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補肺稻米最宜、健脾小米最宜...補五臟、吃五谷,日常養生該懂得

補肺稻米最宜、健脾小米最宜...補五臟、吃五谷,日常養生該懂得

《黃帝內經》有雲:“五谷為養。”

“五谷”對應於“五臟”,“五臟藏有先天的五元之氣”,只有五谷皆食之,才能分別有益於五元氣的少耗失,如此才能使“五元之氣”與“五谷之精”同心同德地維護生命的 健康 ,否則,即使缺壹樣“谷精”,也會打破先後天之二氣的平衡,小則病,大則死矣。

稻米(大米),入脾經、胃經、肺經,具有 補中益氣、健脾和胃、滋陰潤肺、除煩止渴 的作用。古代 養生 醫家還倡導“晨起食粥”以生津液,因此,因 肺陰虧虛所致的咳嗽、便秘患者 可早晚用大米煮粥服用。經常喝點大米粥有助於津液的升發,可在壹定程度上緩解皮膚幹燥等不適。煮粥時若加點梨,效果更好。

(1)口臭或口腔潰瘍: 用碾碎的新大米50g,浸泡在500g冷開水中,每天漱口多次,可治療口臭或口腔潰瘍。

(2)消化不良: 陳久的倉米也是壹味中藥,叫陳倉米,即老米。它有補脾養胃、除煩止渴的作用,可治病後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食後脹滿、煩渴或泄瀉痢疾等癥。用稻谷生的谷芽,也是壹味中藥,可消食去脹。僅用大米配制的單方就能治很多疾病。

中醫認為,小麥性味甘平,能夠 補益脾胃、補木生火,間接補益心氣心血、止汗除蒸。 據《本草綱目》記載,古人認為“小麥秋種冬長,春生夏實,具四時中和之氣,故為五谷之貴。”

小麥善補心氣, 可治心情煩躁和“婦人臟躁”,即心血不足,表現為失眠多夢、心悸不安、呵欠連連、喜悲欲哭(相當於更年期綜合征)者,可用小麥與大棗、甘草同食;體虛自汗、盜汗者,宜用浮小麥(為未成熟的嫩麥,幹癟不飽滿,淘洗時漂浮於水面)與黃芪、大棗同煎湯服。

黑豆為腎之谷,味甘性平,黑歸脾經、腎經;中醫認為它具有 補腎強身、活血、利水、解毒、潤膚的功效,特別適合腎虛者, 經過發酵的黑豆補腎效果最佳。《本草綱目》說:常食黑豆,百病不生。

黑豆蛋白質含量為49.8%,居眾豆之首,有“豆中之王”的美稱。黑豆營養全面,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 有活血、利水、祛風、解毒之功效; 黑豆中微量元素如鋅、銅、鎂、鉬、硒、氟等的含量都很高,而這些微量元素對延緩人體衰老、降低血液黏稠度等非常重要;黑豆皮為黑色,含有花青素,花青素是很好的抗氧化劑來源,能清除體內自由基,尤其是在胃的酸性環境下,抗氧化效果好,養顏美容,增加腸胃蠕動。

食療方:黑豆烏雞湯。

(1)材料:黑豆150g,何首烏100g,烏雞1只,紅棗10枚,生姜5g,精鹽適量。

(2)做法:將烏雞去內臟,洗凈備用。先將黑豆放入鐵鍋中幹炒至豆衣裂開,再用清水洗凈,晾幹備用。何首烏、紅棗、生姜分別洗凈,紅棗去核,生姜刮皮切片,備用。鍋中加適量清水,用猛火煮沸,放入黑豆、何首烏、烏雞、紅棗和生姜,改用中火繼續煲約3小時,加入精鹽適量、湯成。

(3)功效: 補血養顏、養心安神、烏發。

小米具有 健脾和胃、補益虛損 之功效,因此,有溫補作用的小米對脾胃虛寒的人無疑是良藥。 脾胃虛如腹瀉者 ,用新鮮的小米煮粥,取上層米油以養脾取效。

食療方:小米南瓜枸杞粥。

(1)材料:南瓜250g左右,小米120g,枸杞子適量。

(2)做法;將南瓜去皮去籽,切成小塊。枸杞子、小米洗凈備用。鍋裏加適量水,大火燒開,放入南瓜和小米。再次開鍋後轉小火。煮至粥黏稠,臨出鍋放入枸杞子即可。

(3)功效: 安神解毒,補氣強精,滋補肝腎。 保護胃黏膜,提高免疫力,保健視力等。

高粱具有 養肝益胃 的作用。

滋補吃法:把高粱面炒壹炒,具有 收斂止瀉 的功效,有慢性腹瀉者可以持續吃壹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