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都在討論預制菜該不該進校園,正方反方似乎都有道理。但就像所有網絡熱點爭論壹樣,最終都在雞同鴨講,成為壹種情緒化的發泄。
作為家長,我肯定是不願意讓孩子吃預制菜的,因為之前就出過問題,無錫壹小學的家長曝出,學校給孩子預制菜就算了,他壹看,保質期12個月。
生產日期:2021年。
這誰能放心?
雖然很快當地市監局就發布通報,說是壹場誤會,是負責送餐的餐飲服務公司員工因上班遲到,“省時間、圖方便”將歷史圖片錯誤上傳。
但很顯然無人信服。
評論區依舊是談預制菜色變的樣子,就算沒過期也不能進。
所以,預制菜為啥能變成今天這個人見狗嫌的模樣?
壹、還是從預制菜是什麽說起吧
預制菜以壹種或多種農產品為主要原料運用標準化流水作業經預加工(如:分切、攪拌、腌制、滾揉、成型、調味等)或預烹調(如炒、炸、烤、煮、蒸等)制成並進行預包裝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
劃重點:原材料是農產品,經過流水線加工。
其實也不是啥新奇的東西,我們平時吃的速凍餃子、午餐肉罐頭、方便面。螺螄粉都算是預制菜壹種。
目前預制菜的分類:即熱,即食,即烹,即配四大類
1、即熱類食品:
加熱後就能吃,如近年來非常流行的 速凍快手菜,包含快餐料理包、自嗨鍋、小龍蝦、魚香肉絲、羅宋湯等。
2、即食類食品:
開袋即食,如熟食鹵味、即食沙拉、各種罐頭……
3、即烹類食品:
需要進行壹定烹飪步驟才可食用的半成品材料:丸子,速凍餃子,湯圓,調理牛排。用即烹菜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肯德基和麥當勞;中餐也不遑多讓,無論是火鍋如海底撈。
4、即配類食品:
經過清洗、分切等初步加工而形成的生鮮凈菜、小肉塊等食品,加工程度相對復雜。
可以說,我們叫得上名的連鎖餐廳,多多少少都會使用預制菜。海底撈和711這種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品牌,用的都是同壹家預制菜供應商。
火鍋連鎖店,為什麽能超越所有菜系開遍全國?不光是美味,還因為它不需要廚師,只需要準備新鮮的食材和統壹的火鍋底料,就能復原味道。
這個火鍋底料,就是預制菜的壹種。
機械化生產的預制菜,大規模標準化是它最大的優勢,也就難怪它深受連鎖餐廳的喜歡。
二、預制菜是否安全呢
其實預制菜並不都是壞東西,如果做得好,它們也可以很安全很營養。
預制菜的生產有十分嚴格的要求,是原產地新鮮食材,經過標準化生產線制作出來的。每道菜的背後都會經過無數次測試,再進行工業化研發。再加上采用的是真空保鮮技術、冷鏈技術安全鎖鮮,這就保證了全鏈條的安全衛生。從這個角度而言,安全性有保障。
比如說肉類食物,如果是生的就容易壞掉生細菌,但如果是包裝好的就可以避免這個問題。還有壹些蔬菜水果,如果是洗幹凈切好的就可以省去很多麻煩。這些都是預制菜的優點。
三、家長們為什麽對預制菜深惡痛絕呢?
中國七成以上預制菜加工企業,都是個體戶和小作坊,根本沒有研發的能力,他們做出來的菜,不要說口味、營養了,安全都要打壹個大大的問號。
還有壹點非非非非非非常重要——冷鏈物流。預制菜做好了,保鮮不好也是白搭!
截止至2022年,中國冷藏車保有量只有36.9萬輛,平均每千人不到0.28輛,使用成本極高。
便宜是預制菜的賣點之壹,要是全程冷鏈運輸,本都不壹定回來。
標準化是預制菜的極大優勢,壹旦能做出爆款產品,就能迅速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鋪開,風行全球。
同樣的,如果源頭的中央廚房拉垮了,預制菜就會集體拉大胯。
市場上消費者能用腳投票,沒有了顧客餐飲品牌做不下去,自然關門大吉。
但學校不行啊!說實話,吃飯大規模吃出毛病的事情,9成9都發生在學校。
成年人壹看飯菜不對勁直接就能扯呼走了,不用擔心畢不畢業,也不用等爹媽來接自己。而學校,外賣進不來,又不是所有父母都有精力幫孩子準備愛心午餐。學生甚至沒有隨時走出校門下館子的權力,只能乖乖接受。
學校的食堂,如果沒有有效的監管,即使沒有劣質預制菜,也會有鼠頭鴨脖、綠葉菜裏的大青蟲,以及更惡心的東西。
所以,預制菜進校園讓家長聞風色變,說到底是大家對這些小作坊的預制菜不信任,大型預制菜品牌的食品安全更易保證,因為工業化流水線操作了,但很多小型預制菜品牌未必符合安全標準!
想要預制菜進校園,現在當務之急:
嚴查食品安全,並建立預防、發現、糾正學校食品安全問題的制度!
需要政府針對青少年制定符合營養學的飲食標準,無論食堂、中央廚房和預制菜都得嚴格執行!
所有采購了電子黑板的學校都應該配備微波爐和冷藏櫃等設施,方便願意帶飯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