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黃瓜品種是如何分類的?

黃瓜品種是如何分類的?

黃瓜現有的分類方法很多,有藤井健雄的系統生態學綜合分類法和瓊斯、熊澤的分類法(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1989;中國農業學會遺傳資源分會,1994;徐勇等,1995;譚1990)。

(1)藤井健雄的分類

1.A-a-1,西部稀有品種。

開放式培養。果實粗短,果面光滑,瘤低少。

2.A-a-2西部品種用於酸浸。

前蘇聯培養的更多。果短卵球形,具瘤。

3.A-a-3西方溫室品種

北歐溫室栽培品種。果實大,肉厚,種子少;刺少,幼果期脫落,果面微皺,呈粉狀。

4.b-東方南亞型

果實粗短,瘤高多,低溫短日照下雌花多。

5.B-b東方北亞型

果實細長,種子少,多刺,低瘤,耐旱,抗病蟲,長日照下能結雌花。

(2)瓊斯分類法

瓊斯將歐美黃瓜品種分為三類。

1.英國溫室類型

北歐溫室栽培的晚熟品種。果實長圓形,長約60cm,黑刺,生長勢強,單性結實性強,種子少,抗病性弱,不宜露地栽培。

2.紙張類型

歐美開放式栽培。分枝強,無節,果長20cm左右,無抗病性,果表面光滑,肉厚,品質壹般,刺多。

3.泡菜類型

加工用小品種群在前蘇聯和美國栽培,種群分化明顯。葉小,節間長,分枝力強,多無節,果實短橢圓形或圓柱形,長約5厘米,不抗病,黑刺,用於加工。

(3)熊澤分類法

熊澤把東方的黃瓜分為兩類。

1.南亞類型

主要分布於中國中南、東南亞和日本。葉厚,枝粗,根密,有壹定的耐旱性,對溫度和日照長短敏感,果實粗壯,品質差,黑色或多刺。

2.華北型

節間和葉柄長,葉片薄,耐熱性和抗病性強。低溫弱光下生長緩慢,對陽光長短不敏感。根系弱,分枝少,不耐幹旱,不耐移植。果實大,細長,多刺,綠色,薄皮,嫩,質量好。

(4)譚蒙奇分類法

在上述分類的基礎上,譚根據黃瓜的分布區域和生態特征,將黃瓜分為以下幾類(譚,1980)。

1.華北系列

主要分布在中國北方、朝鮮、日本等地。大多數植物生長旺盛,喜歡土壤濕潤、天氣晴朗的自然條件,對日照長短不敏感。嫩果呈棒狀,綠色,果實長大。瓜形指數在8以上,大部分是非節型。不同日照長度下雌花節率差異不大。成熟的瓜多為黃色、淡黃色或黃白色,表面網狀很少。多數有白色刺,刺少或無刺,多數有角。第壹雌花多種植在4-5節或以上,晚熟,抗病性強。

(1)早熟南瓜耐熱性和抗病性較弱。第壹雌花節位低,節位強,以母藤為主,瓜矮而小。如葉兒三水黃瓜和長春米茨。

(2)葫蘆科大多為中晚熟。抗病能力弱,但也有強的。非節,大多以母藤上結瓜為主。果表面皮刺有角。如寧陽大刺瓜、公主嶺水瓜等。

(3)截瓜多為中晚熟。抗病能力強。無節,分枝力強,母藤雌花少,子藤花多或母藤瓜多。果表面刺少,毛刺多。如北京截瓜、大巴叉、天津灑家瓜等。

(4)鞭金龜多為中晚熟品種。抗病性和耐熱性強,適合延遲栽培或秋瓜栽培。無節,中等分枝,母藤和子藤大多結瓜。果實表面光滑或僅有少量刺,果皮往往稍厚,果肉較厚,品質較差。如北京大鞭瓜。

(5)加工泡菜的品種在長日照下高度雌化,同壹節內常叢生3 ~ 6朵雌花。如九牌秋瓜、方勝二塊等。

(6)壹般溫室栽培產品耐熱性、耐寒性、抗旱性弱,但耐陰性強,高溫短日照下形成雌花的能力強。葉片大,單性結實率高,瓜籽少,瓜條長。大部分是母藤瓜,不結。如北京大刺瓜、北京小刺瓜、山東小刺等。

2.華南型

主要分布在中國長江流域以南、印度、日本和東南亞,但北方的壹些栽培黃瓜和幹黃瓜也可能屬於這個系統。耐濕熱,短命植物。壹般植株生長勢弱,果實短,瓜形指數在4-6之間。大部分果實無棱,刺少,刺多為黑色,果皮厚,果肉薄。有的品種微苦,有很多節的品種。成熟瓜多為褐色,表面網狀,第壹雌花著生位置較低,多數早熟,抗病性弱,耐熱性強。該系統可分為以下幾類:

