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夏季節氣有哪些特點和習俗?

夏季節氣有哪些特點和習俗?

1,夏季節氣的特點

(1)溫度下降

單純用氣溫降低的開始來描述夏季的節氣是不夠的。溫度降低只是現象之壹。這種現象背後的原因是:壹是太陽直射點繼續南移,太陽輻射減弱;其次,副熱帶高壓突飛猛進的南撤,蒙古冷高壓也開始躍躍欲試,揮拳示好。

(2)秋高氣爽

在開始影響我國的冷高壓控制下,下沈幹燥的冷空氣首先宣告了東北、華北、西北地區雨季的結束,率先開始了壹年中最好的天氣——秋高氣爽。夏季,只有東北和西北地區真正進入秋季。但每當冷空氣影響中國,如果空氣幹燥,往往會帶來大風天氣,如果大氣中有暖濕氣流,往往會形成像樣的秋雨。

(3)雷暴活動

雷雨活動不如夏季活躍,但華南、西南、華西等地仍多雷雨。在中國南方,由於低緯度的暖濕氣流仍然活躍,所以雷暴比其他地方多。在西南和西部,由於副熱帶高壓邊緣和山脈的作用,雷暴活動較多。

2、夏季節氣的習俗

(1)祭祖迎秋

夏季節氣前後的民俗,多與祭祖、迎秋有關。暑假前後,會有慶祝中秋節的民俗活動,俗稱“七月半”或“中秋”。舊時從七月初就有開鬼門關的儀式,壹直到月底鬼門關,都會舉行普渡布施活動。據說普渡活動是從開鬼門關開始,然後豎起燈籠,燃放河燈,造成孤魂野鬼;主體是築普渡壇、搭孤棚、幹預劫孤等。,最後以關閉鬼門關結束。今天,它已經成為祭祖的主要活動時間。

(2)吃鴨子

“七月半鴨,八月半鴨”,古人認為農歷七月中旬的鴨子最為肥美營養。夏天的日子,老北京人會買百合鴨消夏,而在江蘇,要給鄰居端上壹碗鴨菜,正所謂“送鴨消夏,令眾人惡心”。

(3)放電燈

河燈通常在底座上放上燈或蠟燭。暑假前後,會有慶祝中原的活動,俗稱“七月三十”或“中原節”,將河燈放入水中任其漂流,悼念死者,祈求平安。(3)釣魚節

暑假過後,捕魚豐收是壹個時期,中國沿海地區經常在這個節氣舉行各種活動,送漁民出海,期待豐收。自65438年至0998年在浙江象山舉辦首屆中國捕魚節以來,每年舉辦壹次。捕魚節不僅有祭海的莊嚴儀式,還開展各種文化、旅遊和經貿活動,吸引了無數海內外客商和遊客。讓他們不僅領略了當地溫馨的垂釣文化,還品嘗了美味的海鮮。

(4)崇拜土地神

夏季節氣恰逢農作物的收獲季節,農民們舉行各種儀式來感謝土地神。有的殺了動物到土地廟裏祭拜,有的在田地中間插上旗子表示感謝,有的在這壹天從地裏幹活回家都不洗腳,怕把得到的收成沖走。在7月15日,向土地和莊稼獻祭仍然是民間的習俗。把祭品撒到田野裏。燒紙後用剪成塊的五色紙包裹在莊稼的穗上。傳說秋天可以避開冰雹,獲得豐收。同時,有些地方還要去後土廟祭祀。

(5)潑水嘉年華

潑水狂歡不僅在雲南西雙版納有,在日本也有。在大暑到酷暑的壹個月時間裏,全國各地都有組織潑水降溫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