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玉米面煎餅怎麽做?

玉米面煎餅怎麽做?

好像玉米面餅在壹些北方餐館比較常見,尤其是東北餐館。是以粗糧為賣點的健康主食。做好的玉米餅還是很軟很好吃的。即使不添加過多多糖,天然谷物帶來的甜味也能讓人越嚼越香。

玉米餅做得又軟又好吃的關鍵是裏面要有“氣”,這樣才會蓬松柔軟。根據我們做軟的方式不同,大概有兩種制作思路:壹種是東北風格的簡單粗獷型,壹種是甜軟清新型。下面單獨說壹下。

——東北風味玉米餅——

準備材料:玉米粉200g,面粉200g,酵母4g,牛奶200ml,糖15g,水和油適量。

生產步驟:

首先我們將面粉和玉米粉分別過篩混合,然後加入糖攪拌均勻,再加入牛奶和酵母,然後開始揉面(如果提前用熱水將牛奶稍微燙到40度左右,可以加快發酵速度);

將面團充分揉搓均勻,然後用濕布蓋好,放在溫暖的地方發酵約40分鐘至1小時,視具體溫度而定,直至面團膨脹至2倍左右;

取出面團,稍微揉成長條,然後切成5至6份,稍微拉壹下,壓成橢圓形的餅備用;

用適量的油加熱壹個較大的鍋,搖鍋使鍋底濕潤,把玉米餅放成壹圈,開始小火煎;

待鍋中央的餅底金黃後,用鍋鏟和筷子改變每塊餅的裏外,使底部的煎度均勻。約1和交換後2分鐘,在鍋中間倒入少許熱水,迅速蓋上鍋蓋,小火煨至含水量不到餅的二分之壹。

當水用小火慢煎時,玉米面餅差不多熟了,這樣半煎半蒸就得到上層松軟可口,底層香脆的玉米面餅。這個餅幹看起來像是用來蘸點燉肉的湯,不要太好吃!)

相關疑點:

1,妳不是說“玉米面餅”嗎?為什麽要白面粉和牛奶?

回答:加白面粉和牛奶是為了讓玉米面餅更好吃。除了壹些關於食物的個人情感記憶,很少有人會覺得純玉米面餅好吃。我的父母年輕的時候,我的壹些長輩也年輕,他們經常吃玉米面餅,但這並不是因為玉米面餅比白面粉做的面食好吃,而是因為他們當時別無選擇。現在有了這個選擇,不如加入白面粉和牛奶,改善口感和風味。

2.這種做法的“軟糯可口”點在哪裏?

答:像許多其他面食壹樣,這種方法的“軟”味主要來自酵母發酵。其實也可以用老面肥做,只是發酵太難控制了。同樣也可以用小蘇打或者發酵粉來操作,相對來說更省時,但是營養上有點損失。簡而言之,這種思維方式中的“軟”味來自發酵產生的氣體,氣體在加熱過程中會膨脹,使玉米餅顯得松軟可口。

3.為什麽炒到壹半需要加水?

回答:如果玉米餅比較軟,就不能做得太薄,否則就是玉米面餅幹。較厚的餅難免沒有那麽容易煎透,所以我們需要加水來彌補這個烹飪過程,同時使用蒸汽和底部加熱,讓玉米餅盡快煮熟。但最好等底部炸至金黃後,再加入開水,這樣既能節省烹飪時間,又能防止底部起泡。

新鮮的玉米松餅

準備材料:玉米粉100g,面粉100g,牛奶150ml,雞蛋2個,糖15g,玉米油20ml。

生產步驟:

首先我們把雞蛋的蛋清和蛋黃分開,然後把蛋黃、玉米油和牛奶放在壹個大盆裏攪拌均勻,再把玉米粉和面粉過篩後加入其中,攪拌成稀稀的、軟的、液體狀的面糊;

我們把蛋清放在另壹個大碗裏,用手或電動打蛋器打至幹透起泡(就是打蛋器從上面拿起來,上面可以看到比較結實的“小尖”);

然後把我們送去的蛋清混合到蛋黃奶糊裏,攪拌兩三次。這個過程以溫和攪拌的形式進行,而不是用筷子或打蛋器劇烈攪拌;

不粘鍋大火加熱,然後轉小火壹會兒,不放油往鍋裏倒壹勺面糊,小火保溫。當底部成型,周邊有輕微氣泡時,可以翻過來,另壹面加熱至形狀基本熟。(恐怕是火候不夠。可以用木牙簽戳中間。基本不用濕面糊就可以做。)

相關疑點:

1.妳為什麽以任何方式提到“篩分”?

答:過篩的主要目的是避免面粉因長期存放、潮濕等原因出現不同程度的結塊,或者雜質、蟲子混入其中。這樣可以讓各種面粉混合更均勻,最後成品口感更好,細膩柔軟,制作過程也是事半功倍,安全有保障。

2.這種做法“軟糯可口”的關鍵是什麽?

答:我們前面說過,玉米餅的“軟”來自於裏面的氣體,而且這種方法沒有添加酵母、泡打粉之類的東西,所以不存在發酵的問題。讓它變“軟”的氣體來自我們送的蛋清。蛋清非常粘稠,在送走的過程中會與空氣混合,變成包裹在空氣中的小氣泡,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蛋清細膩潔白。當我們將這些蛋白混合到蛋黃牛奶面糊中時,我們得到了內部充滿氣體的玉米松餅的原料。當加熱時,這些氣泡會膨脹,蛋白質和澱粉會凝固,所以我們得到柔軟可口的玉米餅。這也是為什麽打好的蛋清要輕輕攪拌成面糊的原因。如果動作過於粗暴頻繁,會導致消泡失氣,玉米餅也不會軟。

3.這種做法還有哪些需要註意的地方?

回答:壹定要用不粘鍋,面糊要有壹定的流動性。這種方法不需要額外油炸,否則溫度過高,玉米餅會烤焦變幹,只能用不粘鍋操作。面糊的流動性也很重要。太厚了餅就硬了,太薄了就成型不了。所以濃稠後有點流動性是最好的狀態。

這就是這次做軟玉米餅的全部內容。勉強算是壹個中式壹個西式吧。我想知道妳喜歡哪種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