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在北京家樂福超市,當天的西紅柿價格為每斤2.68元。新京報記者曹攝
該國許多地方的西紅柿價格持續下跌。
“這兩天價格漲了壹點,前幾天還便宜。”王波是吉林省松原市富裕縣的西紅柿收購商。他告訴記者,去年這個時候,當地的西紅柿收購價在每斤1.2元到1.7元之間。今年價格繼續下跌,最低的時候達到每斤兩毛到三毛。這兩天行情略有好轉,價格回到了每斤1.2元,但即便如此,對於當地壹些種植戶來說。“往年這個時候,農民淩晨3點開始采摘西紅柿,淩晨5點左右西紅柿就被收走運到市場。今年早上6點農民收割的西紅柿,賣久了還是會剩下。”王波說,目前相對於周邊地區,當地的西紅柿銷量相對較好,特別是壹些質量好的西紅柿還能賣出去,但質量壹般的西紅柿很難賣出價格。
記者了解到,近期全國多地西紅柿價格持續下跌。據農業農村部監測,8月16日國內鮮活農產品批發市場監測的46個品種中,番茄較前壹日價格下降幅度居前五位,幅度為3.6%。
8月10日,北京新發地蔬菜價格晴雨表顯示,西紅柿均價為每公斤2.7元,較上周同期下跌18.18%。8月16日,西紅柿均價每公斤2.4元,較上周同期下跌14.29%。
新發地“西紅柿大王”趙世剛告訴新京報記者,目前北京新發地市場的西紅柿批發價也標明這兩天是每斤1.2元,比去年同期便宜不少。
番茄區域集中上市供大於求。
“目前河北、寧夏、遼寧等地番茄集中上市,市場供大於求,導致番茄價格走低。”趙世剛說。
對於番茄價格的持續下跌,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中心番茄研究組專家李常寶表示,農業生產壹直處於大起大落的動態狀態。目前番茄市場明顯精細化,普通番茄價格較低,每斤1元左右。不過水果番茄還是保持十元左右壹斤。
“和其他蔬菜相比,種西紅柿收益比較高,所以種植面積會增加。”但在李常寶看來,今年番茄價格持續下跌,不單純是因為面積,而是因為天氣等因素對區域集中上市和國內大市場流通的影響。
如何避免“過度種植”蔬菜?
蔬菜種植能否提前“預警”,避免盲目擴張導致高產不增收?農業農村部蔬菜市場分析預警小組首席分析師、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員張靜說,“我們壹直在努力構建這樣的預警機制,壹些主產區也對重點品種、重要時期進行了卓有成效的信息監測預警實踐。但是,覆蓋整個產業鏈和更大範圍的監測預警,仍然需要多方的協同努力。但在所有農副產品中,蔬菜供求調節的市場化程度是最高的。現在市場調節也比較有效,蔬菜品種多,茬接多,季節變化和產區變化特點明顯。它是壹個特別復雜的系統,預警的準確性和及時性非常具有挑戰性。同時,在信息發布和市場預期的實踐中,由於蔬菜生產仍以小規模農戶為主,大家對信息的理解和決策也有很大差異。所以我們壹般鼓勵大宗蔬菜,比如供應量比較大或者周期比較長的蔬菜,調整種植面積,特別是‘小步慢走’,但也要及時關註市場變化和天氣情況,做好田間管理,在生產中通過技術手段調整上市期和上市量,避免大起大落。”
鑒於目前番茄減產影響農民收入,張靜建議根據市場情況適時分批收獲番茄,並註意通過線上線下渠道開拓銷售。“番茄的市場需求其實比較大。前兩年市場很好。今年植物種類相對較多,供應非常充足。幾毛錢壹斤的價格只是部分地區的現象,主要是前期受天氣影響上市延遲,番茄上市季節重疊。另外,部分產區因降雨導致品質下降,所以價格下降明顯。預計後期會低位運行壹段時間。”
張靜說,2021年,農業農村部開始全面推進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分批選擇全縣推廣示範,特別是對番茄等相對耐貯運或收獲後通過預冷可以顯著延長商品期的水果蔬菜。對他們來說,產地的冷藏保鮮設施可以幫助農民避開蔬菜的低價期,調整有利的上市期,保證農民的收入。
“目前,我國蔬菜總體處於均衡供應態勢。所以,雖然部分品種、部分地區價格波動可能比較明顯,但總體來說,蔬菜市場壹直很穩定,‘菜籃子’是有保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