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高長城羊肉
陽高長城羊肉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產品。人們常說,到陽高縣不吃長城鄉羊肉是壹大憾事。的確,長城鄉色如玫瑰的羊肉香嫩可口,白如美玉的凉拌羊肚絲鮮美爽口,做法各異的羊雜鮮而不膻,讓人印象深刻。
大同陽高長城羊肉在晉北聞名遐邇,產於陽高縣長城鄉采涼山壹帶。陽高縣長城鄉地處山西省東北部,蒙晉交界,北緯40度,寒溫帶,世界公認的優質肉產帶。地域多為丘陵山坡,其南邊采涼山上生長著上百種野生藥材,諸如黃芪、黃芩、、知母、枸杞、地椒、甘草、金銀花等。吃的是牧坡百草,飲的是山間冷泉,呼吸的是富氧空氣。春夏秋有牧坡,冬有農作物稭稈田可牧。沒有長的冰雪覆蓋期,四季出產優質羔羊肉。優質牧草和山泉滋養了營養和口味獨特“陽高長城羊肉”,入口鮮香,滋補養生。
最為有代表性的有:陽高長城羊雜、陽高長城羊肉湯、陽高長城紅燒羊肉、陽高長城燉羊肉、陽高長城羊肉餃子。
陽高京杏
陽高栽培杏樹已有悠久的歷史,尤其是王官屯種植杏樹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目前全縣已培育出10多個杏樹品種。而主栽鮮食杏品種有兩個,其中大接杏是鮮食杏中最受廣大消費者青睞的杏果,“假京杏”是制作杏脯的上乘原料。
相傳300多年前,陽高縣王官屯的村子裏有壹位家貧好學的王姓讀書人。因為他刻苦攻讀,感動了窮苦老百姓,在大夥的資助下,他終於考中秀才、舉人,並在京城做了官。這位闊別故鄉多年的王官人衣錦還鄉之後,看到家鄉還是那樣窮困,到處是風沙和黃土,農民單純依靠種地為生,受到缺水幹旱和土地貧瘠、風沙、霜凍的嚴重威脅,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於是,他為了報答鄉親們的助學之恩,以他所學的知識作指導,在采涼山進行了調查研究,寫下了《勸種杏樹歌》:“眾鄉親,聽我說,故裏怎把窮皮剝?采涼山,水如金,種子壹鬥收八升;采涼山,氣候寒,辛勤躬耕霜凍完;采涼山,土地薄,種滿坡坡難吃個窩窩,種滿溝溝難喝碗糊糊。播入汗水收淚珠,莫若多栽搖錢樹。君不見,誰家有杏樹,不愁餓癟肚?誰家多杏林,盡過好光景!”王官人除了進行宣傳外,還在沿山各村落設立粥棚,窮人飽餐壹頓後,不取分文報酬,只要求他們將幾粒杏核埋到指定的山坡。等到王官人告老還鄉後,再到采涼山下觀望,那裏已經長滿了杏樹,窮苦人從杏樹上得到了實惠。為了紀念他,人們把王官人的家鄉改名為王官人屯。據說,其他地方的群眾因為三國時的名醫董奉給人看病後不收藥費,只讓植幾株杏樹,所以把醫生尊稱為“杏林”。而王官人屯的人們卻壹直把做官的人稱為“杏林”。壹直到現在,他們也稱到村裏下鄉的國家幹部為“杏林”。
陽高產的杏有四大特點,即果大個勻, 肉厚味甜,核小仁甜,顏色黃裏透紅。色、香、味、形俱佳。
陽高羊雜湯
陽高人吃羊雜湯的歷史由來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那時,陽高壹帶為林胡、樓煩等少數民族所占據,他們以放牧、射獵為生。公元前3世紀,趙武靈王用武力開拓疆土,建置雲中、雁門、代郡以後,才將中原地區的農業生產傳到這裏。但是實際耕作中,趙武靈王發現陽高這壹帶氣候幹燥、寒冷、風大,土地貧瘠,很多農作物不適宜種植,而牧草卻很旺盛,便倡導發展畜牧業。羊是人們主要牧養的牲畜,於是羊肉便成了人們餐桌上的主要食品。
當時,陽高壹帶是漢族與少數民族雜居的地區,吃羊肉的習慣也不相同。少數民族只吃羊肉,把羊下水全扔了。而漢族人生活比較樸素,認為把羊下水扔了太可惜,因而吃完羊肉之後,還要把羊頭、羊蹄、羊心、羊肝、羊肺、羊腸以及羊血等洗凈,煮熟切碎,配以蔥、蒜、姜、辣椒、鹽等調料熬制成湯,因為裏邊雜七雜八的應有盡有,故稱作羊雜。後人越做越精,羊雜湯裏添加了當地特產的山藥粉條。粉條吃起來又筋又顫,羊雜嚼起來又辣又香,二者配在壹起,猶如錦上添花,故稱羊雜粉湯。
羊雜粉湯有葷有素,油而不膩,質醇味美,撈出鍋來熱氣騰騰,香氣襲人,吃進肚裏味道鮮美,具有明顯的驅寒、暖胃、舒身等功效,和西安的“羊肉泡饃”、太原的“清和元頭腦”壹樣,是壹種較好的保健食品。
陽高苦菜
陽高人最愛吃的野菜是苦菜。每到春天,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便操上鏟兒,攜籃挎筐,東壹群西壹夥地去尋它。
