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歷史上的吃人野獸

歷史上的吃人野獸

壹個公認的事實是:人類早已成為我們這個鑒於的主宰。但很少有人考慮人類為取得這個地位,曾經經過多麽漫長艱難、充滿血腥的歷程。為取得這個地位,人類必須具有能“吃掉”所有的對手而自己免於被“吃”的資格。因此,生活中的現實情況就是:人能夠吃(甚至於滅絕)任何兇猛的動物,而極少有動物能吃人。這壹點似乎與壹般的想法相左,因為有很多人主觀地認為在這個世界上,能吃人的動物是非常多的。這多半是受了各種傳說、故事和神話之類的影響。事實上,根據比較科學、可靠的材料,世界上“會吃人”的動物通***不過十幾種。它們是:獸類--獅、虎、豹、美洲虎、白熊、棕熊、狼;爬行類--灣鱷、尼羅鱷、網蟒、水蟒;魚類--鼬鯊、噬人鯊、鋸齒鮭;其他--章魚、烏賊。

要講吃人的動物,得先從講起,它們始終是人類最主要的大敵,其中虎又是最厲害的。據統計,印度在本世紀初葉,每年被虎吃掉或咬死的人數都在850~1000之間。在虎的8個亞種中,印度孟加拉亞種所產生的吃人虎的數目遠超過其他亞種之上,而它們又多產生在印度北部靠近尼泊爾壹帶。這表明吃人虎既是壹些不正常的虎,又受有地區性、社會性和時間性的影響。在無論什麽野生比較豐富、人類社會壓力較小的地區,如我國東北、西伯利亞、中亞細亞等處,吃人虎就極稀少,甚至沒有。但在華南,就曾經有過。

進入50年代,世界野牲資源急劇減少,虎也不例外。動物學界後來發現世界上的虎已剩的不太多了,大聲呼籲“保虎”。60年代後,各個亞種先後被定為保護獸。連以吃人聞名的孟加拉虎也包括在內。孟加拉虎由於數量銳減,對人類的威脅早已大不如前,傷人害命的事例已少得多了,但吃人虎仍然是有的。如1981年2月4日由新德裏發出的電訊說:“毗鄰尼泊爾邊境的壹處禁獵區裏的虎,在過去兩年半的時間裏,至少吞食了62人,以致‘許多村民放棄家園,被迫遠離動物保護區去尋找住所’”

比起虎來,豹(俗稱金錢豹)對人類的威脅要小得多。像吃人虎那樣的吃人豹極少,似乎在國內尚未得聞,但並非絕對沒有。也是在印度,本20年代就曾發現過3只。有壹只吃人豹在3年中***吃掉125人,於1926年5月被擊斃。在印度北部以盛產孟加拉虎聞名的庫芒,有兩只惡豹竟先後咬死或吃掉500多3人!這種極端之例在我國是沒有的。此外,豹的體形體力都遠遜於虎,所以只要人的鬥爭性強,敢和它硬拚,就不壹定敗給它,反而有可能把它打倒或打跑,這樣的實例是不少的。

至於非洲獅,論體力和爪牙的強大,與虎似不相上下,但今日吃人獅之稀少,比起吃人豹也差不多。當年赫赫有名的“察沃地方的食人獸”,壹雙雄獅在數周內竟拖走並吃掉28名築路工人,使得東非鐵道工程為之停頓,這早已成為歷史舊話了。活躍在維多利亞大瀑布附近的“馬吉利吃人獸”,壹連吃掉37個人,這也是上個世紀的事了。時至今日,吃人虎的新聞還偶有所聞,吃人獅的新聞已多年未聞。生活在非洲的國家公園和禁獵區內的不用說,早已同人類“和平***處”,即使在其他廣大地區內生活的獅子,若非被逼過甚,壹般也不攻人,更不用說吃人了。

