院工作的小梅。小梅覺得同齡人眼界都太窄,沒法和她有***同語言。她不愛和身邊的同齡人交流,同齡人都流行用微信,她從來不發微信朋友圈,而是到微博上開了壹個小號,“在這裏說自己想說的話”。
在阜陽,我遇到壹個從北京回來的年輕人,因為喜歡電影和民謠,開了壹個咖啡館。這個咖啡館坐落在壹個看起來有點沒落的商業區,“房租不貴”。他把咖啡館裝飾得很文藝,定期舉辦電影、民謠現場、詩歌朗誦等活動。我正好趕上了壹次民謠現場,來了二三十人,基本上是朋友帶朋友。最開始唱的的確是民謠,後來慢慢開始飆KTV裏的流行音樂。他搖搖頭,“民謠還是很小眾的愛好,這裏很多人不懂”。
山山們的無聊和無奈,在中小城市顯得更為普遍。這種無聊,壹方面是因為年輕人天然地渴望個體生活的新體驗,然而中小城市所能提供的選擇非常有限。另外是企事業單位的工作性質,更多是按部就班常規性的日常行政和業務工作,沒有什麽工作表現方面的壓力,能夠自我實現的機會也很少,因此年輕人自我提升的動力也很少。但同時她們有很多時間,很多人早上8點上班,11點下班。下午3點上班,5點下班。多余的時間往往無處消磨,精力無處投放。
很多年輕人通過打遊戲、看小說、逛街,來消解這無處安放的青春,在寬帶拓寬、無線網絡和智能手機全民化之後,在線看電視劇也成了壹個主流娛樂方式。
社交化的遊戲,私人化的網絡小說
網吧是中小城市年輕人最多的地方之壹。最近在阜陽出差,走進網吧,裏面滿滿的都是人。英雄聯盟風靡中小城市,年輕人組團激戰。常德的大學生小艾,在宿舍裏和同學們壹直掛著機,從早上起床壹直打到晚上睡覺。27歲的阿進,下班回家第壹件事,就是穿過父母所在的客廳進入自己的房間,把門關上,打開電腦,打開英雄聯盟。讀取遊戲的十分鐘時間,他也會壹邊註意遊戲的讀取進度,壹邊打開手機上的天天酷跑玩上兩局。最近他非常喜歡這個遊戲,他的QQ上有20多個好友都在玩這個遊戲。他每天都要玩兩局領取金幣,讓自己的排名更靠前壹點。“十分鐘的時間我就可以玩兩盤,現在是第四名了。”
比起遊戲的集體性和社交性,網絡小說顯得更為私人。在常德,我遇到的大部分年輕人,從20歲的大學生,到27歲的已婚媽媽,手機裏都裝有讀小說的應用。
20歲的小穎,睡覺之前總會讀上壹個小時的小說。她喜歡看浪漫的愛情故事,男主角為女主角放棄壹切。而現實中,她正和男友異地戀,每天晚上打開網絡視頻,但各做各的事情。
27歲的媽媽習君,有壹個半歲的孩子。她每天7點多被鬧鈴鬧醒,給孩子餵完奶,就騎著電動車去上班。8點半打卡,處理壹些報表,跑跑稅務,5點半左右下班回家。陪孩子看完電視,哄孩子睡著,晚上11點之後,是她壹天當中最放松的時候。每天的這個時候,她都會躺在床上,打開手機的飛行模式,調暗屏幕的亮度,打開悅讀App,開始看小說。
習君從大學時開始看小說,多年來,她壹直看玄幻、修仙風格類小說。“雖然看多了劇情都很雷同,但有的時候主人公的經歷還是很吸引妳”,她側著身子,把手機放在枕頭上,壹邊看壹邊把自己“代入”,直到睡著。
“更大的商場”與“瑪麗蘇”
隨著中小城市消費環境的變化、網絡購物的普及以及交通的更便利,中小城市年輕人所面對的消費選擇也越來越多。像長輩們壹樣,如今的年輕人還會用“逛商場”來打發無聊,但又有了新的特性。平頂山葉縣是平頂山附近的壹個縣城,這裏的很多姑娘每周都會去壹次平頂山市區,因為那裏有“更大的商場”。
而平頂山的姑娘小寧,每周都會去壹次鄭州,因為那裏有“更大的商場”。阜陽的小穎,每天上班無事都會刷淘寶,看看新出的衣服,搜搜自己沒見過的壹些新鮮玩意兒。
27歲的媽媽習君,上班沒事的時候,或是晚上看電視無聊的時候,也會掏出手機刷淘寶。每次她都會先領取金幣,雖然金幣能夠沖抵的金額有限,她還是樂此不疲。金幣領完了她就會點開試用中心,看到感興趣的產品會申請試用,曾經申請過的產品有電視機頂盒、移動電源等。接著她會點開“聚劃算”,看看有什麽感興趣的產品。刷淘寶讓習君感到興奮,她總是會忍不住沖動消費,比如買回來壹個蛋糕機,或是買回來壹個做早餐卷餅的機器。這些,都讓她看到新的生活方式的可能。
商場和淘寶都讓當地年輕人在無聊的生活當中獲得尋找新鮮的機會,以及從消費當中感受到選擇的自由。但商場和淘寶對於中小城市的年輕人來說有著不同的意義,商場更多地讓她們感到與向往的城市生活的接軌,而淘寶因為足夠豐富多樣,更多地讓她們探索和學習新的風格、新的生活方式—某種意義上,新形態的消費方式對她們的滿足,有些類似愛奇藝和湖南衛視上的瑪麗蘇偶像劇,還有講述“男主角為女主角拋棄壹切”的網絡小說。
厚藝所代表的是另外壹群更年輕的年輕人,他們從更小的地方來到中小城市,還沒有被城市的框架、關系結構所定型,仍然相信奮鬥和夢想,更在意的是追求多樣的體驗,也更願意活在當下。說到這裏讓我想到,在肇慶的時候,我無意中路過壹片路邊的草地,看見壹群年輕人光著腳在草地上圍著圈唱歌、跳舞。他們來自附近的工廠,當天是他們的集體休假日。他們唱得跳得如此開心,讓當時的那個情境,看起來像是壹個烏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