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不耐受出現的病理範圍廣泛,不只是乳糖不耐受,還有組胺不耐受、腸易激綜合征、偏頭痛、皮膚病等癥狀,都是食物不耐受的表征之壹,以下為大家壹壹表述。
當乳糖酶缺乏或乳糖轉運不足時,乳糖無法在小腸內被吸收,就會以主動滲透的形式進入大腸。大腸內細菌直接分解乳糖,引起了腹中脹氣、不規則疼痛和腹瀉。
?乳糖不耐受通常源於牛奶及乳制品。
缺乏二氨基氧化酶會使體外提供的組胺(富含組胺食物)代謝紊亂,致使組胺濃度快速增加,引起早期血管舒張,胃黏液分泌,增加支氣管痙攣,平滑肌收縮,若進壹步的增加會導致心動過速、心律失常和典型的皮膚反應。
組胺不耐受通常源於海鮮、羊肉、辣椒、動物的血液等。
腸易激綜合征是常見的功能性腸病,以腹痛、腹部不適伴排便習慣改變為特征。食物不耐受常會引起腸易激綜合征癥狀加重,通過合理飲食調配,可以很好的改善腹痛、腹脹、生活質量及焦慮、壓抑幹預等腸易激綜合征患者常見癥狀。
食物不耐受可引起甲腎上腺素分泌,導致血管收縮或舒張並刺激三叉神經、腦幹、皮質通路。近年來多項實驗證實,飲食對兒童頭痛和成人的偏頭痛占有很重要的因素。
可引起偏頭痛的食物有奶酪、巧克力、熱狗、柑橘類水果、谷氨酸鈉、脂肪食物、冰激淩、咖啡因提取物、巧克力飲料、白酒和啤酒等。
皮膚疾病是食物不耐受和食物過敏癥狀的最常見表現。食物不耐受的皮膚速發型反應可觀察到風疹、血管神經型水腫、紅斑,有時還會出現嚴重的皮疹。據研究結果顯示,120例濕疹患者中有110例是由於食物不耐受所導致,其比率高達91.7%。
什麽是食物不耐受 ?
長期食用身體無法充分降解的食物,食物會以免疫絡合物的形式沈積在身體裏,導致各種慢性疾病的發生。食物不耐受,只有長期食用才會表現出慢性病的特征,因不容易被察覺,所以也被稱之為「隱形殺手」。除了常見的奶制品容易生乳糖不耐受外,不同的食物也會產生個別不耐受的癥狀,加之不同人對於食物不耐受的狀況差別極大,需透過血液IgG檢測才能完整了解。
食物不耐受IgG檢測項目:
l基礎14項: 牛肉、雞肉、鱈魚、玉米、蟹、雞蛋、蘑菇、牛奶、豬肉、大米、蝦、大豆、西紅柿、小麥。
l優選28項: 牛肉、雞肉、鱈魚、玉米、蟹、雞蛋、蘑菇、牛奶、豬肉、大米、蝦、大豆、西紅柿、小麥、燕麥、菠蘿、橘子、甘薯、腰果、菠菜、咖啡、茶、煙草、蜂蜜、芒果、扇貝、蛤、羊肉。
l精準90項: 蛋清、蛋黃、牛奶、山羊奶、酸奶、酪蛋白、羊肉、牛肉、豬肉、雞、鴨、鵝、魷魚、龍蝦、蟹、墨魚、蛤、蝦、扇貝、香蕉、芒果、桃、獼猴桃、蘋果、梨、櫻桃、梅、葡萄、草莓、木瓜、葡萄柚、橙、檸檬、菠蘿、哈密瓜、西瓜、甜瓜、苦瓜、西蘭花、茄子、橄欖、茴香、黃瓜、甜椒、蘆筍、菠菜、西紅柿、西葫蘆、胡蘿蔔、馬鈴薯、大蒜、甘薯、紅蘿蔔、芹菜、洋蔥、芋頭、南瓜、蘑菇、白菜、竹筍、絲瓜、豌豆、腰豆、刀豆、大豆、綠豆、薄荷、香菜、黑胡椒、青椒、蕎麥、麥麩、玉米、大米、燕麥、小麥、板栗、芝麻、花生、榛子、椰子、杏仁、腰果、核桃、蜂蜜、咖啡、可可、綠茶、紅茶、啤酒酵母 。
調整膳食結構有效改善不耐受癥狀
「 我僅宣布我的經驗 , 食物就是我患 IBS 的原因 , 我真希望數年前就進行這項檢測。經過了 13 年的痛苦,我想我現在已經克服它了。 」 - 丹尼斯·裏維斯
丹尼斯·裏維斯,英國著名運動員及奧運金牌得主,有著13年腸道應激綜合征(IBS)病史。經食物不耐受檢測發現其具有牛奶重度不耐受、酵母、雞蛋等食物輕度不耐受,禁食不耐受食物壹個月後,腸道應激綜合征明顯改善。
食物不耐受的檢測意義便是在於了解自身不適宜的食物種類,通過合理的膳食結構調整,讓身體機能恢復到自然健康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