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五行蔬菜湯的功效和原理是什麽?

五行蔬菜湯的功效和原理是什麽?

很全面,所以比較長。希望能幫到妳。

五行蔬菜湯的做法及功效

原料及用量:白蘿蔔400克(8兩)、蘿蔔葉200克(4兩)、胡蘿蔔200克(4兩)、香菇3朵、鮮牛蒡根200克(4兩)或幹牛蒡25克(以上原料誤差20%左右)。將上述材料洗凈,切成大塊,放入不銹鋼鍋或玻璃鍋內,用3倍的水煮沸,文火燉1小時,放入玻璃器皿內。冷卻後可放入冰箱保存,3天內飲用(患者600ml/天)。(註意:烹飪前不要掀鍋蓋。浮在湯上的泡沫不能去除,也不能與其他草藥或植物混合。)

五行湯的治療作用及原理

壹、五行蔬菜湯是什麽?

五行蔬菜湯:是日本細胞學家李世和博士根據中國藥方五行相生,五色五味入五臟的原理發明的。用牛蒡、白蘿蔔、白蘿蔔葉、胡蘿蔔、蘑菇文火熬制而成的湯。

二、五行蔬菜湯的基本功能

1,促進正常體細胞繁殖。

2、增加血液中的血白細胞和血小板。

3.人體內會產生30多種抗生素。

4.以三倍的速度增加T細胞。

5.提高人體免疫力。

6.凈化人類環境,清除人類垃圾。

第二,從現代醫學來說,癌癥對患者來說意味著死亡。的確,即使可以挽救的病人數量在增加,癌癥仍然是現代人的第壹死因。基本上癌癥之後唯壹的方向就是等死。即使患者下定決心與疾病抗爭,大多數也是徒勞。

然而,喝下“蔬菜湯”後僅三小時,癌細胞的活動就受到抑制,有時甚至被消滅。在我們的健康咨詢會上,壹個被確診為癌癥的患者前來參加,我的回答是:“癌癥,沒什麽大不了的。”

事實上,人們不需要害怕癌癥,因為它是壹種可治療的疾病。在實驗室用顯微鏡觀察時發現,當癌細胞接觸到“蔬菜湯”時,原本可以活躍並迅速繁殖的癌細胞會變得壹動不動。這就是我們研究的“蔬菜湯”的驚人效果。事實上,在世界各地的患者報告中可以找到各種各樣的例子。

五行蔬菜湯對哪些疾病有明顯的改善作用?(本品不能代替藥物)

三、五行蔬菜湯有助於改善以下疾病。

1,鼻炎:10-15天有效,3個月基本痊愈,6個月完全痊愈。

2.痰多、幹嘔、喉嚨有雜音等呼吸道不適:6月5438+00-15有效,3個月基本恢復,6個月完全恢復。

3.內分泌失調(更年期):2個月有效,4個月基本恢復,6個月完全恢復。多年飲用可延緩更年期,延緩衰老10-15年。

4.高血壓:需要7-10天才能生效。生效後減藥,壹個月後停藥。基本3個月恢復,6個月完全恢復。

5、關節和骨骼疾病(包括頸椎):2個月有效,4個月基本痊愈,6個月完全痊愈。

6、失眠、疲勞、虛弱、倦怠:10-15天有效,3個月基本痊愈,6個月完全痊愈。

7.心臟病:2個月有效,4個月基本痊愈,6個月完全康復。

8、癲癇:3-7天有效,3個月基本痊愈,6個月完全康復。

9、前列腺:3個月有效,完全恢復需要壹年以上。

10,皮膚美白祛斑:3個月開始恢復,6-12個月完全恢復。

11,神經痛,嚴重風濕關節炎:壹年多完全康復。

12、胃及十二指腸潰瘍:10-15天有效,3個月基本痊愈,6個月完全痊愈。

13,腦血栓:2-3個月見效,恢復肢體運動需要壹年以上。

14,肝(肝硬化):3個月有效,完全恢復壹年左右。

15,特定膚質:3個月有效,6-12個月完全恢復。

16,白內障:需要壹年以上才能恢復。

17、其他眼病(近視、弱視、散光):需要壹年以上才能恢復。

18,頭發,指甲:生長速度是以前的2-3倍。

19、腫瘤:3天後腫瘤停止生長,6個月左右基本痊愈(中晚期還必須配合自己的尿液,每次30cc)。堅持三個月(盡量避免放療化療手術)。

20.阿爾茨海默病:6-12個月完全恢復。

白蘿蔔葉:富含β胡蘿蔔素,每100克蘿蔔葉中維生素A的含量為140IU,是同量西蘭花400IU的3倍以上;鈣的含量為每300克210毫克,是等量菠菜的4倍。維生素B1比豆豉多60%;維生素β2是牛肉的兩倍。可用於清肺益肝。

香菇:每100g香菇含蛋白質18.32g,鈣124mg,磷415mg,鐵25.3mg,並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B2和維生素d,是預防兒童佝僂病的良好食品。其中香菇腺嘌呤能降低膽固醇,對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硬化有較好療效。香菇中的多種糖類具有很強的抗癌活性。從香菇中提取的多糖蛋白可以抑制艾滋病的增殖。香菇中還含有抗病毒幹擾素誘導劑雙鏈核糖核酸,能有效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

牛蒡:在所有的根菜中,牛蒡含有最多的植物纖維素,其水溶性纖維素和不溶性纖維素各占壹半,能使乳酸菌更加活躍,具有非常突出的抗菌作用,能改善便秘。牛蒡子醇是壹種廣泛有效的抗癌物質,可從牛蒡子中分離得到,牛蒡子的熱水提取物也顯示出很強的抗癌活性。

胡蘿蔔:富含胡蘿蔔素、維生素B1和B2,能保護眼睛和皮膚的健康,其中葉酸、木質素和吲哚都是抗癌物質,尤其是木質素,能提高人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