(1)節大多早熟,母藤結瓜,黑刺。如上海向洋黃瓜、南京茶亭早黃瓜、昆明早黃瓜、廣州青兒、武漢鯡魚膽、日本常青等。

(2)不結類多為中熟,分枝強弱,白刺或黑刺,部分品種瓜條長達30cm以上。

(3)加工出的醬類產品果肉致密,刺少,雌花多,出果率高。

3.南亞類型

分布在南亞各地。莖葉粗壯易分枝,果實大,單果重1 ~ 5 kg。果實短或長圓柱形,皮色淺,瘤稀疏,刺黑或白,皮厚,味淡。喜歡濕熱,對日照短要求嚴格。當地品種很多,比如錫金黃瓜,中國西雙版納黃瓜,昭通黃瓜。

4.西方酸浸泡型

前蘇聯的大部分品種都屬於這個系統。瓜形短,瓜形指數2 ~ 4左右,無刺瘤或極少,多數高度分枝,主要在藤上,成熟果實褐色,網狀。

5.西方稀有類型

也分為室外栽培用品和溫室品種。

(1)歐美露地黃瓜遍布歐洲和北美。莖葉繁茂,果實圓柱形,中等大小,瘤稀疏,白刺,味淡,成熟果實淡黃色或黃褐色。有東歐、北歐和北美的品種。

(2)北歐溫室黃瓜分布在英國和荷蘭。莖葉繁茂,耐低溫弱光,果面光滑淺綠,果實50cm以上。如英國溫室黃瓜、荷蘭溫室黃瓜等

除了地理分布和生態特征外,根據品種適應的栽培方式,品種還可分為冬春保護地型、春季露地型和夏秋露地型。根據品種的耐寒性,可分為冷敏感型、中間型和耐寒型;根據品種分化對日照長度的敏感程度,可分為短日照型、日照不敏感型和長日照型。

以上主要分類,有的是針對某些地區的品種,有的是針對全世界的品種。有些群體是某些地區特有的,而其他群體則分布廣泛。也有少數群體的分類和歸屬不壹致的情況。總之,以下群體的分類爭議較小:

1.歐洲溫室類型

英國形成的適合溫室栽培的品種主要分布在英國、荷蘭、西班牙、羅馬尼亞等東歐地區。耐低溫弱光,莖葉茂盛,但露地生長較差。果實光滑,鮮綠色,圓柱形,長50 ~ 60 cm以上,肉質致密芳香。單性結實性強,種子少,抗病性弱,不適合露地栽培。

2.歐美露天型

分布於歐洲和北美,適合露地栽培。植物生長旺盛,有許多分枝。果實長約20cm,圓柱形,厚,光滑,厚而無味。白刺的品種很多,白刺也有變種。白刺品種成熟時變為黃紅色,黑刺品種為黃褐色。抗病能力中等。有東歐、北歐和北美的品種。

3.華北型

它在中國華北分化形成,並傳播到中亞、東北、朝鮮和日本。這些植物有中等的生長潛力,它們喜歡潮濕的土壤和陽光充足的天氣。根群分布淺,分枝少,不耐移栽和幹燥。大多數品種耐熱性強,抗白粉病和霜黴病,對CMV免疫。雌花節率壹般較高,對日照長短不是很敏感。果實細長,棒狀,綠色有刺,刺密,皮薄,肉脆,品質好。成熟的瓜變黃,沒有網。如很多華北地方品種:長春密慈、安陽磁瓜、唐山秋瓜、北京絲瓜綠等。

4.華南型

在中國以華南為中心,分布在東南亞、中國華中和日本。莖蔓粗壯,葉厚而大,根密而壯,耐旱,能適應低溫弱光。雌花節位對溫度和日照長度敏感,為短日照植物。果實短粗,皮硬,味淡,肉質比華北品種差。大部分是黑刺,但也有白刺的變種。果實顏色為綠色、白色、黃白色,種皮呈網狀。比如華南、華中的許多地方品種:廣州青兒、上海向洋、武漢鯡魚膽、成都二棗子、昆明早黃瓜、日本的常青、香磨半白等。

5.處理類型

加工黃瓜有兩種,西方酸浸型和中國醬制型,主要指小果種群進行加工。在美國、前蘇聯和中國,都分化成自己的品種。這些品種植株矮,葉片小,分枝力強,果實多,果實短橢圓形或圓柱形。壹般果實長到5cm就要采收了。大部分是黑刺,但也有白刺的變種。肉質致密、脆嫩,果肉厚,瘤小,刺細易脫落。適用於泡菜和罐頭食品。

關於“野生型”和“南亞型”黃瓜的分類有些混亂。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等原產地附近分布的哈氏大蒜和錫金大蒜,大多歸為“野生型”。然而,有些人把大蒜歸為變種。西雙版納為“野生型”,其他為“南亞型”。中國西雙版納的黃瓜種類很多,有半野生的,也有逃出來的,也有當地農民栽培的,人稱“山黃瓜”。由於這種黃瓜品種還處於自然原始的栽培狀態,是否歸類為“野生型”還有待商榷。

有的分類包括“南亞型”和“華南型”,有的則分別分為兩類。這兩個類別之間的關系仍有待確定。

近幾十年來,隨著種群和品種間的自然或人工雜交,形成了壹些新的變異類型或培育出了許多新品種和雜交種。目前很多品種可能有多個譜系,有的明顯處於中間類型,很難歸為哪壹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