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個人的嘴唇能發出的最甜的詞是“媽媽”,最好的呼喚是“媽媽”。
紀伯倫。
(1)
“世上有千千萬萬種人,莫問雲何。如果妳是彩虹,遇見了就知道了。”
這是電影《怦怦心動》裏的壹句臺詞。我想借用它來形容電影《彩虹閃耀》中的女主角梅爾。
我覺得梅爾就是那個五百年難遇的彩虹般的人。
性格開朗,眼神溫暖,善良,溫柔,美麗,善解人意。好像好媽媽什麽優點都有。
她由著名的丹麥電影明星康妮·納爾遜扮演。代表作有《魔鬼代言人》、《角鬥士》、《血海兄弟》等。
在這部影片中,她飾演梅兒,梅兒實際上是小主人公托馬斯的養母。
扮演壹個比親生母親更好的養母是絕對必要的。
男主角亞歷克由艾丹·奎因扮演。他出生在美國,但在愛爾蘭長大。後來,他成了電影明星。
我不熟悉這個人。沒看過他的作品《初霜》或者《拼命找蘇珊》。
在這部影片中,他扮演了壹個外表冷靜冷漠,不善交際的父親。
此外,我需要談談小英雄托馬斯,他由約翰·貝爾扮演,是壹名童星。他在電影《海蒂》中也表現出色。現在,我在皇家音樂學院學習。
在這部電影中,約翰·貝爾扮演壹個八歲的孤兒。內向,口吃,膽小。
其實這是有科學依據的。我記得,之前,我聽壹個腦研究專家說,孤兒院長大的孩子,語言發育確實很慢。
因為在孤兒院,不是每個孩子都會被照顧。沒有人交流,沒有情感支持。有些孩子的智力發展低於普通孩子。
影片情節並不復雜,大概是關於壹個孤兒被壹對夫婦收養的故事。壹個溫暖有愛的家庭,改變了這個孩子的性格,讓他成為壹個陽光、勇敢、暖心的孩子。
前段時間介紹了壹部法劇《四百擊》,我覺得兩部片子可以對比分析壹下。
都是家庭教育和孩子成長的問題。《彩虹閃耀》是壹部催人淚下的大片。而《四百擊》讓人想離開屏幕。
托馬斯是個孤兒,是個被收養的孩子。在充滿愛心和溫暖的養父母的呵護下,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安托萬,私生子。和我的生母和繼父住在壹起。最後,他們壹步步把孩子送進了少管所。
對比,多麽明顯。不知不覺中,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很大。
希望這個世界上有更多像美兒壹樣溫暖善良彩虹般的人。
(2)
之前講過電影色彩學。在電影中,顏色往往代表某種情緒。
就像電影《四百擊》裏,基調陰郁壓抑。某種意義上,也是對現實的強烈諷刺。
電影《彩虹閃耀》畫面精美,色彩飽和度高。幾乎把配色應用到了極致。
電影壹開始托馬斯在孤兒院的時候,畫面幾乎是灰色的。這孩子的衣服是灰色的。教室和走廊的顏色都是灰暗的,是標準的冷色。
托馬斯第壹次見到梅爾的時候,梅爾穿著亮黃色的衣服,非常亮眼。
當托馬斯跟著梅爾來到壹個叫科裏的小島時,美麗的彩虹出現了很多次。也預示著托馬斯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他的人生從此改變。
他第壹次看到美麗的大海,第壹次給媽媽打電話,第壹次看到海豚,第壹次吃到美味的食物,第壹次穿上五顏六色的衣服,第壹次被朋友接受,第壹次感受到愛。
甚至餵了壹只被海水沖上岸的小海豚。最後,在關鍵時刻,是這只小海豚救了他的命。
遺憾的是,這麽溫馨幸福的家,總有壹天會崩塌。托馬斯的養母梅爾生病了。日復壹日,滑向死亡的深淵。
寫到這裏,我真想擡頭問問上帝,為什麽好人都活不長?
梅爾死後,影片的所有畫面和色彩都恢復了灰色和沈重。
後來,托馬斯和父親亞克力漸漸走進去,相互理解,和解,接受現實,開始了新的生活。
電影中,畫面再次出現彩色,呈現暖色調。例如,托馬斯買了壹張彩色桌布,上面有他祖母留下的梳子。
不過,總的來說,托馬斯在島上的家美如天堂。鏡頭定格的每壹幅畫都格外華麗。尤其是大海的景色,隨意拍照都是明信片和桌面壁紙。
(3)
之前在介紹好萊塢大片《機械師復活:2》的時候,曾經談到過風景問題。
這部電影也是。風景絕美,故事感人至深。是壹部評分很高的冷門電影。像電影《莫迪》和《我的左腳》。
豆瓣評分8 .8,已經很優秀了。2009年發布。雖然是13年前的老電影,但魅力依舊不減,堪稱治愈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