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老: 下壹個是水逆,再說壹個水逆吧。
“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幹,煩躁不得眠。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則愈。弱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這壹條還是太陽病與發汗有關的壹個雜病,還是發汗引起來的壹個雜病。
大汗出來以後,胃中幹,什麽叫“胃中幹”? 不是我們這個胃,這是說的腸, 結腸,幹燥, 還是內部的排異沒有徹底。
大汗出了以後,結腸幹燥,煩躁,出現的心煩不安,睡不著覺,這是排異不盡,沒排好,沒排幹凈,這個樣子的病要是想喝水,別壹下給喝的太多,喝的太多以後會因為 胃氣、胃的功能,汗後比較衰弱。
為什麽汗後會出現胃的功能衰弱呢?
因為汗後津液喪失的多, 造成的是供血不足 ,壹切的功能都會下降。所以胃要喝水,不可給太多, 給太多了以後,造成胃的負擔 ,出現毛病,不舒服。
所以喝水要少喝,多喝幾次,每次喝的量少壹點, 不要暴飲,暴飲會傷胃氣,會傷害胃的功能。
下頭這兩句是水逆的癥狀,如果這個人脈浮, 還有發熱,脈還浮,還有向外排異的表現, 可是小便不利,喝水喝的多,老想喝水。
渴和消渴 的區別在哪裏?
渴是渴,要飲水,喝了水以後就不渴了。
消渴不是,喝了水以後還渴,渴還喝水, 喝了水還渴 ,這叫消渴。
要是有消渴的,身有熱,脈浮,消渴的,予五苓散。
為什麽五苓散能治這個病?為什麽不用茯苓、桂枝、甘草、而用五苓散?
因為 五苓散是清熱利尿 的,我說的清熱是有排異的作用,利尿的,因為有熱,為了表述容易,叫清熱、利尿。
那壹個是利尿,因為沒熱,只有水就利尿;這個有熱,要清熱利尿。
怎麽知道是清熱利尿呢?妳看澤瀉,有澤瀉,這是壹個,有豬苓, 豬苓澤瀉是利尿的,是有清熱的排異能力的。
這個 五苓散是個排異的方劑。 桂枝甘草,桂枝甘草大棗是個調節,自主調節的方劑。這壹個是個排異的方劑,清熱的,清熱利尿,以利尿來排異的。
妳看下壹條,說發過汗了,也是太陽病,發過汗了, 這種發汗並不是錯誤的,都是正確的, 發過汗了以後,還脈浮,還有熱,脈浮,還數,還有熱,還煩, 煩就是熱 ,還渴,五苓散主之,也是用五苓散,為什麽?因為裏頭還是有熱,要用五苓散來從小便排異。
妳看看,它這個五苓散和茯苓甘草湯這兩個方子的區別在哪兒?在有渴沒有。渴是因為什麽?是體內有沒有熱。 什麽叫熱?就是排異反應,是熱。 有沒有熱,就是有沒有渴。有渴就是有排異反應,還是要用利尿的方法,五苓散。
要是不渴,裏頭已經沒有排異反應、沒有熱了,就用茯苓甘草湯,就沒有澤瀉豬苓,這兩味清熱的藥了。 多麽鮮明的不同啊。
大家提壹提,哪兒還不明白,哪兒還有疑問的地方,說。
它這個五苓散明白了,它這個茯苓甘草湯和前面的這個茯苓甘草大棗湯,除了在量上有區別,因為兩個藥的差別,壹個有大棗,壹個是生姜,那麽它的,這個在用藥上邊,它的主那個?
郭老: 妳就看,生姜和大棗的區別在哪兒,妳就知道病的區別在哪兒。
您剛才說那個大棗在這個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這個方子當中呢,是這個緩解緊張的這個狀態的作用
郭老: 嗯。
原文呢,寫的是,大棗除腸中癖氣
郭老: 大棗什麽?
