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為什麽還是有那麽多人喜歡呢?
他們不喜歡酒的味道,這種味道只是為了讓他們更容易喝。他們喜歡的是酒後的感覺,氛圍,情調。
今天我們要科學地談談為什麽酒不好喝,很多人會喜歡。
01
酒的主要成分當然是酒精。酒精進入人體後,會影響三種激素的分泌:
多巴胺,內啡肽,γ-氨基丁酸。
多巴胺是分泌出來的,人的直觀感受就是做壹件事,獎勵它,讓妳感到快樂。我希望下次能再做壹次。
很多藥物的作用是迅速增加多巴胺的分泌,達到精神刺激的目的。
但這種刺激很快就會消失,陷入賢者時代。分泌過多會英年早逝,即使活下來也會出現精神分裂癥和癲癇的癥狀;不分泌或分泌少會使人得帕金森病、癡呆等。
所以人體有第二種興奮劑作為補償——內啡肽。
內啡肽是分泌出來的,直觀的感覺就是做壹件事的時候,感覺很不舒服。補回來,會讓妳覺得開心,讓妳堅持下去,有成就感。
類似於大量運動後的快感。
這種快感來得慢,走得慢,帶給人的是壹種更舒緩、更健康的感覺。壹旦被激活,人就會精神飽滿,精力充沛,思維敏捷,記憶力顯著增強,產生無與倫比的快感。
還有壹種情況,就是太壓抑,太受挫,多巴胺和內啡肽都救不了。
這時候γ-氨基丁酸就來幫忙了。分泌的時候會讓人覺得這件事讓妳不開心,沒事,就是睡覺。
γ-氨基丁酸主要負責降低大腦的興奮性,起到鎮靜作用。酒精是GABA的激動劑,通過與GABA受體結合,可以增加大腦中GABA的水平,從而抑制大腦興奮的程度。
喝酒會讓妳喝醉,這是大腦過度鎮靜的結果,類似於麻醉的效果。
所以,在喝酒的過程中,人會呈現三種狀態,即興奮、思維敏捷;興奮和精神錯亂;碎片,困倦。
02
多巴胺和內啡肽的分泌存在壹個閾值。越年輕越容易分泌;年齡越大,經驗越多,越難分泌。
這也解釋了為什麽年輕人不愛喝酒。
有很多事情可以讓他們興奮。
每天刷Tik Tok,壹刷就是壹天,因為看完每壹個短視頻後,我們對下壹個短視頻的期待會讓我們產生多巴胺,開心得停不下來。
川菜,辣條,泡椒鳳爪都不好吃,只是因為辣椒刺激我們的舌頭感覺到疼痛。為了平復這種痛苦,大腦會分泌壹堆內啡肽,讓妳吃辣,更開心。
與古人相比,我們可以觸摸、吃、玩的東西太多了,這些東西成了大腦分泌多巴胺和內啡肽的動力。
當這些刺激過於頻繁時,多巴胺和內啡肽分泌的閾值就會升高。會讓人對短視頻和辣條有更高的要求,變得不那麽興奮和快樂,對生活失去幻想和希望,容易抑郁。
所以有些人借酒消愁,借新的更強的刺激讓自己忘記,迷惑——其實都是被身體控制,尋找更多的多巴胺和內啡肽刺激方法。
03
研究表明,在喝同樣量的酒時,男性的大腦會比女性分泌更多的多巴胺,這會讓男性更快樂。
難怪喜歡大魚大肉,大碗喝酒的男人永遠是酒的消費主力。
但是對於第壹次喝酒的人來說,高檔白酒是不友好的,只能讓人感受到酒精的刺激,卻沒有時間也沒有興趣去感受裏面的復雜。這也是為什麽很多普通人更喜歡有點甜的半幹或甜的紅酒。
但慢慢的,多巴胺和內啡肽分泌的閾值會不斷升高,需要更高次數的酒精刺激。
於是,中國的高度白酒就成了馬雲所說的興奮劑,他直到40歲才明白。
所以,不是妳不喜歡喝酒,而是妳的身體喜歡喝酒;不是不知道喝酒,而是身體需要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