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蛹蟲草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
那麽,如何種植蛹蟲草呢?下面我們來看看蛹蟲草的人工栽培技術。
蛹蟲草1人工栽培技術。建議選擇優質菌種,到正規的高校、科研院所和蛹蟲草研究相關的專業公司購買第壹代蛹蟲草母種,或者購買蛹蟲草生長中的子實體,自行分離成試管母種。
0 ~ 4℃冰箱保存不超過3個月,試管種子必須保證在3代以內。在大規模生產之前,做壹次除草試驗以確保正常菌株是非常重要的。
2.選擇優化培養基2.1,母培養基乳糖15g/L,蔗糖20g/L,蛋白腖15g/L,牛肉醬5g/L,磷酸二氫鉀2g/L,硫酸鎂1g/L,VB120mg,VB。
2.2液體培養基馬鈴薯100g/L,蔗糖20g/L,蛋白腖15g/L,牛肉醬5g/L,磷酸二氫鉀2g/L,硫酸鎂1g/L,VB120mg,VB210mg,水60。
2.3固體培養基:大米20g,25mL水的;大米13.4g,小麥6.6g,營養液25ml[4];小麥25g,營養液33mL;采用500毫升罐裝瓶;小麥30g,營養液51ml;;用的是750mL的罐裝瓶。
營養液的最佳配方為蔗糖2%,蛋白腖2%,磷酸二氫鉀0.1%,硫酸鎂0.2%。
正常情況下,生物效率達到65%以上,視為正常除草。
優化後的母種培養基能最大限度地滿足蛹蟲草菌種的營養生長,菌絲潔白、厚實,能保持菌種的活力;優化後的液體菌種清澈透明,如均勻穩定的小米,三分鐘不沈澱,香味濃郁;優化後的固體栽培種可以保證子實體的正常生長,實現小投入大產出。
3.常規滅菌後,待溫度降至28℃時,將5mL液體菌種接種於無菌操作臺上,置於室溫25℃的產卵室內4 ~ 5d,直至培養基表面布滿棉絮狀白色菌絲,培養基背面出現白色條紋,說明菌絲已長滿培養基。
4.適當的溫差刺激是原基分化的關鍵。溫度可降低5℃保持在20℃,24小時見光,相對濕度保持在70% ~ 80%。24小時後,白色菌絲體會逐漸變成橙色,3 ~ 5天出現大量原基。
持續全光照,菌絲覆蓋整個培養基,原基分化早且密集,原基的密度決定了子實體的數量,是蛹蟲草穩產高產的前提。
5.恒溫生長期(出草期)管理原基分化後,草長到2cm左右時,可將室溫調至22℃,在玻璃瓶蓋上打壹個小孔通風,夜間光照14h,白天無光照10小時,可增加相對濕度90_,每天通風30分鐘,連續管理20天左右。
6.適時收割是高產的關鍵。蛹蟲草的生長期為40 ~ 50天。過早采收會降低產量,過晚采收會影響子實體的商品價值。
待子實體長到8 ~ 10 cm,頭部膨大時,在孢子粉散發前采收,幹燥壹天,置於恒溫避光的空調室內保存。
蛹蟲草難以穩定栽培的關鍵在於菌種的快速降解,因此采取關鍵技術措施保持菌種活力,將減少不必要的損失,達到高產的目的。
註:蛹蟲草含有壹些類似蛹蟲草的營養成分,且價格相對低廉,人工栽培技術基本成熟,得到了很好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