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湯溪的旅遊景點

湯溪的旅遊景點

1、.金華湯溪城隍廟

湯溪城隍廟是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成於明成化八年(1472年),由湯溪縣第壹任知縣宋約所建,現保留的城隍廟為清同治五年(1866年),占地面積約2.26萬平方米,建築占地面積3300平方米,是壹座建築宏偉、雕刻精細、保存完整的古建築,也是朝觀古聖先賢的旅遊勝地,其建築構件雕刻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特色,具有較高的藝術和歷史欣賞價值。現被人們譽稱為“江南第壹廟”。

城隍廟馬腿、鬥拱、花牙子以及大部分梁、枋均刻以精細紋飾,用五彩退暈等手法刷飾,原主要墻壁和天花板、梁枋上都有彩繪,每壹幅圖畫中都有壹場戲,整個建築顯得富麗堂皇。在每根梁的兩端各雕刻著四紋圖案,飾以纏枝花卉,中間以卷軸形式各雕瓶案花卉和壺杯果品清供飾物,在梁架結點上砌上明造的架料,以鷗魚狀紋的叉手為主體,飾以花卉圖案,並將鬥拱雕刻成花籃之狀加以襯托更加豐富多彩。前間月梁上,兩端刻有龍須紋,而後刻有牡丹,中間刻有壹組丹風朝陽圖,以象征幸福和光明。正殿廡廊上的壹對獬豸,腳踏吉祥物,咧嘴側視作騰挪跳躍之勢,造型古樸生動,充分顯示了獬豸的忠勇、為民主持公道的豪氣。可惜中亭的飛檐翹角、藻井在文革時被拆掉。很多壁畫被擦掉,很多雕刻被鑿掉。還能夠體現出雕龍畫棟、金碧輝煌的氣魄。妳們看這壹對“鯉魚跳龍門”,三根棟檀間就是壹塊木頭雕造而成,可想而知當時這根樹有多大了,那些牛腿雕刻得何等精細,玲瓏剔透。

由來

湯溪城隍廟被大家稱為江南第壹廟的由來:

壹、湯溪城隍廟大,這麽大的城隍廟在全國還沒有發現,它光柱子原來就有318根,只西齋房由於破損改成人字架的房少去21根,2014年有297根。

二、雕刻精細:有浮雕、深雕、深浮雕,調得栩栩如生(補充壹點,2014年這麽有名的“金華佛手”在壹百三十多年前建造的湯溪城隍廟裏就雕有好幾處的佛手,說明佛手並非金華所獨有),而且雕刻範圍大是其他廟宇所不及的。

三、保存完整,如果不給大家指明那些已被拆除,可能大家還看不出來,所以說整體還是保存完整的。在文革時期被拆去的有2個門樓頂部部分,中亭的上面部分和翹翻角,我們正在積極爭取恢復回去。

四、結構嚴謹又科學,整個部分都嚴格對稱地布置在同壹中軸線上。地面壹層高壹層,充分體現了封建宗法禮制。

解放後,城隍廟停止祭祀活動,成為解放軍駐地,稍後便成為湯溪縣糧庫,湯溪城隍廟得以保存,在很大程度上得意於此。縣人民政府認為城隍廟是壹個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的單位,經向省政府申報,1989年12月12日,批準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金華九峰山風景名勝區

九峰山,古稱婦人巖,又稱龍邱山,芙蓉山。疊蟑連岡,奇峰挺九,故名九峰。距金華市區28公裏,與金華縣湯溪鎮相依。面積10.38平方公裏。系仙霞嶺山脈括蒼山脈余支,為丹霞地貌結構,峰石林立,山水相依。《後漢書·郡國誌)雲:“東陽記縣龍丘山有九石特秀,林表色丹自,遠望盡如蓮花,龍邱長隱於此,因此為名。其峰際復有巖穴,外如窗脯,中有石林……”。龍邱長即龍邱蒼,東漢太未人,與嚴子陵等名士為友,隱居九峰。

九峰山自然景觀優美,人文景觀豐富。山奇、石怪、水秀、洞幽、地野,寺廟、古建築、遺址、古墓、石刻、神話傳說豐富。遊九峰山水,山水之樂,醉於自然而忘我,品覽九峰文化,更勝讀五千年滄桑史而不倦。九峰山現有自然、人文景物景觀80多處,相互輝映,溶為壹體。

