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氣虛證暈厥[中醫術語審定委員會。中醫術語(2010)]
3定義氣虛型暈厥[1]指氣虛血虛,津液枯竭,頭暈,心悸,氣短,突然昏厥,呼吸微弱,面色蒼白,四肢發汗,或自尿,舌淡,脈細數為常見癥狀的氣虛型暈厥綜合征[2
4氣虛-暈厥虛證的癥狀氣虛-暈厥虛證患者表現為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呼吸微弱、汗出肢冷、舌淡脈弱[3]。患者的多相虛弱是由突然的驚恐或過度勞累、饑餓和寒冷誘發的[4]。
5證候分析:元氣不足,清陽不暢,精神失養[4]:
由於元氣不足,悲傷或疲勞,氣不能通暢,中氣下沈,楊慶不升,從而引起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呼吸微弱。若陽氣虛弱,難以溫煦,則四肢冰冷;如果護板外面不結實,妳會看到出汗。舌淡脈淡,是正氣不足的表現。[3]
6氣虛厥脫證治6.1氣虛厥脫證治宜益氣回陽[3]。
6.2方劑可用四味回陽飲治療氣虛厥脫證【備註】四味回陽飲(鏡月全書):人參、附子、炮姜、炙甘草。方中用人參補氣;附子、炮姜、甘草和中草藥。表虛自汗者,可加黃芪、白術,益氣固表。如果出汗不止,可加入龍骨、牡蠣止汗。食物不香,咳嗽過度者,可加白術、茯苓、陳皮、半夏健脾化痰。若心悸不寧,可加遠誌、酸棗仁養心安神。[3]
氣虛證暈厥易復發。平時可以服用香砂六君子丸【備註】香砂六君子湯(時代名方):木香、砂仁、陳皮、半夏、黨參、白術、茯苓、甘草健脾益氣、和中,防患於未然。此外還可加甘麥大棗湯【備註】甘麥大棗湯(《金匱要略》方上):甘草、淮麥、大棗養心安神,味甘潤澤,心脾相調,可進壹步加強療效。還可治療精神損傷、氣厥所致的厥癥。四味回陽飲是治療暈厥的壹個重證,臨床上必須仔細辨別。[3]
6.3食療6.3.1推薦食材建議氣虛暈厥、虛證患者食用粳米、烏雞、大棗、山藥、香菇、牛肉、蜂蜜等。[4].
6.3.2推薦食療處方[4]
1.黃芪大棗姜茶(中醫良方):炙黃芪10g,紅棗5枚,生姜2片。黃芪切片,紅棗剖開去核,生姜去皮切絲。將上述藥物放入杯中,用開水沖泡,蓋上蓋子燉15分鐘。改為喝茶。
2.烏雞湯(“吃”):雄性烏雞1只,陳皮3g,高良姜3g,胡椒粉6g,草果2個,蔥、黑豆、醬適量。首先將雄性烏骨雞宰殺,去毛,去內臟,洗凈,切成小塊。然後把陳皮、高良姜、花椒、草果用紗布包好,和雞塊壹起燉,加蔥、黑豆、醬做成湯,分幾次趁熱吃。
3.補虛正氣粥(《生肌宗錄》):黃芪30 ~ 60g,人參10g,粳米100g,糖少許。先將黃芪、人參切成薄片,用冷水浸泡半小時左右,放入砂鍋中煮沸,再用小火煮1 ~ 2小時,去渣取汁,再放入粳米粥中煮,食用時加少許糖。每日1劑量,分三餐服用。
7因氣厥氣厥[5],氣厥[1],又稱中氣(證治提要),是氣厥的證候之壹[6]。指因氣機失調,中氣不暢或竅不通而致的厥證[1]。
厥證(暈厥[1][5])是疾病證候的名稱[7]。發表《黃帝內經蘇文決論》等文章。厥證簡稱厥[7]。是壹種以突然昏厥、意識不清、四肢發冷為特征的疾病[3]。多為陰陽失調,氣機失調所致[8]。輕者會短暫昏厥,會逐漸清醒。醒後不會出現半身不遂、失語、口眼。斜後遺癥[3]。嚴重時會昏迷不醒,導致死亡[3]。《論語·經》中指出:“若在昏厥,則昏厥則亂,故忽為仆眩,謂之昏厥...輕者漸死,最焦慮。”《傷寒論》:厥陰辨證論治:“厥中手足寒也。”《黃帝內經》有鞠揚、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厥,可供借鑒[7]。有寒厥、熱厥、蛞蝓厥、屍厥、瘦厥、煎厥、痰厥、食厥、氣厥、血厥之名[7]。
各種發熱、中暑、中風、癲癇、內臟狂躁、流行性痢疾、消渴、便秘、腹脹等均可不同程度出現。現代醫學中常見的有各種急性傳染病、腦血管意外、氣體(壹氧化碳)中毒、食物中毒、中毒性痢疾、糖尿病危象、肝昏迷、尿毒癥、低血糖、癔病性昏迷等。[9].
現代醫學中的休克、虛脫、暈厥、低血糖昏迷、癔病性昏迷多屬於厥證範疇[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