大棗除腸中癖氣,是您這個書上寫的,那麽這個怎麽理解?另外呢……
郭老: 這壹個呀,我說給妳, 這壹味藥的作用,和在方子的作用有區別。
就是不好把握,比如,在其它我忘了是哪個方子當中,說這個大棗助滿要去掉,還有說大棗還有生津液,還有這個其它好多的作用,怎麽在組方當中、在不同的病當中,來衡量它的作用?
郭老: 怎麽著區分該不該用大棗?
對對對對
郭老: 妳 看整個的這個病理過程 ,不要先把大棗壹個定位,再給它找位置,不要這樣,看整個那個病理過程,大棗在其中是什麽位置,這才是大棗在這個病過程裏頭起的作用。
妳要單獨的說那個大棗,妳在這個病裏說不清,只說這個大棗通腸,是吧,是通腸不是?啊?
除腸中癖氣
郭老: 腸中的癖氣,這個腸中的癖氣呀,癖是什麽?不通,慢性病,不通的病, 它是說的***性 。在壹個方子裏頭的大棗, 那才是它的個性。 所以這個看本草啊,不好看,真的不好看。
說這個讀書,妳看柴胡這麽些,黃芪那麽些,妳在哪個方子裏頭要給找壹個位置,它是用的哪壹個,妳找不出來。
在那個方子裏頭看看,妳就看出它治什麽病了。在這個方子裏頭,就是在這個病裏頭它起的什麽作用,在那個病裏頭起的什麽作用。如果說要三張方子,都用它,用的它的作用 不是壹個,可能是三個,也可能是兩個。
趕以後,妳在看壹個病的時候,看壹張方子, 看其中的任何壹味藥,用這麽壹個態度去看。 別用那個對號入座,永遠也對不上號;要這麽壹做,妳處處都對上號了就,妳就會用這個藥了。 但是妳記住的不是本草上的,也可能是有那個。
妳就比方說,那天,甘肅那個豬蹄黃芪,我說這個方子, 絕對於潰瘍不愈合有好效果, 絕對有好效果!為什麽啊?妳看這黃芪,治什麽呀?治癰疽久敗瘡,甲疽,就這壹句話,這裏頭就有,潰瘍不愈合。
為什麽啊?甲疽,甲疽是什麽啊?腳趾甲上的慢性潰瘍,就是不長,妳用藥吧,三年五年越來越大,我見過,死人這個病,它治這個病。妳說它在心臟最遠的地方,在微循環上起這個作用,它跟那個潰瘍不愈合,多麽合拍的,它不就是 加強了微循環,帶過去的營養多了以後,不就愈合了嘛?
妳看愈合以前,先是流水,不流水了,流膿, 流膿越來越稠 ,長上了。 這是用的壹個例子,黃芪和我們治潰瘍不愈合。
發揮壹下, 所有的微循環發生障礙、發生不足的時候,可不可以用黃芪了? 黃芪,無汗能發,有汗能止,為什麽? 充足的血液給了妳的微循環,妳該關就關,該開就開,恢復妳的功能。
可是黃芪是怎麽說的?無汗能發,有汗能止,它沒說這個道理, 這個道理就在這個癥狀之中的 ,妳也可以把它說出來呀!聽明白了嗎? (編者註:郭老的《本能論》是對壹部《傷寒論》的點睛之筆。)
人家是用行為把道理講出來了,妳也可以把行為做成語言,把道理講出來,有什麽難處啊?有,有哪兒呢?妳小時候學語文的時候沒用心,大了妳的語言貧乏, 我肚子裏頭有我說不出來,那障礙在這兒呢, 在小時候呢!
妳看,我說過,我有個師父,直到現在,壹提起這個人來,我帶著感恩的心情,給我了七百篇古文。
妳看我要白話起來,比他們不在以下,就是有這點老本,有這點東西,七百篇古文,就成全了壹個人。
妳要背過七百篇古文來,妳要比我強多了,我肯定妳比我強。
(溫馨提醒:以上內容節選自郭生白公益視頻課程《大醫傳承二第18講-5 水逆,五苓散》,文字錯漏敬請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