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南沙參與北沙參

南沙參與北沙參

南沙與北沙參的差異綜述:

根據古代文獻記載,前人所用的沙參為南沙參。至清代,沙參分南、北兩種。壹般認為兩藥功效相近,都屬於養陰藥,具有滋陰清肺、益胃生津的功效。但沙參又名大葉沙參、沙參,體積大,質地疏松,療效差。專入“肺”,趨向清肺、化痰、止咳。北沙參,又名北沙參、北沙參,形狀細長,質地堅實致密,功效較好。專治入胃,但偏向滋陰生津止渴,意見不壹。

現代研究表明,北沙參含有生物堿和揮發油,具有降低體溫、鎮痛、強心的作用。北沙參含有黃酮類、皂苷類等。具有祛痰、抗真石、強心的作用。

南沙參滋陰清熱、潤肺化痰,治療陰虛久咳、痰多血燥、咯痰少;虛熱喉炎(潤肺止咳)。北沙參胃陰不足,津液不足,咽幹口渴(養胃生津)。

南沙參與北沙參的應該是兩種藥物:

①不同科屬:北沙參屬桔梗科,北沙參屬傘形科。

②性味不同:北沙參味甘淡,性平,北沙參味甘寒。

③功能不同:沙參補肺脾之氣,適用於脾肺氣虛、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自汗、舌淡、脈弱;北沙參善養肺胃之陰,適用於陰虛內熱、幹咳少痰、低熱、口幹舌燥、舌紅少苔、脈細數的體弱者或久病發熱後期。另外,從質地上來說,北沙參是實心的,而北沙參是空心的,實心的用來滋陰,空心的用來補氣。

南沙參與北沙參的差異——原始形態差異;

沙參:多年生草本植物,莖高40-80cm,不分枝,常有剛毛或長柔毛。基生葉心形,大而長柄;莖生葉無柄,或者只有下部的葉有非常短的有翼柄;葉片橢圓形,狹卵形,基部楔形,長3-11厘米,寬1.5-5厘米。先端銳尖或短尖,邊緣有不規則鋸齒,兩側稀疏短毛或長剛毛,或近毛。花序不分枝成假總狀花序,或短分枝成非常狹窄的圓錐花序,很少長分枝成圓錐花序;花梗長度不到5毫米;花萼常被短柔毛,有顆粒狀毛,少數無毛,筒部常倒卵形,少數倒卵圓錐形,裂片5枚,狹長,多數鉆形,少數條狀披針形;花冠寬鐘形,藍色或紫色,在外面無毛或剛毛,裂片5,三角狀卵形;花盤短管狀,無毛;雄蕊5,花絲下部膨大成片狀,花藥細長;花柱通常稍長於花冠,柱頭3裂,子房下位,3室。蒴果為卵圓形和球形,很少橢圓形,長6-10毫米。種子多為褐色,略扁,邊緣1,長約1.5cm。開花結果期為8-10個月。

3.沙參:本種與沙參的區別是莖生葉無柄或莖上部只有短的楔形柄,葉基常呈楔形下降,基生葉柄長。花序分枝粗壯,幾乎開展或向上拱起;萼裂片卵形至長圓形,中下部最寬,通常有些重疊,寬1.5-4mm,花盤功能多,毛少;花柱和花冠壹樣長。花期為7-9月。

3.輪葉沙參:本種與前兩種的區別是葉3-6輪,卵圓形至線狀披針形。花序分枝通常輪生;圓盤短,長2-4mm,直徑小於1mm;花冠小,近管狀,口部略縊縮,裂片長約2mm。花期為7月至9月。

3.雲南沙參:本種與前三種的區別在於,莖葉均勻分布在莖上;通常無梗,葉片卵球形到長圓形或倒卵形,上面疏生粗糙,下面密被長硬毛或只在脈上長硬毛。假總狀花序;圓盤短圓柱形,長度不大於1mm;花萼邊緣有1-3對小齒。花期:8月-65438+10月。

泡過水的⒌北沙參:本種與前四種的區別是莖常密被短剛毛倒置;無柄的莖生葉,很少有楔形的短莖;葉片卵圓形橢圓形,長圓形,狹橢圓形和倒卵形,兩面有毛,邊緣有2至數個厚齒。花序通常在基部分枝;盤面有毛;花柱幾乎和花冠壹樣長。花期7月-65438+10月,結果期10-165438+10月。

南沙參與北沙參的差異性;

根據古代文獻記載,前人所用的沙參為南沙參。至清代,沙參分南、北兩種。壹般認為兩藥功效相近,都屬於養陰藥,具有滋陰清肺、益胃生津的功效。但沙參又名大葉沙參、沙參,體積大,質地疏松,療效差。專入“肺”,趨向清肺、化痰、止咳。北沙參,又名北沙參、北沙參,形狀細長,質地堅實致密,功效較好。專治入胃,但偏向滋陰生津止渴,意見不壹。

