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芍藥的種植方法與管理

芍藥的種植方法與管理

芍藥是多年生宿根花卉。芍藥分布於世界各地。全世界有1000多種,中國約有180種。芍藥的繁殖方式以分株為主,也有切根播種。芍藥的種植方法有哪些?種植後期的栽培管理需要註意什麽?

1.芍藥的種植方法:

1.分株繁殖的適宜時間為8月下旬至9月下旬。此時的高溫有利於分株後的傷口愈合和新根的萌發,可以使根在冬季到來之前有壹段時間恢復生長,增強抗寒能力,有利於來年春天的生長和開花。早期分枝容易在秋季發芽,影響第二年的生長;如果太晚了,新根就弱了或者沒有了,來年新植株就弱了。在中國,有壹句農家諺語,牡丹不老不開。

(1)植物分株方法:首先將3年以上的植物根部挖起,抖掉泥土,陰幹略枯萎,然後沿自然紋理分開或用刀劈開,每叢3-5個芽,切掉爛根,註意不要碰到芽;最好在傷口處塗抹草木灰或硫磺粉,防止病菌侵入。藥用栽培中,通常在芽下5 ~ 6 cm處,將粗壯的根切下加工入藥,種植根簇。

(2)分株年限:因栽培目的不同而異。用於花壇種植或切花栽培時,6 ~ 7年分1次;藥用栽培,以生根為目的,分3 ~ 5年1次。

2.秋季切根分株時,收集根部,切成5 ~ LOCM長的小段,切成10 ~ 15 cm深的全溝,覆蓋5 ~ LOCM厚的碎土,澆水1次。

3.種子繁殖僅用於培育新品種。播種地點宜選擇向陽背風、排水良好、腐殖質豐富的沙壤土。播種可以采用條播和穴播。條播:行距40cm左右,播種深度6 ~ 7 cm,粒距3 ~ 4 cm,播種後覆土。穴播:穴距20 ~ 30cm,每穴播4 ~ 5粒種子。播種後於當年秋季生根,次年開春後出土新芽。幼苗生長緩慢,第壹年只生1 ~ 2片葉,苗高3 ~ 4 cm。之後生長更快,3 ~ 5年就能開花。

二、牡丹栽培管理:

1.栽培芍藥耐旱、耐濕、耐光、耐熱,宜在排水良好的肥沃壤土中栽培。芍藥根系深而肉質,種植地點宜在背風、向陽、土層深厚、地勢高燥的地方。種植前深耕,施足基肥,如糞肥、骨粉和少量農藥,然後深挖1次,避免燒根。花壇株距90cm75cm,切花株距60cm45cm。種植不宜過深或過淺。壹般用3 ~ 4厘米左右厚的土蓋住芽比較好。覆土後,壓實澆水。

2.冬前管理,葉片黃化後,剪去地上部分,在種植穴上培育20cm左右厚的土,以防受寒。第二年春天解凍後,花蕾出土前,會把這堆土刮掉,整平。春季發芽時應立即施肥澆水,中耕除草保墑。整個生長季至少除草10次。

芍藥喜肥,除了種植前施足基肥外,生長期間也要註意施肥。開花前施肥:花蕾出現後,進入營養和生殖生長旺盛期,需肥量大;開花後施肥:這種施肥有利於新芽的孕育,是整個生長過程中對肥料需求最迫切的時期。如果肥料跟不上,會直接影響第二年的生長和開花。結合堆土和施冬肥,為明年開花打下物質基礎。無論哪種施肥,都要註意三要素的協調。

註意:芍藥怕澇,喜濕土,要註意旱灌、澇排。

出芽後及時去除側芽,使營養物質集中在頂芽中,花朵飽滿豐滿。對於容易倒伏的品種,要設置支柱。立柱有兩種形式:①單桿式:支撐花特大、莖軟的品種;②圈套式:用於壹般品種,將松散的植株用塑料圈圍起來,使花柄相互貼合,不應打結。

10秋季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可結合分株繁殖種植盆栽。選擇壹個直徑25 cm的盆,在盆的底蓋上鋪上瓷磚以利於排水,並撒上適量的底肥,底肥不能與牡丹根部直接接觸,以免灼傷死亡。但加入栽培土,可以按照園土、沙土、腐殖土1的比例配制盆栽土。芍藥種植深度壹般在距表土3厘米左右,太深第二年芽出來慢,長勢弱。過淺的根系暴露在土壤中,暴露在陽光下,也會影響生長發育。

種植後,宜澆上水後放在室外,再將土壤盆栽,保持微濕。次年4月展葉後生長迅速,出芽後每隔10天施壹次液肥;雨季註意排水;為了使主芽顏色鮮艷,側芽要去掉。花枯萎後應及時剪去花梗,促進新芽發育,仍應每隔10天施1次液肥。秋冬季節地上部分死亡,剪去集中處理,最後1次施肥結合松土,為第二年開花奠定基礎。

以上是邊肖為您整理的牡丹種植方法和牡丹栽培管理,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壹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