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嘉賓李欣演講實錄(有部分刪減和修改):
短視頻創業我們談了很多,真正坐下來討論短視頻標準也是近幾個月的事情。我覺得短視頻有兩種,壹種是資訊短視頻,壹種是網絡名人短視頻。網絡名人短視頻的特點是拍自己,資訊短視頻的特點是拍別人。
短視頻信息生產模式的三次革命
短視頻標準是應該建立的,我覺得這裏的“什麽時候建立”指的是迫切和急需確定。在說標準之前,我想先介紹壹下短視頻發展的背景。基本上我認為是信息生產方式的革命。
信息生產的第壹種模式是有議程設置的有組織生產。以前中午做報社,下午開會,晚上工作。整個過程是固化的,整個節目是相對固定的,時間場景是相對固定的。這種生產方式決定了內容是有限的,生產者也是有限的,主要是媒體工作者。
移動互聯網和自媒體的興起有了改變,信息生產的第二種模式——無議程設置無組織生產進入前臺。這種生產方式特征明顯,任何人都可以利用媒體隨時隨地發布符合中國法律的內容。隨著這種生產方式的快速發展,人們發現面對的是非常豐富的信息,而好的內容卻越來越少,出現了大家熟悉的信息過載現象。
在這種情況下,第三種生產方式——“無議程設置的有組織生產”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無議程設置組織化生產的特點是隨時隨地生產。雖然制作人的數量是無限的,但是他們都有壹定的專業門檻,專業能力,甚至專業訓練,使他們能夠為客戶篩選內容。這兩年流行算法模式,智能推進是第三種生產模式之壹。
以我們梨視頻拍攝網為例。目前520個城市有15000名核心射手,背後有壹個最高效的射擊管理體系,構成了全球最大的射擊網絡。前段時間,我們宣布和餓了麽達成戰略合作,也是為了擴大拍攝的蓄水池。
優質短視頻的評價標準應該是四個“是或不是”
回到“標準化”,在這裏受過新聞專業訓練的人都會理解這句話。優質的資訊短視頻必須符合傳播倫理,傳承職業道德。資訊短視頻承載的是信息,連接和用戶的關系是公信力。如果這個環節沒有被觀察到,它就不會存在。
資訊短視頻用於碎片化場景,具有天然的社交屬性,因此在梨視頻站、微博、微信社交網絡中存在“偶遇體驗”。我覺得所謂的用戶體驗就兩個字——“遭遇”。短視頻能否俘獲客戶就是這兩個字,是制作方提供給用戶的。梨視頻在站內的推薦是幫助用戶找到合適的、有價值的短視頻。
那麽標準是什麽呢?我覺得有三個方面,第壹是四個“是否”,第二是三個評價維度的變化,最後還有壹個核心功能。
第壹個“是”是資訊短視頻的話題是否具有天然的社交屬性。剛才我說資訊短視頻是為社交網絡而生的,所以我覺得第壹個標準很關鍵。比如壹些經典的短視頻,比如“藍瘦香菇”、“小哥哥拉面”、“帶鯉魚上學”,傳統媒體不太可能做,但是妳做資訊短視頻的時候,制作方要關註這類話題,要特別註意。
第二個“否”是短視頻的形式是否為移動端定制。比如梨視頻,在資訊短視頻內容長度、字幕、敘事風格、代入感、垂直視頻等方面都進行了探索。
第三個“不”是短視頻產品是否有壹條直達用戶內心的路徑。我舉兩個例子,Vax和NowThis,分別是視頻講解式和視頻閱讀式。我舉個例子來說明這兩個概念。我比較喜歡看中國大陸系列,《人民的名義》和《鄉村愛情》。關於《以人民的名義》的主題有很多解釋,包括劇內外的各種猜測和解釋。而鄉村愛情在我看題目的時候很無聊。這是壹種消遣。我可以壹邊看《鄉村愛情》壹邊做別的事情。所以不管什麽路徑到達客戶的內心,這個都會成立。這壹點非常重要。
第四個“不”是短視頻的用戶是否願意為時間付費。在手機屏幕上切換視頻比用遙控器切換電視頻道要容易得多,所以這個觀看時間數據是梨視頻後臺考核非常重要的指標。我們壹直在關註用戶關閉我們視頻的秒,也做了很多努力,希望他能在30秒內看完所有視頻,不能在第壹個10秒內關閉這個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