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陷阱的原文和譯文都很簡短。

陷阱的原文和譯文都很簡短。

壹、原文(出自北宋沈括《孟茜碧潭技巧》):印刷書籍在唐代並不流行。五經是五代印刷的,後來的經典都是印刷的。

李青有壹個布畢升,這也是壹個陷阱。其法:用泥刻,薄如錢唇,每字皆印,火使其堅。首先立壹個鐵板,上面露出松香、蠟和紙灰。如果要打印,就在鐵板上放壹把鐵扇,上面密密麻麻地印著字。如果妳拿鐵扇當盤子,鐵扇就火了。如果藥稍微融化了,在它的表面壓壹個平板,字就像石頭壹樣平了。停印三兩本不容易;如果妳印幾十萬份,那速度會非常快。我經常做兩個鐵板,壹個印的,另壹個已經自己印好了。只是這臺打印機打完,第二版已經有了,互通性更強,可以瞬間使用。

每壹個字都有幾個印,如“之”“也”等字,每個字都有20多個印,以防壹板有重復。不用的話,貼在紙上,每韻壹張,存放在木格子裏。有奇形怪狀的人物,毫無防備,旋之,草之以焚之,頃刻可成。不以木為對象者,文理密集,沾水者,參差不齊,固守醫學,不可取;不燒土的話,用完後把藥融化,用手壹刷,它的封口就會自動落下,不會被汙染。

升死,其印得自群,保存至今。

二、翻譯:

用雕版印刷術印刷書籍,唐朝的人還沒有大規模這樣做過。到了五代才開始用雕版印刷五經。從那以後,重要的書籍都是用雕版印刷的。

清朝時,壹個叫畢升的平民發明了活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陶土刻字,字薄如銅錢邊,每個字刻壹個字,燒硬。先放壹個鐵板,上面鋪上松節油和蠟混合紙灰之類的東西。要打印的時候,在鐵板上放壹個鐵架,然後密密麻麻填鉛字。滿了就變成版本了。然後在火邊烤。松節油和蠟稍微融化後,用平板放在頁面上,壓下去。鉛字印刷像磨石壹樣平。

如果只印兩三份,就不容易了;如果打印幾十份,甚至幾百份,那就極快了。壹般做兩個鐵板,壹個印刷,壹個已經在排版。這份剛印好,那份準備好了。這兩種印版交替使用,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印刷。每個字有幾個字體,如“之”、“也”,每個字有20多種排版,以防止在壹個版本中重復。

不用的時候,用壹張紙做個標記,每個韻腳做個標簽,用木格存放起來。遇到平時不準備的生僻字,馬上刻上,用草烤壹下,不壹會兒就做好了。木材之所以不用來雕刻活字,是因為木材的紋理不平整,遇水就會變得不平整。另外,它會和松節油粘在壹起,卸板時無法取下。不像用泥土燒制的活字,印刷後用火烘烤,讓藥物松脂等物融化,用手壹摸活字自然掉下來,根本不會被藥物松脂等物沾到。

畢升去世後,那些字體被我的堂侄們收購,至今珍藏。

擴展數據

首先,介紹了《孟茜筆談》的創作背景及相關情況。

作者沈括在《碧潭序》中有明確的解釋:1082(宋元豐五年)後,作者政治失意,1088(元三年)前後居潤州,在此建有孟茜公園(在江蘇鎮江以東),所以作者日常生活中很少外出。

孟茜筆談的名稱是因為作者沈括在孟茜公園完成了他的工作。書面語是由於平時在園中與客人交談,作者經常在書中記錄“與客言者交談”。朋友與朋友聚散久了,作者覺得好像是“與說話者交談,只是用筆硯寫字”,所以用“筆談”這個名稱。

二。作者簡介

沈括(1031年——1095),浙江杭州錢塘縣人,北宋政治家、科學家。

沈括出身官宦之家,幼年隨父四處遊歷。賈_八年(1063),進士紀,授揚州總管參軍。在宋神宗,他參與了熙寧變法,並受到王安石的高度重視。歷任中雲太子、刑房、天部監、史館檢討、三部使。元豐三年(1080),出師兗州,任_路演使,駐邊抗西夏。後來因為參與永樂城之戰被降職。晚年遷居潤州(今江蘇鎮江),隱居孟茜公園。少生二年(1095),病死,享年6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