孢子葉植物有哪些
孢子植物是指能產生孢子的植物總稱,主要包括藻類植物、菌類植物、地衣植物、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五類。1.香菇香菇的分類地位 香菇屬傘菌目,口蘑科,香菇屬,也稱香菇、香蕈、香信或冬菇。形態特征 香菇子實體單生、叢生或群生。菌蓋圓形,通常5-10cm,有時達20cm,表面茶褐色、暗褐色,被有深色的鱗片。幼時邊緣內卷,有白色或黃白色的絨毛,隨著生長而消失。菌蓋下面有菌幕,後破裂,形成不完整的菌環。老熟後蓋緣反卷,開裂。菌褶彎生、白色,菌柄中生或偏生,3-6cm×1-1.5cm,內實,菌環以上部分白色,菌環以下部分褐色。孢子印白色,擔孢子在顯微鏡下無色,橢圓形,5-7um×3.4-4um,雙核菌絲有鎖狀聯合。生長發育條件(1)溫度香菇是低溫和變溫結實性的菇類。香菇原基在8-21℃分化,在10-12℃分化最好。子實體在5-24℃範圍內發育,8-16℃為最適。(2)水分在鋸木屑培養基中,菌絲生長的最適含水量是60-70%;在菇木中適宜的含水量是32-40%,在32%以下接種成活率不高,在10%-15%條件下菌絲生長極差。子實體形成期間菇木含水量保持60%左右,空氣濕度80-90%為宜。(3)營養香菇是壹種木腐菌,主要的營養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以及少量的無機鹽和維生素等。(4) 空氣香菇屬好氣性菌類,足夠的新鮮空氣是保證香菇正常生長發育的重要環境條件之壹。(5) 光線香菇是需光性真菌,強度適合的漫射光是香菇完成正常生活史的壹個必要條件。但是,菌絲生長不需要光線。(6)酸堿度適於香菇菌絲生長的培養液的pH值是5-6。pH值在3.5-4.5適於香菇原基的形成和子實體的發育。在段木腐化過程中,菇木的pH值不斷下降,從而促進子實體的形成。 營養價值和藥作價值 香菇是我國著名食用菌,在民間素有“山珍”之稱。據分析,幹香菇食用部分占72%,每100g食用部分中含水13g、脂肪1.8g、碳水化合物54g、粗纖維7.8g、灰分4.9g、鈣124mg、磷415mg、鐵25.3mg、維生素B1 0.07mg、維生素B2 1.13mg、尼克酸18.9mg。鮮菇除含水85-90%外,固形物中含粗蛋白19.9%,粗脂肪4%,可溶性無氮物質67%,粗纖維7%,灰分3%。香菇含豐富的維生素D原,但維生素C甚少,又缺乏維生素A及A原。香菇多糖能提高輔助性T 細胞的活力而增強人體體液免疫功能。大量實踐證明,香菇防治癌癥的範圍廣泛,已用於臨床治療。香菇還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對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提高機體適應力有很大作用。香菇還對糖尿病、肺結核、傳染性肝炎、神經炎等起治療作用,又可用於消化不良、便秘、減肥等。我國不少古籍中記載香菇“益氣不饑,治風破血和益胃助食”。民間用來助痘瘡、麻疹的誘發,治頭痛、頭暈。現代研究證明,香菇多糖可調節人休內有免疫功能的T細胞活性,可降低甲基膽蒽誘發腫瘤的能力。香菇對癌細胞有強烈的抑制作用,對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為97.5%,對艾氏癌的抑制率為80%。香菇還含有雙鏈核糖核酸,能誘導產生幹擾素,具有抗病毒能力。香菇含有水溶性鮮味物質,可用作食品調味品,其主要成分是5'-烏苷酸等核酸成分。香味成分主要是香菇酸分解生成的香菇精(lentionione)。所以香菇是人們重要的食用、藥用菌和調味品。2.海帶海帶屬褐藻門、海帶屬植物。 又名昆布、海帶菜、江白菜。 植物形態: 藻體褐色,長帶狀,革質,壹般長2-6米,寬20-30厘米。藻體明顯地區分為固著器、柄部和葉片。固著器假根狀,柄部粗短圓柱形,柄上部為寬大長帶狀的葉片。在葉片的中央有兩條平行的淺溝,中間為中帶部,厚2-5毫米,中帶部兩緣較薄有波狀皺褶。也是藻類植物,象根的部分只是起到固著作用的根狀物,象葉的部分叫葉狀體。產地 我國遼寧、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及廣東省北部沿海均有養殖,野生海帶在低潮線下2-3米深度巖石上均有。由於從北到南溫差、光照等諸因素差異的影響,使海帶的生長成熟期有早有遲,在同壹海區或同壹苗繩上的海帶,其成熟期也有先後,所以,收獲期從5月中旬延續到7月上旬。 經濟價值 海帶是壹種營養價值很高的蔬菜,每百克幹海帶中含:粗蛋白8.2克,脂肪0.1克,糖57克,粗纖維9.8克,無機鹽12.9克,鈣2.25克,鐵0.15克,以及胡蘿蔔素 0.57毫克,硫胺素(維生素B1)0.69毫克,核黃素(維生素B2)0.36毫克,尼克酸 16毫克,能發出 262幹卡熱量。