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雲南的20種特色小吃

雲南的20種特色小吃

雲南的20種特色小吃

我覺得地方特色小吃,是能夠促進人們去了解壹個地方特色的橋梁。各地有不壹樣的特色小吃,香港有咖喱魚蛋,西安有肉夾饃,杭州有各式各樣的糕點。雲南有什麽呢?雲南最不缺的就是美食,小吃更是在美食界占據了壹席之位,小吃憑借類別之多,口味之廣征服了眾多吃貨的小心心。今天就給大家盤點盤點雲南哪些不為人知的小吃!

雲南的20種特色小吃 1

壹、折耳根豆腐

壹般是壹個小販用自行車托著壹個烤箱,烤箱裏是有炭火,豆腐在上面燒熟以後,再將拌好的蔗根放進豆腐裏,豆腐非常嫩,滋味妙不可言。文化巷雪兒泡菜對面有個小攤賣了很多年,味道不錯!

二、青蛙爬石板

綠綠的蠶豆瓣鑲嵌在糯白的糯米面糕上,就像青蛙趴在了石板上,用油煎好後外酥裏嫩,沾糖或鹽食用,不沾也很好吃!

三、俠辣

怒族人不僅愛飲酒,而且也善於用酒做出各種美味的食物,"俠辣"和"鞏辣"就是貢山境內的怒族的珍饈。"辣"是"阿辣"的簡稱,意為燒酒。"俠"的意思是肉,因此"俠辣"就是"肉炒的酒"。

四、過江餌絲

過江餌絲和是雲南的地方小吃 ,源自大理州的巍山縣,過江餌絲是將烹煮好的餌絲和扒肉等啄襝分叼盛入輛個湯碗中,吃的時分扒肉的湯碗裏食用。其香氣四溢、不油不膩,味滇矮佳,口感尢甚。

五、帕哈煎雞蛋

帕哈其實就是臭菜,傣族地區叫法。煎雞蛋味道非常獨特,也很香!

六、過手米線

過手米線是阿昌族最中意的食品。阿昌族過手米線是用上好的米制成潔白的絲狀,再把鮮肉燒烤成半熟後切剁成細塊,佐以粉腸、鹽、辣子、花生、芝麻、豆粉、酸水等料,攪成糊狀即可。

吃時因需先取壹團米線置於手心,然後將拌料放在米線上食用,由此而得名"過手米線"。倘若有野味制成的拌料,那味道則更是鮮美了。不少客商、"老外"到此,品嘗壹番後都咂嘴咂舌地贊嘆:絕代佳肴!

七、壇子雞

壇子雞是雲南騰沖著名的漢族小吃,源於明末,興於清初,相傳與明朝末代皇帝永歷皇帝有關。由瓷壇(或特制砂鍋)燜制工藝和神秘的宮中藥物融合騰沖當地原材料配制而成。

其色金黃玉潤,晶亮養眼,其色純正持久,不悶不膩,入口細品,皮脆肉嫩骨酥,滿口溢香。壇子雞還因為中藥秘方的鹵制,有活血舒筋,清肺、健胃之功,尤為適合老人和小孩。

八、喜洲粑粑

喜洲粑粑是著名歷史名城喜洲的壹種特色小吃。主要原料為面粉。口味有甜、鹹兩種。制時皆用上下兩層炭火,上層炭火為猛火,下層炭火為文火。

在做好的面胚上刷上豬油之後入鍋烘焙,在烤制過程中繁復刷幾次油脂,烤香直至烤酥。喜洲粑粑外皮香酥而內在綿軟,倍受人們喜愛,且層次分明,宛若蒼山十九峰十八溪,實為美色可餐。

九、潑水粑粑

每逢潑水佳節,傣族家家戶戶都要做潑水粑粑。其做法是選用上好糯米水磨成吊漿粉,加入適量紅糖,將吊漿粉與紅糖糅合成粉團狀,後用采來的芭蕉葉,葉上抹上豬油,將粉團包好壓成長條形即可上蒸籠。

十、石板粑粑

石板粑粑是貢山縣獨龍族、怒族的古老食品。古就古在石板當鍋,攤入面漿烙制而成。這種石板是在貢山縣丙中洛鄉青拉筒附近出的壹種石板,把它當鍋,放在火塘三腳架上烙粑粑吃,不用放油,粑粑也不會粘在石鍋上,烙出來的`粑粑特別泡,味道也特別香。

雲南的20種特色小吃 2

壹、狀元粑粑

在石林縣城裏,有壹家不起眼的小店,與其說是店,不如叫小攤.經營小攤的是壹對年邁的老夫婦,做的是蕎麥面的烤餅,本地人稱之為“狀元餅”!在石林本地人氣很高,味道也很不錯,有甜鹹兩種口味。已經做了37年了!

二、乳扇

雲南十八怪”有壹怪為“牛奶做成扇子賣”,這說的便是乳扇。乳扇其實是壹種奶酪,由牛奶制成,半透明狀,光滑油潤,片狀成卷,吃法很多種,生吃、幹吃、涼拌、燒烤、油炸著吃皆可!

三、米灌腸

米灌腸是麗江特有的壹種風味食品。它是由豬血、米飯及各種香料,按照壹定的配比拌在壹塊兒,然後灌入加工過的豬腸子而制成的米飯腸。

四、酥油茶

香格裏拉~酥油茶是藏族人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必需品。酥油茶既能產生很大的熱量,喝後可禦寒,又能起生津止渴的作用。許多沒有喝過酥油茶的人,第壹次品嘗會覺得異味難當,而咬咬牙喝過幾次之後,便會真切地品味其流香滿口,余味修長的妙處。

五、奶渣

香格裏拉奶渣與酥油相伴而生,從牛奶中提制而成。奶渣白色、味酸,具有極強的消化作用,用酥油煎奶渣加紅糖而成的煎奶渣是藏家人待客常用的壹道菜。

六、琵琶肉

香格裏拉壹種用傳統腌制方法制作而成的肉品。琵琶肉的制作歷史悠久,保存時間長,若不切開,三、四年不變味。琵琶肉肉色透明,色鮮味香,風味獨特,是迪慶藏族、彜族等待客及家用的上等佳肴。

七、松花糕

騰沖松花糕最出名的是和順古鎮藺大媽所有做出來的松花糕,使用的松花和豆沙,都是新鮮的,不含防腐劑和色素。

八、鍋巴油粉

油粉也稱鍋巴油粉、豌豆粉,是大理地區非常有名的特色小吃,因裏嫩外鮮發亮如油而得名,具體產生年代不詳。

油粉的制作工序比較繁雜,主要有如下流程,精選豌豆、磨面、篩粉、煮、澄、燉、烙鍋巴等。因其色鮮、質嫩、味美、價廉等特點廣受當地消費者喜愛,也越來越受到遊客行人的歡迎。

九、雞豆涼粉

雞豆涼粉,麗江特產的壹種涼粉小吃。涼粉外表呈現黑色,所以人們又稱之做“黑涼粉”。

十、橄欖樹皮剁生

這道菜是拉祜族人家過年殺豬時家家都必做的壹道菜,可以說這是拉祜族飲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壹道菜。從山上砍來滇橄欖樹,除去枝葉後,用破碗片刮去銀白色的外層後再刮取裏面肥厚的樹皮。

橄欖樹皮用米湯去除苦澀味後用刀剁細,然後再放入烤至八分熟的裏脊肉、香料等再剁壹次。最後放入熟烤切成薄片的豬肝和豬皮,再放入火灰煨香煨糊的糊辣椒粉、鹽等調料拌勻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