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起來)
命題人,揚州大學教授:吳星
副組長,南師大教授:馬宏佳,化學穩中求變,die,吳興,妳是想把所有學生都換成楊達吧?
化學比數學還變態,太變態了,夢都碎了,還這麽臟!!像做競賽,造紙工是屠夫,他不殺豬。鄭子躍教授說:化學根本不是科學!
哄我們江蘇罪人,有本事拿個諾貝爾獎讓我們難堪算什麽?顯示妳有能力。江蘇的高考制度害了多少人,那個豬腦,搞出個50%的b。
化學讓我痛不欲生,我拿紙的手又在顫抖。誰給的,讓人家活了!!!
都說數學難,化學更難。我還是化學課代表,看到題目就覺得冷。
為什麽這麽難?化學不好。我做過幾十套綜合練習,結果直接符合這個變態試卷。讓人感覺江蘇的化工時代結束了!
數學雖然難,但是沒有化學難,對考生傷害很大。而且生物沒有化學難,這對選擇物化的考生絕對不公平。
該死的論文老師太過分了。以後就直接去化工廠上化學課吧。至於考試,還是要以書本為主。出這樣壹張卷子的同學,考試都考不好,很多高分的同學都考砸了。妳不是有害的。
什麽蠢老師的問題根本就不大,也從來沒有這麽難過。
化學太難了。老師寫論文的目的是什麽?他能通過哭學生來展示自己的水平嗎?這樣的老師以後還能命題嗎?如果他水平很高,那我就給他出幾道題做,這嚴重違背了當前新課改的理念。
命題者以自己的水平作為學生的水平來命題。這樣的老師應該被永遠開除出命題團隊,甚至追究責任。這樣的人給江蘇帶來恥辱。
寫化學卷子的老師這次要殺多少平時認真學習的學生?
高中學了3年化學,很多沒考上就想出了工業問題。創新還是個腦筋急轉彎。
我壹般都是保護A對抗a+。如果我是化學C,我會報復社會,砍死那個幫助高考系統的sb。..
我是化學栽的,物化不公平。我真想砍死提議者!
問這個人是不是大腦抽筋了,這是壹張很難的試卷。都是吃屎長大的。
先是砸教育考試院,然後是文革。問題的根源在於江蘇高考制度。
化學命題組組長殺了江蘇幾百名考生,最後壹門化學把我推下了深淵。
生物難度遠低於化學難度,這對選擇物理化學的考生絕對不公平!!!
再容易也是20%A,再難也是20%A,問題是選化學的都是好學生,只有20% A不公平。
高考理科增加了數學和化學的難度。但是增長最大也是最出乎意料的是化學。雖然數學的難度大大增加了,但是和化學相比,真的可以用“小巫見大巫”來形容。看到這張試卷,我發現了很多值得思考的問題。首先要明白;高中要求學生掌握什麽樣的化學技能?以下幾個方面說明了我的觀點:
1)試卷整體難度與教學實際嚴重脫節。
從對學生化學學習的要求中,我們可以肯定“考試說明”強調了壹個關鍵詞:“基礎(本)”從高中生對化學的實際學習情況中,也可以看出這種強調的原因:壹個學生從三年級開始接觸化學,即使選擇理科,也只會學四年化學。再加上初中化學和高中化學的教學內容有很多重復,可以合並成高中化學的壹章,所以學生真正接受化學教育的時間只有三年。在這種條件下,我們不可能要求學生對化學有很高、很精確的掌握。這是實際教學情況的要求,但遺憾的是,今年的江蘇化學高考命題人顯然忽略了這壹點:很多考生措手不及,今年的化學試卷充滿了“競賽味”。我不能發揮出我的最佳水平。
2)試題背景脫離日常生產生活。
今年的化學兩個題目15和16分別考察了實驗和化工生產的相關內容。但是我發現這兩個題目的背景設置都比較不常見。15的實驗很少被學生接觸,後續的設計實驗題也很差,考生的思維被有限的空間所束縛。我認為這與新課標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要求相違背。16問題本身就是壹個失敗的問題。首先,它未能貼近生活和生產的實際。而且我還想到了壹件事,就是今年各地的化學命題都在拼命追求新技術新工藝。有什麽新的,就出什麽——所有化學雜誌上發表的最新工藝都搬到高中論文上。且不說提這樣的問題是否牽強。如果這些流程真的那麽貼近高中課程的內容,那麽設計這些流程的專家和博士在大學裏學了什麽?難道他們大學四年出來,用高中學的東西,完成了這麽復雜的工業生產流程設計?那我們大學應該開什麽化學系呢?
3)試卷不合理,標註要“補”:對學生極度不負責任!
這些年壹直有傳言,如果今年高考難,閱卷的時候會松壹些,越難越松。有壹年江蘇高考物理被說是極難。後來改成調整試卷組:只要有單詞就有分!真的很可笑。這是第壹個破壞教學嚴謹性的舉動。為什麽?妳的論文難倒了所有人,結果妳改的時候隨機打分。這本身就是壹個矛盾:既然妳希望大家考得好,為什麽不合理分配卷子的難度,讓每個人都能充分發揮個人水平呢?
4)試卷設計失敗,區分度不明顯。
試卷簡單,不能表現出區分程度。同樣,如果試卷太難,也無法區分學生的水平。以這次高考為例。首先,對於化學尖子生來說,問題基本不在話下。對於比較好的學生,他們解決不了問題,很多人只能得到中級的問題,他們的總分和中級的學生接近。也就是說存在“瓶頸效應”,大段人擠在607080分,無法區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這不利於大部分學生個人水平的表現。同時,這也是對考生們十幾年努力的不尊重——因為這張試卷沒能讓他們釋放出12年積累的來之不易的實力。
2010高考過去了,成敗只能放在壹個笑話裏,但希望這次化學考試暴露出的諸多病癥值得每壹個教育參與者深思。兒童是我們的未來和希望。他們承受了太多的期待,也承受了太多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但是我可以說他們都很好,都是拔尖的好孩子!!!作為孩子,他們已經盡力了。高考不應該給他們這樣不公平的打擊。希望2011高考考生不要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