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壹下我的現狀:年前急做的大貨發貨時間無限推遲,偶爾能剩幾張票,都是以高昂的運費為代價;中國各地物流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很多原材料的運輸無法及時補充,很難保證貨物能按計劃發貨;四月份的美國展已經主動放棄了;計劃在三月份視察工廠的顧客被禮貌地拒絕了。這期間,嘉宇說的最多的壹句話就是對不起。發件人不同,但主題卻出奇的壹致。
雖然世界衛生組織強調不建議對中國實施旅行和貿易限制,但高度肯定中國防控疫情的措施。但今年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確實對貿易造成了災難性的打擊,無論是外貿工廠還是企業都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壓力。
但是,每壹次危機和逆境,反過來又不斷提醒外貿從業者去思考和探索,醞釀新的機遇。
疫情期間如何最大限度保證正常營業?我們現在能做什麽?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接下來說說我的看法,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共同思考。
第壹,不要慌。雖然從數據上看疫情非常可怕,感染率和感染人群都比十幾年前的SARS更危險,但還是要註意發病機理和死亡率。這種肺炎可被免疫系統消滅,死亡率2.3%,且多為有病史、免疫力低下的人群。相對於SARS的高死亡率,可以理解為病毒相對容易治療。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藥物研發和防疫措施會發揮更大的作用。換句話說,疫情的影響應該不是長期的。
我們再來看看經濟影響。SARS在前兩個季度影響了經濟,第三季度已經開始復蘇。而且現在的國力和十幾年前不可同日而語。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也是全球最大的單壹市場,國際貿易動蕩的可能性較小。這樣看來,長期問題不大,問題出在近期。這對外貿企業來說確實是壹個很大的挑戰。作為出口商,我們必須做好迎接考驗的心理準備。然而,我們相信凡事總有解決的辦法。除了自強,出口行業是國家穩定的重點。我相信國家很快會出臺壹些經濟政策。
那我們現在要做什麽?妳能做什麽?
01
爭取訂單,留住客戶
建議外貿商、外貿企業、出口廠商首先查看目前受到影響的訂單和合同,及時統計,充分了解每筆訂單的進展情況。不同的國家對中國的疫情會有不同的理解。當發現客戶擔心病毒,要求退款退貨時,要盡量溝通。我們可以用數據說明,疫情大部分集中在武漢,其他地區只是小範圍感染。同時說明產品本身不具備傳播病毒的能力。國際衛生組織也發布了不會導致病毒傳播的貨運推文,妳可以作為參考。有條件的話,還可以推送公司在生產過程中采取的防疫措施的說明和照片,表達對產品的消毒措施和衛生條件的信心。
如果您的產品有壹定的復購客戶或壹定的品牌積累,可以考慮主動提供世衛組織關於中國出口商品安全的公告,以及我們制定的售後服務措施和檢疫工作流程,增強消費者對我們的信心。復工工作要盡快部署,等到復工很重要。
02
聯系原材料/零件的制造商和供應商。
外貿企業和貿易商也要積極聯系廠家,壹方面直接聯系產品生產廠家;同時,還需要註意上遊生產的原材料供應和生產所需配件的供應。如果出現供應風險,就要盡快更換供應商或尋找替代方案。
03
梳理供應鏈和物流方案,維持現金流。
受疫情影響,大部分工廠和物流公司無法復工。除非妳庫存很大,否則必然會面臨發貨延遲的問題。我認為積極主動的溝通會有所幫助。主動聯系買家說明貨物,說明貨物的動向,關鍵時間節點誰負責處理,只要組織清楚,壹般賣家都會接受。
除了保證現有訂單,還要積極與各大產品供應商和物流服務商溝通,保持密切聯系,及時了解市場動態,然後制定應變政策。如果銷售渠道流量穩定,也可以考慮暫時提高單價,緩解發貨壓力。如果擔心部分地區貨物被查封,可以嘗試分出多家穩定可靠的物流服務商批量發貨,分攤風險。
04
申請不可抗力的事實證明
這種疫情已經可以納入不可抗力的情況。“不可抗力”是免責條款,是指買賣合同簽訂後,不是由於合同當事人的過錯或過失,而是由於合同當事人不能預見、不能預料、不能避免、不能控制的事件,使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如期履行,發生事故的壹方可以免除履行合同的責任或延期履行合同。
根據國際貿易慣例和中國貿促會章程,貿促會可以出具不可抗力的事實證明,用於減輕違約責任,最大限度地減少疫情造成的損失,已被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海關、商會和企業廣泛認可。為幫助企業有效應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中國貿促會自6月5438+10月26日起對認證平臺(/)進行了改革,增加了不可抗力事實證明的網上申請功能。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不能按期履行或無法履行國際貿易合同的企業,可以申請與不可抗力相關的事實證明,以減少損失。
05
熱心員工,留住人才
要想治理境外亂象,首先要定下心來。佳宇建議跟隨政府的開工復工政策,這是對員工和企業最好的信心。期間,用監督制度做好家庭辦公機制,鼓勵員工積極性。
同時可以做好上班準備,可以安排分批購買口罩、消毒噴霧等即時防護用品,為員工復工提供良好的保障。期間主動慰問員工身體狀況,溫暖他們的心。如果有可能,可以安排公司或者產品線做消毒工作,並拍照留存,必要時作為展示資料給客戶信心。優秀的、有凝聚力的團隊是企業最大的財富,能夠為企業產生更強的渡過難關的動力。
唯壹不變的是變化本身。作為壹個對國際關系和國內外時事非常敏感的行業,外貿企業需要不斷適應時代潮流,轉變思維,嘗試創新。戰勝疫情,目前全國上下萬眾壹心,相信中國必勝;如何在沒有硝煙的外貿戰場上生存,更多的是靠謀略和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