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下半年生豬價格走勢

下半年生豬價格走勢

原創出品,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下半年,生豬市場可以說是有所突破。

可以說,豬市從之前對漲不漲的懷疑,到現在對漲多少的爭論,已經基本擺脫了深度虧損模式。

目前看來,豬價上漲已成定局,這有幾個方面的支撐:

首先,從豬周期發展的時間和趨勢來看,豬價已經接近“拐點”。

豬周期是水產養殖的壹個主要規律。從時間上來說,壹般需要2-3年。從發展階段來看,壹個完整的豬周期需要經歷四個階段,即產能下降導致豬肉價格大幅上漲、產能恢復後肉價回落、產能過剩肉價大幅下跌和產能正常肉價逐步企穩。

另壹方面體現在養殖利潤先從盈虧平衡點見頂,然後隨著產能的恢復從高點回落到盈虧平衡點,隨著產能的不斷增加繼續惡化開始虧損,最後在產能恢復正常後養殖利潤開始回升。

目前生豬市場的階段已經非常接近第四階段,從時間上來看,也符合接近“拐點”時期的特征。

而且,另壹個重要表現是,在過去豬周期的豬價波動中,豬價往往不止壹次見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W”型走勢。回顧豬價的波動,確實不止壹次見底。

所以從趨勢上看,符合“拐點論”的判斷。

其次,此輪豬價走勢呈現出明顯的“淡季不淡”特征。

壹般來說,每年夏天都是豬肉消費淡季,消費不暢,自然是豬價最低。

但是,今年的淡季有些反常。在消費低迷的情況下,豬價逆天飆升。不到壹個月,就直接從“8字頭”沖到了“10元”以上。

這也讓市場預測淡季漲勢強勁,至少旺季很難再跌了吧?

第三,政策面在今年早些時候進行了幹預。

豬價大漲後,政策面反應迅速,抑制了豬價的上漲。但也要看到,政策的意圖不是阻止豬價上漲,而是不要漲得太快太猛。

同樣,豬價也不可能大幅下跌。畢竟養殖戶已經經歷了慘痛的損失,再跌下去恐怕就沒人真的養豬了。

所以經過這壹切,市場普遍達成了壹個* * *認識,那就是下半年豬價上漲基本是固定的,那麽接下來的問題就是,上漲多少?

壹個大前提是政策和供求水平不支持豬價大幅上漲,這也是我們判斷生豬養殖進入微利時代的重要依據。

但微利時代也分高點和低點,那麽下半年豬價的“高點”會在什麽時候呢?

壹種觀點認為,下半年豬價的“高點”在8-9月。

因為按照去年的產能,今年七八月份的產量是最低的,這也是目前豬價淡季上漲的原因之壹。

8、9月份天氣開始逐漸轉涼,消費端開始逐漸擡頭。尤其是今年8月和9月,有兩個重要的刺激消費因素。壹個是9月全國高校開學,8月底食堂有備貨需求;第二,今年中秋節大大提前,中秋節在9月10,意味著企業和家庭都會提前備貨,這是消費向好的重要因素。

所以在屠宰量低,消費上升的帶動下,豬價很容易走出“高點”。

但另壹種觀點認為,下半年豬價的“高點”將在11-65438+2月。

原因是這個時期是傳統的消費旺季,尤其是臘肉和灌腸的需求,大肥肉需求旺盛。大肥的上漲很容易帶動整體豬價上漲。

但是,在第壹種觀點中,雖然年底是單獨的消費高峰,但有兩個抑制消費的因素不容忽視:

壹種是豬價上漲後,二次育肥快速增加,大家都看好年底的消費,希望增加年底的出欄量,把之前損失的錢賺回來,這意味著雖然消費旺盛,但是供給也增加了,兩者很可能相互抵消;

第二,由於兩年多來疫情的間歇性影響,很多家庭的收入下降,這意味著消費也會不及預期。

雖然豬肉是中國消費量最大的肉類品種,但並不是絕對需要。比如,隨著豬價的上漲,豬肉的市場價格也快速上漲,對消費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例如,許多家庭選擇雞肉作為替代品。

因此,雖然年底是消費旺季,但多重因素的影響可能小於預期。

鑒於豬價上漲後養殖戶和大型企業經營的復雜性,上述兩種觀點是合理的,值得參考。

但需要註意的是,以上兩種觀點都是在疫情常態化的基礎上考慮的,不考慮突發因素導致的備貨增加。

然後,下壹個最重要的問題,能漲多少?

目前豬價很難突破14元/公斤,不排除部分地區可以實現,但大部分大概率在11-13元/公斤上下波動,基本符合市場情況。

第壹,考慮到肉價上漲,很明顯肉價是隨著豬價上漲的,但是居民的接受程度是壹個很大的影響因素。再加上豬肉價格對cpi的影響,豬肉價格上漲的空間基本可見,這也意味著養殖端的豬價空間基本可見。

第二,考慮到種植成本上升推高了糧食價格,進而擡高了養殖成本,考慮到豬糧比價等因素,豬價在這個區間的波動基本符合預期。

那麽,市場會受到壓力吧、變化等情緒變化的影響嗎?

會受到影響,但大的變化幾率不大,因為政策的路線是牢牢卡住的,基本波動幅度不會超過綱要。

但壓力過大可能會打亂節奏,甚至磨平高點,所以下半年豬價走勢基本明朗,不必賭盤,保持正常節奏即可。

更多資訊,歡迎收藏《農業新概念》,了解新時代三農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