產於中南美洲的美洲虎,是貓科中的第三大動物,雄的體重能有二三百斤,是中南美唯壹能吃人的野獸。當然,吃人的關註虎也是極個別的,其數量遠遠不能同亞洲虎相比。

熊類中,只有棕熊和白熊的食肉性較強,同時也是最大型的食肉類動物。如有機會,它們是願意而且能夠吃人的。事實上,白熊和棕熊(特別是產於北美西部的)吃人的紀錄也不算少,但那大都發生在本世紀以前,當人類火器還很落後之時,對付體力如此強大,體重往往接近甚至超過千斤的白熊棕熊,當然是很危險,有的就會遭到被食的命運。進入本世紀後,當土人們(愛斯基摩人,印第安人)也擁有現代武器後,白熊棕熊也不敢招惹人類,而只能依賴保護條例去求得生存了。至於我國產的棕熊(包括東北的“人熊”和西南、西北的“馬熊”),雖也有過吃人的傳聞,但始終缺乏可靠的證據。

狼也能吃人,這是沒有疑問的。但狼與人的關系,正如俗語所說,“麻桿打狼兩頭怕”。這恐怕指的是壹個單身旅人遇見壹只孤狼,於是出現了“兩頭怕”的心理狀態。但如果他手裏有壹支槍或者壹把大刀,他就用不著怕;反之,如果狼不是壹只而是幾只,則它們就敢於撲上來了。分析狼的“哲學”,似乎壹條是“欺軟怕硬”,再壹條 就是“以多取勝”。進入20世紀後,人類的自衛能力大為加強,於是狼的“哲學”到處施展不開,狼吃人的問題輒基本成為過去了。而今只有極個別的情況下(比如在無邊無際的大森林中或風雪彌漫的大原野中迷途的人),才會發生人被狼吃的事。

當若幹種食人獸正陸續被迫退出食人舞臺之際,鱷魚似乎尚未受夠人類的懲戒,還想繼續較量下去。實際上這只表明爬行類的智力低下,遠不及獸類聰明(雖然他們適應能力極強,是恐龍時代的猛獸)。但是鱷類也並非全都吃人,在20余種鱷魚中,只有兩種是名副其實的“吃人鱷”,就是產於東南亞的灣鱷和產於非洲各地的尼羅鱷。另外產於北美南部的密河鱷和產於南美北部的黑寬吻鱷,它們的性格既不及灣鱷和尼羅鱷那麽兇猛,而且也沒有吃人的傳統,因此傳說它們吃人的事只能被看成是例外。

講到灣鱷,不能不使人憶及韓愈的《祭鱷魚文》。這篇寫於公元9世紀的著名文章,清楚表明在1100多年前,有相當多的吃人灣鱷生存於廣東潮州附近的惡溪中。灣鱷自明朝以後就已絕跡於我國境內,但現在從越南到澳大利亞北部和新幾內亞南部,西至斯裏蘭卡和印度東海岸,還有相當數量,殘害人畜的報道,仍屢有所聞。

灣鱷的生活區以海濱河口為主,尼羅鱷則廣泛生活在江河湖沼中,因此受害者(特別是婦孺)為數更多。壹般認為尼羅鱷的危害性早已超過獅子。據調查,非洲婦女洗衣洗菜和汲水做飯,經常要到河邊湖畔,因而給潛伏在水邊的鱷魚造成大量機會。

蟒蛇不能吃人,老實說是有些疑問的。從理論上說,最大型的蟒應具有吃人能力,但實際上,真正可靠的吃人 紀錄,實在太少了。關於大蟒吞人的傳說,多半繪聲繪色,說得煞有介事,其實往往查無實據。在我國,蟒吞人的傳說倒是不少,但有幾個是正式的紀錄,經得起科學的考驗的?外國也是壹樣。蟒和鱷的處境大不相同。鱷潛在水裏,對於不得不走向水邊的人,是個難以墜落的危險。蟒則大都棲身於密林裏,沒事去逛密林的人能有幾個?去而不攜武器又不提高警惕的人,又有幾個?單獨行動,不結伴而行的又有幾個?所以蟒襲擊人的機會是極少的。