現代研究表明,北沙參含有生物堿和揮發油,具有降低體溫、鎮痛、強心的作用。北沙參含有黃酮類、皂苷類等。具有祛痰、抗真石、強心的作用。

南沙參滋陰清熱、潤肺化痰,治療陰虛久咳、痰多血燥、咯痰少;虛熱喉炎(潤肺止咳)。北沙參胃陰不足,津液不足,咽幹口渴(養胃生津)。醫學教育網絡搜索|搜索安排

南沙參與北沙參的差異——北沙參與南沙參臨床應用的差異:

⑴沙參潤肺止咳:常用於肺陰虛之久咳、幹咳,常與貝母、麥冬同用。

⑵北沙參養胃生津:用於胃陰津虧所致的咽幹口渴,常與麥冬、金釵石斛、花粉同用。

⑶《本草綱目》:“喜人參,體魄放松,沙中長大者好,黃土中長大者瘦(北方有兩種人參:南方好,作用相同,但力度較小)。(4)《本草從新》:“南沙參,色微黃,略細,形短,最近有辛辣之味,故不可得。

⑸《本馮靜原》:“沙參有兩種,北硬寒,南弱。

南沙參與北沙參的差異——臨床應用差異舉例:

1、肺熱陰虛:用於幹咳、幹咳少痰或咯血,沙參可與桑葉、知母、麥冬等配伍。

2.熱病傷陰:對於胃陰不足的患者,如舌紅津液少,咽幹口燥,少食多留等,北沙參可與石斛、天花粉、準山藥、生米芽等同用。

3、麥門冬湯:用於肺熱陰虛所致的幹咳少痰,痰多咯血,咽幹聲啞。沙參可與麥冬、半夏、甘草、玉竹、桑葉、川貝母、大棗配伍,用於治療燥熱傷陰、咳嗽咯血。

4、竹葉石膏湯:用於胃熱傷陰,津液不足所致的口渴咽幹,胃脘隱痛,嘈雜幹嘔,舌紅等。清熱養陰,益胃生津。北沙參能與麥冬、石斛、生地壹起益氣生津;半夏降逆氣,雖性溫,性涼味甘,用竹葉、石膏清胃熱;不僅無害,還能調津液,活絡脾氣,使人參、小麥生津不膩。配合甘草、粳米,可以幫助胃氣,防止石膏傷胃。若大便難解,加火麻仁、玉裏仁潤腸通便。

5.沙參四味散:沙參25g,甘草15g,紫草15g,蔥15g。將上述四種成分粉碎成細粉,混合均勻,分裝,每袋50克。產品為淡白色粉末;它嘗起來有點甜。功能清熱宣肺,止咳化痰。用於感冒咳嗽,肺熱咳嗽,痰中帶血,胸脅刺痛。口服,每次5g,壹天1-2次,小兒減量。

6.沙參提取液:沙參1000g .沙參以35%乙醇為溶劑進行滲漉,滲漉液達到生藥的5倍時,停止滲漉,回收乙醇,濃縮,過濾。測得稍澄清的濾液含量後,調整至每1ml含浸膏250mg,加入0.5%苯甲酸鈉,靜置8-10天,取上清液過濾。按總浸出物的方法,每1ml含總浸出物250mg,具有止咳化痰、清肺止咳的作用。用於治療肺氣虛、慢性氣管炎、肺氣腫、肺膿腫、肺結核、咳嗽、氣短、午後發熱、咯血等。口服,每次2-10ml,每日2次。

7.利咽合劑:沙參250克、桑葉75克、金釵石斛125克、射幹125克、蝴蝶37克、紫蘇125克、麥冬150克。將上述七味藥加水煎煮兩次,合並煎液,過濾,靜置。本品為淡黃色液體,味苦。靜置後,略有沈澱。取本品2ml,加入堿式酒石酸銅試液4-5滴,水浴加熱5分鐘,產生紅棕色沈澱。本品相對密度應不低於1.03。具有滋陰生津、清熱利咽的作用。用於慢性咽炎。口服,每次20ml,壹日兩次。

南沙參與北沙參抗癌應用的差異:

沙參沙參具有滋陰生津、清熱涼血的作用,配合腫瘤患者放化療使用,尤其適用於腫瘤晚期患者、血陰兩虛的肺癌患者、消化道腫瘤術後氣陰兩虛的患者,或放療傷陰致津燥的患者。

鼻咽癌:據潘明基報道,用扶正金聖湯(沙參、白術各65438±00g,麥冬、白茅根各65438±02g)治療鼻咽癌400例。)配合放療。5年生存率為57%,65,438+00年生存率為32%,減輕了放療時的短期副作用。

肺癌:據李等人用南沙參、生地、百合組成的肺復方治療原發性支氣管肺癌78例,癥狀改善,病竈穩定55例,腫瘤穩定率70%。徐紀平用沙參、麥冬、女貞子治療中晚期支氣管肺癌32例,並與化療作對照,結果65438±03例存活65438±0年和2年。

據報道,有人用養陰清肺法治療肺癌105例,用南沙參麥冬湯治療(南沙參15g,麥冬和白薇12g等。).咳嗽等癥狀明顯減輕,存活半年31例,1年內32例,兩年內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