白堊紀火山巖沈積沙礫巖構造,奇峰突兀,壑幽谷深,似鬼斧神工。近觀山峰巍峨,巧石生輝;舉頭仰望,白雲悠悠,鷹擊長空。綠樹黛山,斷壁山崖,在霞光的映照下,光彩奪目,山峰幻影無比,正如有詩所雲:“南望參差九點峰,青天削出翠芙蓉”。九峰山不僅有險峻的山峰,奇異的怪石,更有平如鏡、水如銀的深潭湖泊。龍潭,夾峙在群山之中,涓涓泉水流,陣陣漣筋歡,恰似綠色林海中鑲嵌著壹塊溫潤的碧玉。龍潭水深不可測,龍吟瀑如少女飄然而下的秀發。

九峰禪寺前,則有珠簾從達摩峰頂紛紛揚揚散落,“壹泉飛自半山間,如瀉珠鞏見雨天;不比轟雷強作勢,晴春灑漫裊蒼煙。”走進九峰山給人壹種純自然美感,山、林。水、石皆是。林緣線,看的整齊劃壹,有的參差錯落,有壹種音律美和節奏美感。春華、夏蔭、秋實、冬骨周而復始。翠竹搖曳,微風吹過,竹葉婆姿;陽光照耀,斑斑點點,猶如壹幅絕妙的風景畫面。有時萬籟俱寂,只剩鳥鳴蟲唱;有時瀑喧溪吟風吹,颯颯作響,好首壹大自然的合奏曲,猶如進入童話世界,可謂“下塢攀竹垂翠海,風搖盡掃俗塵憂。”登上山巔,壹覽眾山小,遠處阡陌縱橫的長田,星羅棋布的湖水,炊煙裊裊的村莊房舍盡收眼底,好壹派雄奇偉峻、寬曠絕奇的景色。

九峰山引來許多文人雅士到此隱居講學,名仙到此修道煉丹。晉代道家創始人、煉丹名家葛洪,得道成仙,並著《神仙傳》,至今丹竈依然。南齊徐伯珍“講學九峰,授徒千人”。唐吏部尚書徐安貞棄官隱居於此,山下建有“安正書堂”。五代名僧貫休曾為九峰禪寺主持。元畫壇魁首黃公望畫下了“九峰雪霧圖”,現珍藏北京歷史博物館。明代太常卿鴻腫寺卿胡森,自號“九峰”,留下許多石刻真跡。因此,《湯溪縣誌》雲:“自來賢士大夫,春秋佳日,偶事遊觀之樂,必於九峰”。

九峰禪寺建於南朝天監年間,已有1500余年。樓房依山傍洞,不施椽瓦而風雨莫及,巍然聳立。自古名山多僧居,九峰山有大雄寶殿、胡公殿、鐘鼓樓、觀音閣、天王廟等建築和佛像百多尊。方圓幾百裏的遊人香客慕名而來,傳說農歷八月初壹到九峰遊覽,能見天門洞開。

九峰山東南側有石磨,北側大櫃,西側有石夜壺,均為天作之成,龜守大門如入雲中之路,神龜守衛著凡人向往升天之門。點將臺記敘著北宋兵部侍郎胡則出征點將的故事。仙椅置於懸崖峭壁間,千百年而不朽。更有“高臺朝佛寺,明鏡照心田”的鏡臺奇觀。呂洞賓停轉石磨降冰雪、鐵拐李仗義點化牛頭峰、朱元譚遇難九峰山等等膚炙人口的傳說讓人如人仙境。

3、湯溪鎮寺平村

湯溪鎮寺平村歷史悠久,距今已有700多年歷史,徽派建築風格的古色古屋遍布全村,古磚雕工藝之精美,古建築保護之完整,令專家學者、遊客嘆為觀止。

寺平村位於金衢盆地中部地區,東離金華市區30公裏,南接省級名勝風景區九峰山3公裏,西靠龍遊縣城25公裏,北往杭金衢高速公路金華西出口10公裏,湯莘公路穿村而過,交通十分便利。

寺平村始建於明代初期,原有廳堂24座,現保存較為完整的廳堂還有8座,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古民宅2.2萬多平方米,這些明清古建築,因受徽派建築的風格影響,每座古建築的門面上都鑲嵌著數以千計的磚雕,具有較高歷史保護價值。主要有三個方面:壹是寺平村的清代建築大多以院落為主,大的院落由5-7幢,小的也有3幢房子組成,從中不難看出當時家庭發展史的痕跡。二是清乾隆年間,大量的徽商湧入金華,不僅帶來了經濟發展,而且徽派文化也融入了寺平文化,如大量磚雕藝術等。三是寺平村的古建築面廣、量大,院落及建築保存較為完整,其磚雕藝術堪稱壹絕,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