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被譽為“中國十大名花”。
這十種花包含了中國不同層次的精神文化底蘊,具有深刻而強烈的歷史內涵,每壹種花在花卉業中都是獨壹無二的,標誌著中國傳統文化的非凡意義。
擴展數據
梅花先開寒,後引花開香。所以梅花和菊花壹樣,被詩人所推崇和贊美。到了唐宋時期,梅花已經成為高尚人格的象征。縱觀前代詩歌,“梅花”意象所表達的意義主要有:
(1)敢為人先,敢為天下先的勇氣。
比如宋代的陳亮寫梅花:“壹花乍變,萬花皆香。”突然,壹朵梅花先開,讓各種欲爭春香的花都落在了梅花後面。)詩人抓住了梅花最先開的特點,不畏挫折寫出了天下第壹的品質,這不僅是詠梅,也是在贊美自己。
(2)淩寒不屈的韌性
如宋代盧梅坡的《薛梅》:“梅許遜雪白,雪失壹片梅香。”(意思是梅花讓雪花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了梅花的淡淡清香。)可見梅是驕傲的,同時,她也充當著春天的使者。
(3)高潔脫俗,不與人同流合汙的心性。
魯迅先生曾精辟地比喻梅花:“中國真像壹棵李子樹。它看起來像是衰老腐朽了,突然冒出壹兩個新芽,又回到了繁花似錦、綠葉繁茂的景象。”他還讓人為他蓋上了“唯有梅花才是知己”的石印,以表達自己的高尚情操。可見梅花在中國文人眼中不同於其他花,其高貴更是不同尋常。
(4)隱士高適的象征
如元代張可久《景甜沙錄·青安鐘》中“青苔古樹蕭蕭,雲秋水遠。Momijiyama翟曉曉,誰去過?譚梅人過溪橋。”院子裏長滿青苔,古樹沙沙作響,雲朵滿江。山村很小,滿山紅葉。誰找到過?壹座由高尚的人走過的橋。)
詩人們引人入幽,但秋高氣爽,故無“訪梅”之說。其實這個“梅”就是陸青,壹個和梅壹樣高貴的隱士。梅不如隱士,隱士也是梅。
(5)冷艷之美
梅花自古就有“霜雪之美”的意象。柳宗元的《龍城記》中記載了梅花的傳說。隋煬帝趙世雄在寒冬臘月在羅浮山看到壹個素妝美女,這個女人就是梅花化的。所以後人常把梅花比作美人,不僅僅是因為它有美麗的身姿,還因為它有壹種清冷飄逸的美。
(6)傳達情感和祝福的媒介
比如南朝陸愷寫的《贈葉凡》:“折花送人龍頭。江南壹無所有,談給壹個春天。”(意思是遇到去北方的快遞員,要他在龍頭給妳帶花,就要把梅花弄斷。江南沒有什麽好的來表達我的心情。讓我們送妳壹朵梅花來慶祝春天,作為春天祝福的標誌。)
把梅花折起來送給朋友,只是為了表達對其梅花般性格的欣賞。同時也包含著對朋友安慰的感情,預示著春天也將在不久的將來降臨北方。我對朋友的感情也像梅花,雖冷不雕。頗有忠義之感。為書折梅,也是詩人高雅情操的表現。
五瓣梅花形狀代表“梅開五福”,即“幸福,幸運,長壽,順利和和平。”又有“梅有四德”之說:“生為元,花為恒,果為利,熟為節。”
百度百科-中國十大名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