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獼猴桃苗怎麽種最好(獼猴桃種植技術與栽培)

獼猴桃苗怎麽種最好(獼猴桃種植技術與栽培)

近年來,城固縣獼猴桃產業發展迅速,新建園區面積不斷擴大。生產中幼樹的管理水平直接影響獼猴桃後期的生長結果和果農的經濟收入。為確保新建獼猴桃果園能達到壹株活種、壹株建成、早投產、早受益的目的,現將技術要點介紹如下,供果農參考。

1塑料切邊

城固縣主推“壹莖兩蔓帶羽枝”豐產樹形,即采用單根樹幹上架,在靠近架面處選取兩根主蔓,分別沿中央鐵絲延伸,在主蔓兩側每隔25-30厘米選取壹根結實的母枝,呈羽狀排列,與行方向成直角固定在架面上。

1.1第壹次幼樹修剪

幼苗種下後,用壹根樹幹上架。不管是實生苗還是嫁接苗,都是允許生長的,不用修剪。主要目的是促進根系生長,增強樹勢(圖1)。冬季修剪時,選擇樹幹基部3~5個飽滿的芽進行短切,修剪後在傷口處塗凡士林,防止枝條失水。

圖1培養主幹

1.2第二次幼樹修剪

春季,從主幹培養當年發出的新芽中選取直立粗壯的枝條,綁在竹竿上固定或用繩子拉在架子上。當枝條長到架面以下30厘米時,會及時采摘,促進分枝。選擇兩個新枝作為主蔓,分別沿著中心鐵絲的反方向生長。兩根主蔓上萌發的二級枝都要保留,分別引到兩邊的鐵絲上,用繩子固定在架面上,架面以下枝上的芽都要擦掉,集中養分,保證主蔓健康生長(圖2)。冬季修剪時,主蔓及其他枝條回縮,修剪至滿芽。如果當年樹幹的高度達不到架面,就繼續再把樹幹縮回去,仍然修剪到滿芽,來年發出壯枝後繼續把藤蔓引到架上。

圖2壹根莖和兩根藤

1.3第三次幼樹修剪

春季發芽後,在兩主蔓頂端培養延伸枝,沿中央鐵絲繼續向前延伸,與相鄰樹交織時及時摘芯。在樹幹和主藤的連接處剪掉長枝和其他枝條。冬季落葉後,將主展長枝回縮修剪至各自範圍,在主蔓兩側每隔25-30厘米選擇壹條生長旺盛的枝條作為第二年的結果母枝。所選的結果母枝應在滿芽處剪短,相互平行,形成羽狀排列結構,均勻分布在整個架面上。至此,“壹莖兩枝帶羽”的豐產樹結構基本形成(圖3)。

圖3。有兩根樹幹和羽狀樹枝的樹。

2土壤管理

第壹年種植後,沿樹冠向外挖壹條寬40厘米、深40厘米的環形溝,施有機肥後回填。第二年,前壹年深耕的外延繼續加深,溝的寬度和深度各為50厘米,逐年向外擴展,直至整個園子再次深耕。果園行間可種植綠肥,如野豌豆、白三葉、黑麥草等,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土壤肥力。獼猴桃根系分布較淺,中耕除草時應盡量避開根系。

3施肥管理

幼樹施肥以“薄肥勤施,少肥多施”為原則,以氮肥為主,適量施磷鉀肥。重點推廣水肥壹體化施肥技術,科學精準地混合大、中、微量元素肥料,采用滴灌(圖4)、微噴等施肥方式,節水、節肥、省工。全年施基肥1次,追肥4~6次。底肥在冬季擴孔時施,有機肥每畝施1500~2000公斤。追肥可用尿素或復合肥穴施或溝施,但不能與根系直接接觸,也可用腐熟的人糞便施。4月上旬至8月下旬,每25天施肥壹次。全園深耕改土完成後,將肥料均勻撒在全園,然後淺翻15 ~ 20cm。根據生長需要,適時進行根外追肥。

圖4滴灌設施

4水資源管理

獼猴桃喜水,怕漬。缺水時,新梢停止生長,葉片褐色後變黃,嚴重時會造成脫葉落果。新建的園子壹定要及時灌溉,但要註意其根系較淺,不耐澇,雨季要及時排水,否則水分過多會造成根腐死亡。

