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的形成有壹個漫長的過程,它根植於民間開燈祈福的習俗。根據壹般資料和民間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時期就已受到重視,但正月十五元宵節真正成為全國性民間節日是在漢魏以後。正月十五燒燈籠習俗的興起,也與佛教東傳有關。到了唐代,佛教興盛,官員和普通百姓壹般都在正月十五“為佛燃燈”,於是佛教的燈籠遍布民間。自唐代以來,元宵節點燈已經成為壹件合法的事情。
元宵節是中國、漢字文化圈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壹。元宵節主要包括壹系列傳統的民俗活動,如賞燈、吃湯圓、猜燈謎和燃放煙花。此外,許多地方的元宵節還增加了遊龍燈、舞獅、踩高蹺、劃船、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間表演。2008年6月,元宵節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節日的起源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習俗的形成有壹個漫長的過程,它根植於開燈祈福的民俗。開燈祈福壹般從正月十四晚上開始,十五晚上是“正光”,百姓點燈籠,也叫“送燈籠”,進行祭祀神靈、祈福的活動。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也對元宵節習俗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漢明帝永平年間,為弘揚佛教,漢明帝下令正月十五晚上在宮殿、寺院“燃燈示佛”。所以正月十五晚上燒燈籠的習俗是隨著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和道教文化的加入而逐漸在中國傳播開來的。南北朝時期,元宵燈逐漸成為壹種潮流。梁武帝信仰佛教,正月十五宮殿裏燈火輝煌。唐朝時期,中外文化交流更加密切,佛教興盛,官員和普通百姓壹般在正月十五“燃燈拜佛”,於是佛燈遍布民間。自唐代以來,在元宵節燃放燈籠是合法的。
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宵節、燈節。正月是農歷的第壹個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正月十五叫做“元宵節”。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習俗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它仍然是中國傳統的民間節日。元宵在早期節日形成時只叫正月十五、正月上半月或滿月,隋以後叫元宵或元宵。初唐受道教影響,也叫上元,只是到了晚唐才偶爾叫元宵。但自宋代以來,它也被稱為鄧溪。在清朝,它也被稱為元宵節。在國外,元宵也被稱為元宵節。在正月十五的晚上,中國人民有壹系列傳統的民間活動,如看燈籠,吃湯圓,吃元宵,猜燈謎和燃放煙花。
其他傳說
紀念“平陸”
相傳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了紀念平陸而設立的。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後的兒子劉嬰做了漢惠帝。漢惠帝死後,獨攬朝政,把劉的世界變成了魯的世界。朝中老臣和劉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的殘忍,不敢聲張。
呂後死後,朱呂壹直處於焦慮狀態,害怕受到傷害和排擠。於是,在大將軍的家中,他們秘密集結,密謀作亂,以便徹底奪取劉的江山。這個故事傳到了劉氏家族的國王劉向的耳朵裏。為了保衛劉的國家,劉向決定與朱呂作戰,並與開國元老周波和陳平取得聯系,圖謀除掉呂祿。“朱呂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
謀反後,群臣擁立劉邦的第四子劉恒為漢文帝。文帝對來之不易的和平與繁榮印象深刻,將平定“諸虜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家家戶戶張燈結彩慶祝。從那以後,正月十五就成了壹個流行的民間節日——“元宵節”。
漢武帝時期,“太乙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壹:主宰宇宙萬物的神。據說,當司馬遷創立“太初歷法”時,元宵節就被確定為壹個重大節日。
火把節
元宵節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傳統節日。據說,元宵節始於古代人們在農村田地裏舉著火把驅趕昆蟲和野獸,希望減少害蟲,祈求豐收。直到今天,中國西南壹些地區的人們仍然在正月十五用蘆葦或樹枝做火把,成群結隊地高高舉在田野或曬谷場上跳舞。隋唐兩宋以來,如火如荼。數萬人參加了載歌載舞,從昏到暗。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習俗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它仍然是中國傳統的民間節日。
“三元理論”
元宵節燃燈的習俗還有源於道教的“三元論”;上元意味著新年的第壹個月圓之夜。上元節的起源在《雜記》中記載為歲,是道教的刻板印象。漢末道教重要派別五鬥米道所崇拜的神是天官、地官、水官。他們說天佑百姓,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他們用三元配三官,說上元天官生於正月十五,中原地官生於七月十五,夏媛水官生於十月十五。魏晉道教以“三官”匹配季節氣候,將正月十五定為“上元”,七月十五日定為“中元”,十月十五日定為“夏媛”,合稱“三元”。這樣,正月十五就叫做上元節。南宋吳在《夢獸錄》中說:“正月十五是上元天佑百姓的生日。”所以元宵節要點燈。
明帝尊佛。
源於佛教。這種說法主要在胡申生先生主編的《社會風俗三百題》中:“佛教教義中,把火比作佛祖的力量,《無量壽經》中有‘無量焰照無極’的說法。在佛教教義中,燈壹直是佛前的供品之壹。而且佛教經典反復宣傳:‘壹千燈之懺悔’(《菩薩藏經》)‘人間至善福報’(《無量壽經》)。每次佛教活動都需要明亮的燈光。在佛教傳說中,佛陀蛻變的故事與正月十五元宵有關。
據《僧人簡史》記載,佛祖釋迦牟尼於西歷65438年2月30日,即東土正月十五,顯神降魔。為了紀念佛祖換神,這壹天會舉行燃燈儀式。漢明帝東來講經時,莫滕珠法蘭命令漢明帝在佛祖換屆的正月十五點燈籠,親自到廟裏張燈結彩,以示對佛祖的敬意。從那以後,元宵節放燈籠就成了壹種普遍的習俗。但也有學者認為,這種觀點是站不住腳的,佛教只是利用人們的節日氣氛,在這壹天擴大自己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