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蠶豆主要病蟲害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蠶豆主要病蟲害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1.1 蠶豆赤斑病

赤斑病是蠶豆生產中最主要的病害之壹,如果發病比較輕,會造成蠶豆減少產量,重則蠶豆葉子枯萎,莖桿死亡,最終顆粒無收,因此我們要時刻註意蠶豆赤斑病。葉片染病時會在蠶豆葉子出現小赤點,擴展後花冠變褐枯萎,如遇有陰雨連綿,病斑迅速擴大或匯合致葉片變為鐵灰色,導致蠶豆植株大片落葉,植株各部變成黑色,遍生黑黴,枯腐。

1.2 銹病

銹病是蠶豆常發病害之壹,蠶豆銹病病主要為害蠶豆的葉子和莖桿。發病初期僅在葉子兩面生淡黃色小斑點,後顏色逐漸加深,呈黃褐色或銹褐色,斑點擴大並隆起,形成夏孢子堆。破裂後快速的擴大蔓延,發病嚴重的整個葉片或莖都被夏孢子堆布滿。發病後,葉片幹枯、籽粒不飽滿發病嚴重時植株枯死,嚴重影響產量。

1.3 枯萎病

枯萎病是蠶豆近年來發生極為普遍的病害之壹,發病後很難控制。該病在蠶豆整個生長期都會發生,植株各部位均可受害。病葉初呈淡綠色,逐漸變為淺黃色,葉緣尤其是葉尖部分常變黑焦枯。葉片逐漸變黃枯萎,病葉常扭折、彎曲,幹枯脫落,慢慢的導致植株根部發黑,根系不發達,最終腐爛。

1.4 白粉病

白粉病病發主要為害蠶豆葉片、根莖和莢果。患部表面初現白色粉斑,粉斑擴大後融合,葉面可全部被白粉覆蓋,後期在粉斑上可見針頭大的小黑粒即閉囊殼。患病後幼莢變畸形,呈折合、肥?[或皺縮,發育受阻,結實不良。

1.5 根腐病

根腐病是壹種真菌病害,發病後,受害植株主根和莖基部初生水漬狀斑,後發黑腐爛,側根枯朽,皮層易脫落,爛根表面有致密的白色雪層。後期病莖水分蒸發,病部幹枯變灰白,表皮破裂如麻絲,大大減少蠶豆產量。

1.6 蠶豆炭疽病

主要危害葉片、莖稈及豆莢。葉片受害初期,表面上散生深紅褐色小斑,中間為淺褐色邊緣為紅褐色的病斑。病斑融合後成大斑塊,多受葉脈限制,病葉很少幹枯。後期病斑上產生黑色小點。

2 蠶豆常見蟲害

2.1 蚜蟲

繁殖力極強,是蠶豆上的常見蟲害,可危害蠶豆的整個生長期。蚜蟲具有壹對腹管,吸食植物汁液,為植物大害蟲。不僅阻礙植物生長,形成蟲癭,傳布病毒,而且造成花、葉、芽畸形,多群集蠶豆頂端嫩葉危害,使蠶豆生長遲緩,傳播病毒,大大危害蠶豆生長。

2.2 蠶豆象

是危害蠶豆的主要蟲害。棲息在蠶豆的葉片和花瓣上,以花粉和嫩葉為食。在蠶豆結莢期開始產卵,到結莢末期產卵結束。幼蟲專害新鮮蠶豆豆粒,被害豆粒內部蛀成空洞,並引起黴菌侵入,使豆粒發黑而有苦味,不能食用;當蠶豆進入鼓莢期,幼蟲即蛀入豆粒內取食;收獲後繼續在豆粒內化蛹、羽化、以成蟲越冬,造成嚴重損失。

2.3 美洲斑潛蠅

美洲斑潛蠅 以幼蟲潛入蠶豆葉片表皮下,取食綠色組織,潛食嫩莢及花梗,危害嚴重時,葉片組織幾乎全部受害,葉片上布滿蛀道,尤其植株基部葉片受害最重,甚至枯萎死亡,導致幼苗全株死亡,造成缺苗斷壟;成株受害,可加速葉片脫落,引起果實日灼,造成減產。

3 蠶豆病蟲害綜合防治措施

3.1 慎重選擇蠶豆種子

病蟲害爆發的次數與其品種抗病性能力有關,因此在選擇蠶豆品種時其中最重要的選擇標準就是抗病性,我們要選擇抗病能力強的,可以防治蟲害的包衣種子,從而減少蠶豆病害發生的頻率,提高蠶豆的質量和產量。抗病性強的品種再加上人們有效的防治措施壹定可以從根本上減少病害的發生和大面積的擴散傳播。

3.2 農業防治法

為了更好的防範蠶豆病蟲害發生,我們要精心安排蠶豆生長環境。首先我們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合理安排灌溉,降低地下水位和田間濕度,其次在蠶豆生長期內增施磷鉀肥,蠶豆根部有大量的根瘤菌,能固定空氣中的氮素,滿足蠶豆自身的需要。為了增強蠶豆抗病蟲害能力,提高抗病率,可畝施過磷酸鈣和草木灰配合使用,最後苗期噴施壹次鉬肥,促進蠶豆的生長、分枝,植株壯大,增強抵抗力,減少病蟲害感染發生。

3.3 采用恰當方式

在面對蠶豆病蟲害時,我們可以有效的配置各種病蟲害的農藥藥劑,病蟲害面積小可以利用人工噴霧劑噴灑,在蟲害爆發時選用機械短時間內大規模噴灑,直接殺死病蟲害,達到除病蟲害的目的。但是要註意農藥的濃度,濃度低,作業效果差,不利於病蟲害的殺滅;濃度過高,對蠶豆植株造成傷害,不利於植株生長,甚至導致植株死亡。因此壹定要恰當的配置農藥。對於蠶豆蟲害,除了化學方法還可以采用物理誘蟲方式,達到殺蟲目的。

3.4 組建專業的防治技術小組

在蠶豆病蟲害的防治過程中,各政府部門要加大扶持力度,派遣專業的技術人員,配備先進的設備,成立防治技術小組,在田間地頭和人們進行溝通交流,了解我縣蠶豆的常見病蟲害,利用專業知識,有針對性的向人們普及各種病蟲害的特征和預防治療的方式,使人們切實了解病害防治的原理和實施的可行性。提高人們對病蟲害的防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