苦菜又名甜苣菜、敗醬草,雖說其味兒苦,但它是五味之壹,吃起來別有風味。據說,苦菜還是壹味中草藥,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還有介紹,它不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C、梗黃素、脂肪、糖、無機鹽、磷、鈣、鐵等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而且具有消炎解凝、行瘀散結、降壓明目、養顏潤膚、利尿消腫、增加食欲等多種功能,常吃苦菜,可祛病強身,延年益壽。
苦菜的吃法很多,最常見的吃法是涼拌鮮苦菜。做時,先把苦菜中夾的雜物揀出來,用涼水洗幹凈,用開水煮出來。煮苦菜也是壹門學問,火候是最難掌握的,時間短了,苦菜還是生的;時間長了,苦菜就黃了也軟了,沒味兒也沒吃頭了。最恰當的時間是把苦菜放在開水裏,立馬翻個個兒,就撈出來。這樣煮出來的苦菜又鮮又嫩,而且很有嚼頭,綠葉白根,白是那白的,綠是那綠的,讓人食欲大增。當然,這說的是煮,拌苦菜的學問就更大了。氽不好寡不菜菜的,還是沒吃頭。有壹家飯店做的涼拌鮮苦菜簡直絕了,它先將苦菜剁碎,然後放鮮蒜、蔥花、香油、鹽、味精,輕輕攪拌起來。那菜,不僅苦味兒足,而且香味兒濃,讓人想起來舌下生津,絲絲縷縷的清香美意漾在心間。
陽高油炸糕
陽高油炸糕,是用黃米面蒸制油炸而成,類似南方年糕樣的食品,因其色澤金黃,故名之。
陽高油炸糕,個兒小、皮兒薄。糕餡全憑個人口味制作,有豆沙的、棗泥的、髓油的、酸菜的,還有肉末的。油糕的形狀挺多,有的圓如棋子,有的長似彎月,有的捏成三角形,有的夾緊後兩手壹掬就成了“相公帽”,還有的幹脆包成水餃等等,不壹而足。糕入油鍋,文火慢炸,撈出後的油糕外脆裏香,松軟可口,越吃越香。
油炸糕是壹種高檔的食品。因“糕”與“高”諧音,故吃油糕就成為陽高人過年過節、婚嫁喜慶、生辰壽誕、喬遷新居、待客迎賓的必備主食,通稱“喜糕”。在陽高,喜糕是饋贈親朋的佳品。娶親婚嫁時,當天淩晨要“髙炮三聲送油糕”,街坊四鄰都要送到。民間還有“隔壁送糕,壹替壹遭”的歇後語,這裏送糕也就成了壹種相互交往的禮儀。
陽高杏脯
陽高縣特產京杏脯,是用本地京杏果實精制而成。果肉色橙黃、肉厚、質地疏松,汁多味甜酸並有香氣、品質上等。含單糖1.22%,雙糖5.84%,總糖7.06%,含酸2.84%,糖酸比2.5:1,果實較耐貯運,據中國農科院分析,京杏含有多種礦物質元素,含磷0.03%,鈣1598PPM、鋅14.8PPM、鐵84.6PPM、錳4.1PPM、銅5.9PPM、鎂838PPM,所以京脯因杏的質量極佳。
杏脯果片整齊飽滿,肉質細膩柔軟,大小壹致,無外傷,無糖的結晶,不粘手,呈桔黃色並色澤壹致。味美可口,酸郁芳香,百吃不厭,具有杏脯應有的酸甜風味。經省進出口商品檢驗局鑒定均達出口標準。陽高杏脯深受外商歡迎,每年加工的杏脯全部銷往日本、東南亞、香港,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譽,在日本被稱之為“中國名貴小食品”。
玻璃餃子
玻璃餃子是陽高獨具特色的民間食品。它源於民間,又由民間進人賓館、酒店的餐桌。由於它的皮子似玻璃般透明或半透明,人們能看出內中的餡兒,因而人們稱之為玻璃餃子。
陽高屬高寒地區,無霜期短,蓧面和山藥是當地農民種植的主要農作物。而制作玻璃餃子的原料就是蓧面和山藥。當然,這說的是餃子的皮兒。蓧面和山藥粉面份量之比為三七開,做時,先要將蓧面和山藥粉攪和均勻,再用溫水和起來,不停地搓揉,最後搟制成薄薄的餃子皮兒。二是用山藥和山藥粉為原料。做時,先挑選壹些個頭大的山藥上鍋燜熟,再將燜好的山藥剝掉皮兒,趁熱加山藥粉搓揉均勻。壹般情況下,壹斤熟山藥加半斤山藥粉,要邊搓揉邊摻粉子,和好後制成餃子皮兒。
玻璃餃子餡兒最好用羊肉。因為羊肉餡兒熟後死死地抱成了團兒,是個完整的制品,不光好看,而且味道也鮮美。餡兒裏要拌上適量的白蘿蔔絲兒,再調上花椒、味精、大蔥、胡麻油等佐料,餃子捏好後,上籠壹蒸,即可食用。
陽高的圓白菜
在大同地區的特產有“三黃二白”之說,即是:渾源的黃芪,大同的黃花,天鎮的“裏外黃”山藥蛋,以及廣靈的白麻、陽高的圓白菜。
陽高羅文皂的圓白菜,生長在這壹帶鹽堿灘上。這裏的水性和土質,使圓白菜別具壹格而馳名中外。它的特點是:裹得緊,份量重,筋少,質白,含水份少,耐壓,耐腐爛,切開後,久置而不生刀銹,吃起來仍甘美可口,沒有辣味。羅文皂圓白菜的這些特點,雖經長途運輸和炎熱天氣,質量不變,始終能保持色鮮味美。近年來,國家在這裏建立了出口基地,每年都有壹千多噸圓白菜,遠銷東南亞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