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馬克龍的表態是比較委婉的,但是其發言根本就是說給美國聽的,表示未來法方不會再義無反顧地跟著美國挑事,在處理國際問題上,也會從本國利益出發,做出獨立的選擇,保持行動自由。特別是馬克龍還提高了烏克蘭局勢,表示將繼續與俄對話。這也是在暗中“打臉”美方,畢竟在俄烏問題上,美方的態度壹直就是鼓動盟友堅決制裁俄羅斯,但此舉引發的諸多影響,美歐國家也都看到了。眼下秋天已經到來,冬天還會遠嗎?在能源問題上,歐洲對俄的依賴不是壹天兩天就能脫離的,因此作為歐盟重要成員國的法國也必須在此時表態,恢復與俄的基本溝通,保證能源供應。
恐怕美國總統拜登在聽到馬克龍這番表態之後不會太高興,甚至可能及時派出高官出訪歐洲,加大與歐洲盟友的溝通。之前有輿論認為,俄烏沖突的爆發實際上對美歐包括北約集團的盟友關系是壹個促進,但事實並非如此,經過這麽長時間,西方國家的裂痕受到俄烏問題的影響反而更加明顯了。畢竟俄烏沖突的主要陣地就是在歐洲,這對歐洲國家的戰略穩定影響是巨大的。更別說在能源問題上,歐盟國家為了配合美國采取的制裁措施,更是損人不利己的。
不僅如此,造成美歐之間沖突加劇的壹個問題就是,美方在不斷從俄烏沖突上獲益,甚至大有不想讓沖突結束的想法。正如今天我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所說,目前歐美市場的天然氣價格差已經達到了十倍,而美國公司每壹艘駛向歐洲的天然氣船都可以賺超過壹萬億美元的暴利。很明顯美國的軍火商、糧食商以及能源商都在利用此次危機中飽私囊,自然歐洲不願意再充當這個“冤大頭”,壹方面站在俄羅斯的對立面上,壹方面又被美國“敲竹杠”,這完全是吃力不討好的行為。
其實我們也可以推測壹下,馬克龍的表態只會是開始,未來會有更多的歐洲國家,像德國、意大利等國紛紛站出來對無腦跟風美國的政策表示不滿,慢慢轉變方向,回到積極談判的軌道上。美方的“小心思”遲早是會被識破的,當然了,這種利用盟友的痛處獲取利益的行為,美方也不是第壹次做了,此前美英澳達成核潛艇協議,法國就被“背後捅刀”了壹次。作為美國的盟友,就要承受這樣的風險,即在關鍵時刻,美國不僅不會為自己出頭,推動問題的解決,而且還會背後插刀。
當然美歐是很長時間的盟友和合作夥伴,彼此在經濟、政治、安全、軍事等各方面都有***同利益,要說能在壹夜之間歐洲就徹底與美方斷開聯系是不可能的,這只是壹個新的趨勢。歐洲國家在未來完全走出壹條更加獨立的道路,在國際問題上,在必要時刻與美方站在壹起,不必要的時候盡力避免卷入到紛爭中,才是最實際的選擇。#馬克龍稱法國不做任何大國的附庸##法國##美國##國際##俄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