與菠菜、油菜相比,除維生素C外,其粗蛋白、糖、鈣、鐵的含量均高出幾倍、幾十倍。海帶是壹種含碘量很高的海藻。養殖海帶壹般含碘3~5%0,多可達7~10汛。從中提制得的碘和褐藻酸,廣泛應用於醫藥、食品和化工。碘是人體必須的元素之壹,缺碘會患甲狀線腫大,多食海帶能防治此病。還能預防動脈硬化,降低膽固醇與脂的積聚。 海帶可以制海帶醬油、海帶醬、味粉。日本人用海帶磨成粉,作為紅腸等食物的添加劑,把海帶茶作為表示喜慶的高貴食品。 工業上用海帶提取鉀鹽、褐藻膠、甘露醇,用來代替面粉漿紗、漿布,制酒時用作澄清劑,還可作醫療用品。 海帶中褐藻酸鈉鹽有預防白血病和骨痛病的作用;對動脈出血亦有止血作用,口服可減少放射性元素鍶-90在腸道內的吸收。褐藻酸鈉具有降壓作用。海帶澱粉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近年來還發現海帶的壹種提取物具有抗癌作用。海帶甘露醇對治療急性腎功能衰退、腦水腫、乙性腦炎、急性青光眼都有效。脾胃虛寒者少食用。3.地衣地衣是多年生植物,是由1種真菌和1種藻組合的復合有機體。因為兩種植物長期緊密地聯合在壹起,無論在形態上、構造上、生理上和遺傳上都形成1個單獨的固定有機體,是歷史上發展的結果,因此,把地衣當作1個獨立的門看待。地衣體中的菌絲纏繞藻細胞,並從外面包圍藻類。藻類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大部分被菌類所奪取、藻類和外界環境隔絕,不能從外界吸取水分、無機鹽和二氧化碳,只好依靠菌類供給,它們是1種特殊的***生關系。菌類控制藻類,地衣體的形態幾乎完全是真菌決定的。大部分地衣是喜光性植物,要求新鮮空氣,因此,在人煙稠密,特別是工業城市附近,見不到地衣。地衣壹般生長很慢,數年內才長幾厘米。地衣能忍受長期幹旱,幹旱時休眠,雨後恢 復生長,因此,可以生在峭壁、巖石、樹皮上或沙漠地上。地衣耐寒性很強,因此,在高山帶、凍土帶和南、北極,其他植物不能生存,而地衣獨能生長繁殖,常形成壹望無際的廣大地衣群落。 地衣不僅好看,而且用途廣泛。地衣中的石蕊,叢生在北極苔原的巖石表面或冰雪中,是寒帶動物馴鹿的重要飼料,以此為生,因此又叫它“馴鹿苔”。 我國和日本有壹種珍貴的食品——石耳,及時生長在懸崖絕壁上的壹種地衣。不同種類的地衣在世界各國還是土食產品的原料。如,冰島人把地衣粉加在面包、粥或牛奶中吃。法國用地衣制造巧克力糖和粉粒。有的國家還用地衣制酒。4.大羽蘚 形態特征:羽蘚科羽蘚屬的代表種。體形壹般稍大,綠色或黃綠色,老時呈褐綠色,常疏松交織成片。莖匍匐,上部略傾立,2-3回羽狀分枝;鱗毛由單列或成片狀細胞組成。莖葉與枝葉異形。莖葉卵形或卵狀心形,多具細長尖,具縱褶,葉邊多背卷;中肋不及葉尖,稀突出於葉尖;葉細胞六角形或圓六角形,中央具單個尖疣。枝葉和小枝葉卵形或長卵形,內凹,中肋短弱。雌苞葉卵披針形,邊緣具長纖毛。蒴柄纖細,平滑。孢蒴卵狀圓柱形,略呈弓形彎曲,老時褐色。 生境分布:多見於低海拔至中山地區的林地、草叢下和樹莖、腐木或溪邊具土石上。分布於我國南北各省區。東南亞和日本亦有分布。 用途:可入藥,具清熱清毒之效。5.鐵線蕨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高15-40厘米。根狀莖橫走,黃褐色,密被條形或披針形淡褐色鱗片,長10-25厘米,寬8-16厘米,中部以下為二回羽狀復葉;羽片互生,小羽片斜扇形,基部闊楔形,邊緣淺裂至深裂,裂片有微群圓形著生於葉背面裂片頂端;囊群蓋由小葉頂端的葉緣向下面反折而成。根狀莖橫生,密生棕色鱗毛,葉柄細長而堅硬,似鐵線,故名鐵線蕨。葉片卵狀三角形,2-4回羽狀復葉,細裂,葉脈扇狀分叉,深綠色。孢子囊群生於羽片的頂端。鐵線蕨又稱鐵絲草、鐵線草、水豬毛土,為鐵線蕨科鐵線蕨屬多年生草本觀葉植物。 生活環境:山坡林下或較陽濕處的巖石上鐵線蕨廣泛分布於熱帶亞熱帶地區;我國長江以南省區、北到陜西、甘肅和河北均有分布,是我國暖溫帶、亞熱帶和熱帶氣候區的鈣質土和石灰巖的指示植物。其生態習性是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 經濟意義:喜陰,適應性強,栽培容易,更適合室內常年盆栽觀賞。作為小型盆栽喜陰觀葉植物,在許多方面優於文竹。小盆栽可置於案頭、茶幾上;較大盆栽可用以布置背陰房間的窗臺、過道或客廳,能夠較長期供人欣賞。鐵線蕨葉片還是良好的切葉材料及幹花材料。藥用藥用部位:全草藥用功能:通經、活血、跌打損傷藥用主治:流行性感受冒、感冒、咳嗽、肝炎、痢疾、腰痛、尿道結石、乳痛、癆傷、跌打損傷、燒燙傷、蛇咬傷、疔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