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做魚丸最好的方法是什麽?

做魚丸最好的方法是什麽?

清洗-剔肉-漂洗-脫水-精濾-切割-調味-成型-蒸煮(或油炸)

二、輔助材料的配方

按50公斤魚,取1公斤鹽,3公斤澱粉,0.5公斤糖,0.075公斤味精,適量生姜汁,含水量壹般為魚體重的50-60%。

三、操作要點

1.選材:選用1.25 ~ 2.5 kg,肉質厚實,新鮮度高的鰱魚、鱅魚。

2.刮肉:將魚切開洗凈,從尾部到頸部,去掉內臟,去掉脊骨,去掉背部的兩塊肉,然後刮魚。操作時需要順著纖維線刮,刀的傾斜角度為45度,這樣才能把魚刮成薄片。將刮下的魚浮在清水中去除血筋和渾濁雜質,使魚提早變白,再用幹凈的新紗布過濾水。

3.剁:把魚平放在案板上,用雙刀有節奏地按順序剁,直到魚微微變白,摸起來有粘性。註意要徹底剁碎,讓所有的魚都變成泥。這個過程也可以用絞肉機操作,但是加工出來的魚丸口感差。

4.攪拌:將魚醬放入容器中,先加入70%左右的清水,總水量為65438+魚的0.7倍,用竹筷將魚醬攤開,再加入輔料,用力攪拌後,魚糜蛋白呈透明狀。

5.擠丸:將鐵鍋口清洗幹凈,裝入清水,另備壹個邊緣光滑的勺子。左手捏住魚糜,從虎口中擠出成圓形顆粒。用右手的勺子接住,放入清水鍋中。動作要幹凈利落。魚丸的形狀要圓潤,光澤度要高。擠壓出來的魚丸在清水中浸泡半小時左右,防止烹飪時粘連。

6.煮(或煎):用猛火煮(或煎)負丸。如果火候不強,魚丸只會生,時間長了就不好吃了。做菜的時候,也要防止水開得太大,以免撞碎魚丸。魚丸煮熟後出鍋,即為成品。

它的菜系是粵菜。

特色魚丸是廣東人喜愛的日常食品。壹般以淡水魚為主料,將魚粉碎,制成藥丸。魚丸可以煮、蒸、炸、炒、炸。

鰣魚肉末225克,臘腸泡海苔20克,粉條50克,雞湯100克,生菜180克,醬油和油20克,生粉和香油15克,精鹽和胡椒粉5克,香菜、洋蔥和蝦米碎10克。

制作過程中,將蝦、香腸、發菜、香菜、洋蔥、魚攪拌均勻;將雞湯倒入鍋中加熱,將魚擠成魚丸,放入湯中,煮熟後取出;將粉條、生菜放入湯鍋,然後加入醬油等調料略煮,將魚丸排在上面;

另起鍋將澱粉勾芡,澆在魚丸上。

3.制作魚丸的關鍵技術:

說起魚丸,大家都不陌生。制作方法如下:將魚清洗幹凈後,去除魚皮和骨刺,去掉紅色的魚肉,然後用清水稍微沖洗壹下,再用刀背在案板上敲打,直到魚肉松散,然後用刀片切成糊狀,再分階段加入涼湯和蔥姜汁, 然後用手往壹個方向攪拌成漿狀,加入精鹽,然後不斷攪拌至極粘稠的糊狀,再分階段加入已經攪拌好的蛋清。 這時可以將魚腩擠成荔枝大小的丸子,放入冷水鍋中加熱至鍋邊冒泡但不沸騰,保持壹定時間至丸子熟透,取出後在冷水中漂浮。

魚丸成功的原因自然有很多。有時候,雖然我們操作如常,但總是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究其原因,大部分是沒有抓住生產中的技術關鍵。為此,筆者將壹些制作魚丸的經驗介紹如下,供大家參考。