再看看魚類中的吃人動物。當然首先使人想到鯊魚。在各類繁多的幾百種鯊魚中,既有體長不及壹米的星鯊,也有體長數丈的姥鯊和鯨鯊。體型小的固然吃不了人,體型特大的(如鯨鯊體長達20米,體重達數萬斤)也同樣吃不了人,因為它們張不開大口,沒有尖銳大牙,只能吸食小魚小蝦和浮遊生物。

對人類有危險性的鯊魚,總***不及10種,其中真正能被稱作吃人鯊者,只兩種而已。壹種就是有名的噬人鯊,另壹咱是同樣厲害的大鼬鯊。前者又名大白鯊,體長達十壹二米;後者又名老虎鯊,體長能達9米。東西兩半球各海洋中都有,但主要是生活在熱帶亞熱帶的近海中。我國幾處著名的海水浴場都位於北方,因此幾乎沒有吃人鯊光顧。

國際間著名的專門獵取熱帶海洋大型海魚的米切爾·赫潔斯曾經記述過許多鯊魚襲擊海水浴者的事件。其中最使人毛骨悚然的是,有壹次在洪都拉斯海濱,三四十名村民洗海水澡。壹個父親帶兩個兒子離岸邊不遠。突然壹個兒子哭喊起來,沈入水裏,海水染紅了。父親和哥哥急速過去營救。孩子重新現身並舉起雙手,當他們拉著這手時,只聽水下有咬嚼的響聲。拉起來壹看,孩子只乘下頭和雙臂,胸部以下整個身體被大鯊咬掉了。後事米切爾·赫潔斯協助村民捕獲了那條老虎鯊,把它開了膛,在了裏發現了孩子的遺體。

米切爾·赫潔斯在洪都拉斯海外的半月島上還經歷過另壹件事。有壹天,兩個精通水性的漁民突然失蹤,當時海上無風無浪,他們乘的小船在水上漂浮。米切爾和島民們找了壹天沒有結果。西亞懷疑是壹條大鯊魚搞突然襲擊,但小船上沒留下任何痕跡。接連幾日在出事地點附近試圖餌誘老虎鯊,但是沒有,只好作為壹樁懸案。

好多天後,他又去那地方試,忽見海上遠處有壹人駕小舟拼命地劃,劃壹會兒就舉槳亂打壹通。這人上岸後,像醉人壹樣前跌後撞,攙進房間躺上床後,還兩臂亂揮,口發胡言,顯然是被嚇得神經錯亂了。米切爾給他註射壹針嗎啡,讓他沈睡壹夜。次日醒來,祖籍完全恢復,這才述說他的遭遇。原來當他駕著小帆船悠閑地往回行駛時,只見波平如鏡的海水中忽然出現壹大塊黑東西,向小船遊來,壹邊遊壹邊變幻顏色。他嚇呆了。轉瞬間有壹條粗如人腿的觸手伸入小舟,想要抓他。他狠狠地用槳打下去,觸手縮了回去。在拼命劃出壹二百米後,那東西又跟上來了。這時他看見那“怪物”的兩眼大如燈籠,觸手又伸上船來,他使勁打過去,不料緊跟著又伸過來另壹條。在絕望中,他順手抄起漁船上攜帶的壹根漁叉,用盡力氣往那兩眼中間插下去,頓時海水中冒起壹團壹團的黑液,那“怪物”縮入海裏不見了。聽到漁民的陳述,米切爾明白了這島外的海裏有壹只大章魚在作怪,前些時兩漁民失蹤之謎也因此而解。

但不見得非要特別大的動物才能吃人。南美的河流中有若幹種名叫鋸齒鮭或鋸脂魚的體形不大的魚類,體長只有20~60厘米,其中至少有四種是對人很危險的。別看它體形不大,但它是南美河流中頂厲害的東西。不論是牛是馬(人也是壹樣)如在河中遇到成群的鋸齒鮭的進攻,不消片刻就會被吃得壹幹二凈。它們的牙齒堅如鋼鑿,能咬碎最硬的骨頭。它們只要發覺水中有動靜,尤其是聞到有壹點血腥味,就會從遠處飛遊過來,猶如壹群瘋狂的惡魔,因此南美土人怕它們勝過任何猛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