規劃建園的時候,排水問題要放在第壹位。生產中應推廣起壟栽培技術,每兩行樹為壹壟(圖5),兩壟之間挖排水溝。由於黃泥地獼猴桃果園土壤粘稠,排水困難,排水溝深度宜為70~80 cm,沙土地排水溝深度宜為30~40 cm。壟作可以使果園立即灌溉排水,迅速減少積水,增強土壤滲透性,有利於根系的正常生長。

圖5壟作栽培

5重大疾病的識別和預防

病蟲害防治實行“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根據病蟲害發生情況,加強預測預報,以農業防治措施為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為輔,配合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藥防治措施。保護性殺菌劑(如代森錳鋅、代森錳鋅等。)應在發病果園中使用,並輔以治療性殺菌劑(如甲基硫菌靈、多菌靈、苯醚甲環唑等。)應該用於患病的果園。

5.1潰爛

獼猴桃潰瘍病是壹種細菌性病害,具有很大的隱蔽性和暴發性。該病主要通過各種傷口、眼芽、氣孔等傳播感染。風雨、昆蟲和農業機械。

5.1.1危害癥狀主要危害樹幹和樹枝,也危害葉片和芽。侵染植株從芽眼、葉痕等發病部位流出乳白色粘液,發病部位的皮層組織變軟凹陷,樹幹或枝條上出現縱裂。出血期,膿液和出血的混合物從傷口溢出,變成銹紅色。葉部病害主要表現為新生葉片失綠和浸水,後來發展為1 ~ 3mm的不規則褐斑。葉子邊緣卷起,不容易脫落。在高溫高濕條件下,斑點流出紅色或白色膿液。花芽不能正常開放,受損後變成褐色而死亡。發病後新芽變黑並死亡。

5.1.2春季發病最明顯,受害者最嚴重。壹般2月初出現癥狀,在萌芽期達到高峰,止血期間氣溫回升,病情進入緩慢發展期,9月中旬再次回升。

5.1.3防治要點(1)農業防治:合理裝載,平衡施肥,保持樹勢旺盛,增強樹木抗病能力;結合清園修剪,刮掉粗糙老皮,將枯枝落葉帶出園外集中焚燒,最大限度減少病菌越冬基數;培育抗病品種,不得從疫區調運種苗或接穗;個別病害嚴重的樹木要及時連根拔起,帶出園外集中焚燒,並對土壤進行消毒,防止病菌傳播。

(2)化學防治:冬剪後,用5波美度石灰硫磺混合物清園,殺滅病菌;早春剪去病枝後,用30-50倍的5%細菌毒素水溶液或300倍的鏈黴素塗抹傷口;2月上旬和9月中旬在樹幹、枝葉上交替噴施農用鏈黴素1000倍液或7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每隔7~10天噴施1次,共噴施4~5次。

5.2褐斑病

獼猴桃褐斑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壹種葉部病害,近年來在獼猴桃產區廣泛發生。導致獼猴桃葉片和果實過早脫落,枝條枯死,嚴重削弱樹勢,給產量和經濟效益造成巨大損失。

5.2.1受病害癥狀影響的葉片出現褐色病斑,然後病斑沿葉緣向內蔓延,逐漸擴大為褐色不規則病斑。在潮濕條件下,患病部位產生黑黴層,葉片逐漸枯萎脫落。枝條患病表皮變厚,木材腐爛死亡,引起落果。

5.2.2致病規律4月上旬至5月上旬開始出現葉斑病,病菌經風雨傳播形成多重感染,8月中下旬為病害高發期。

5.2.3防治方法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清除病殘體,及時灌溉排水,合理修剪,大力改善果園通風透光條件;增加有機肥的施用量,不斷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通透性,結合補充微量元素,培育壯樹潛力,提高樹木抗逆性;果園種草,在炎熱幹燥的天氣裏給樹木覆草澆水,不斷改善果園的小氣候;發芽期全園噴施3~5波美度硫磺混合液或80%代森錳鋅1000倍液;開花前後全園噴施10%苯醚甲環唑2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1000倍液,發病高峰期每隔7~10天噴施1次,連續噴施3次。為避免藥害,噴灑時間應盡可能避開高溫,最佳噴灑時間為上午10: 00前,下午3: 00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