第壹,魚的選擇

做魚丸,我們壹般用草魚、鰱魚、白魚、鯰魚等魚。由於魚的種類不同,其肌肉組織中肌球蛋白和肌動蛋白的含量不同,其中所含的纖維也與結締組織中的纖維不同,所以不同的魚肉對魚丸的品質有壹定的影響。魚丸壹般是用高蛋白低脂肪的魚做的。魚肉脂肪含量高會降低魚丸的彈性,因為脂肪會阻礙蛋白質分子網絡結構的形成。其次,魚的新鮮度也會影響魚丸的品質。鮮魚不會發生蛋白質變性,所以是做魚丸的先決條件。相反,如果魚超過了它的自溶期,魚丸的質量就會受到影響。

二、如何提高成品的顏色

要做出乳白色、色澤鮮艷的魚丸,要從兩個細節入手:魚的漂洗和如何打孔。漂洗魚可以去除肌肉中的血漬、雜質和血紅蛋白。但需要註意的是,魚不能長時間漂白,這樣會使魚變硬,打起來很難變成天鵝絨,粘度也會降低。

原料的打漿方式對魚丸的色澤影響很大。壹般應先輕後重的方法敲打原料,切忌壹開始就急於求成,用力過猛。這樣壹來,魚粒不僅難結,還會在鐵砧上帶起木屑等雜質。另外需要註意的是,打孔中途翻動時不能用手,同時要把握好節奏,縮短打孔時間,有利於魚糜的色澤和質地。

三、輔料對魚丸的影響

川菜中有“壹水二鹽三蛋四油五澱粉”的說法,可見我們對制作饢的輔料添加的重視。水可以稀釋魚糜,魚糜可以被強烈溶劑化,使大量水分子排列在其周圍。因為水分子的排列是有方向性的,同時因為電荷的作用,攪拌的時候必須是壹個方向,否則會破壞水分子的排列,魚就會吐水。

做魚丸用的鹽量很重要。從根本上說,做魚丸就是利用了蛋白質的鹽溶性和熱凝性的特點。鹽量過少,溶解的肌球蛋白和肌動蛋白量不多,形成的溶膠粘度不強,成網力弱;過多的鹽會在壹定程度上使魚丸脫水,降低魚丸的持水性,引起變性,破壞蛋白質性狀,降低魚丸的彈性,影響口感。

做魚丸需要加入適量的蛋清和油。蛋清具有食用能力強、凝固效果好的特點。加蛋清的目的是增加膠結,保持魚丸的彈性和嫩度。加油的目的是增加魚丸細膩滑嫩的口感,使其變白。但是需要註意的是,蛋清和油都不能加太多。因為蛋清有膨脹性,如果加多了,魚丸加熱時表面會不光滑,影響魚丸的外觀;油加多了,容易使魚丸呈蜂窩狀,產生粗糙油膩的口感。

澱粉是壹種粘合劑和增稠劑。魚丸中加入澱粉會增強其吸水性,增加魚丸的可塑性,有利於成型。但是澱粉的量要適中,太少,魚丸的粘度不夠;吃多了,魚丸會變硬,顏色不白,浮力差。

第四,魚丸的加熱和發熱

加熱會使魚蛋白凝固,直到魚丸煮熟。不過要掌握好水煮魚丸子的烹飪時間。方法如下:生魚丸要放入冷水鍋中,然後移至火口。隨著鍋內水溫的升高,魚丸的彈性會增強,直到鍋內的水在鍋邊冒泡,關小火候保持水溫半小時左右,魚丸就熟了。但需要註意的是,如果水溫低於60℃,魚丸會變性,失去粘性,成品結構松散,甚至散碎不成形;水溫超過100℃,魚丸又會纖維狀,影響口感。魚丸的理想加熱溫度應控制在80 ~ 90℃之間,持續半小時。

總之,要想做好魚丸,壹定要保證六料(水、鹽、油、蛋、粉、味)都不要。打好的魚片白、潤、嫩、滑、無雜質;做菜的時候,掌握好火候就能做出高質量的魚丸。

先用“春魚”把肉刮出來。然後切碎(用攪拌機)。然後找個大鍋把肉放進去,放點蛋白鹽。找個壯漢或壯漢用手拍打攪拌15分鐘以上,然後準備壹壺溫水(魚丸太熱會無彈性,太冷會變軟)。用手把肉捏成壹團,放到水裏,就ok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