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區很多小學都面臨著擴班。
2014小學新生入學恰逢“金豬”和“福娃”疊加。2007年9月1之後出生的“金豬”寶寶,與2008年8月31之前出生的“奧數”寶寶,共同構成了今年的小學新生陣容。
“金豬”和“福娃”的結合,讓很多小學感受到了招生的壓力。“光是區片就已經有159本地學生報名了。這是四節課。”青島市燎原路小學校長王寧告訴我,該校六年級今年畢業兩個班,但當地新生要招四個班。
“去年學校也是兩個班畢業,新招了四個壹年級的班。”王寧說,不斷的擴班已經挑戰了學校的容量極限,壹個音樂教室今年要改成教室。
王寧2013到青島市燎原路小學任校長。6年前,她是青島市華川路小學的校長,見證了市北區東方小學的變化。“我剛去華川路小學的時候,全校學生加起來有400多人。我走的時候已經接近900了,數字翻倍了。學校周圍有許多高樓。”
從教育局公布的數字也可以看出城市小學的擴班壓力。2014年青島三區小學招生預計22300人,而青島三區初中招生只有15900人。因為我國目前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在青島市區,小學畢業生基本都是通過電腦派位、統籌派位的方式集體進入初中。所以初中招生人數相當於小學畢業生。相比市內三區初中招生15900人,多了6400人,按照壹所小學45人的班級規模,相差差不多142個班。
有些大壹新生不小心進了熱門學校。
“我們區的孩子本來上的是市南實驗小學,今年意外上了嘉峪關學校。”家住湛山的紀女士說,孩子今年上小學,原本想按部就班地把孩子送到市南實驗小學,沒想到天上掉下壹個“餡餅”。
今年從市南實驗小學到嘉峪關學校不止壹個緩沖區。市南中學的小學壹直是家長購買學區房的絕對熱點。學區房的充分發展,也使得壹些中國小學的招生人數激增,緩沖區相對較多。有些小學壹邊接收其他小學的學生,壹邊把本區的部分學生緩沖到其他小學。“國內某小學四個班畢業,找到了七個班的新生。他們只能去國內的另壹個學校,然後這個學校人太多,就把自己學區的壹些學生搬到另壹個小學。”市南教育局壹名工作人員告訴。
市南區東部,寧夏第二小學的壹部分,今年臨時緩沖到新昌路小學。采訪了解到,寧夏第二小學近年來越來越受到家長的認可,區內招生人數不斷增加。今年可以分配學生出國。
"今年的區域調整不是永久性的,而是壹個緩沖區."對於緩沖區的設置,市南教育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市南緩沖區的設置是基於2014年的生源情況,只在當年有效,並不作為以後招生的依據。所以家長不要把緩沖區作為購買學區房的標準。“例如,在城市的南部有壹所學校。可能今年區裏的學生比較少吧。那是因為該區有兩個大型拆遷區。將來壹旦搬回來,學校壓力就大了。”
學區調整方便學生就近入學
為緩解2014“金豬”重疊“福娃”帶來的入學壓力,市南區在提前對適齡兒童進行調查的基礎上,在保持學區不變的前提下,首次建立了學區緩沖區。對於壹些學生特別滿的小學來說,學區內的壹些區域被用作緩沖區,緩沖區內的學齡兒童與其他人相對較近。
市北區和李滄區的小學招生區域今年也有所調整。市北區小學招生區域調整涉及臺東劉璐小學和平安二小的小學。市北教育局壹位工作人員表示,今年對片區片的調整,更多的是對學區的優化。區裏確實想通過調整區片讓學生入學更方便,比如至少上學不橫穿主幹道,但由於適齡學生分布很不均勻,很難實施。有的小區,可能壹個門離小學很近,適合這個小區的學生,但是整個小區太大,學生太多。如果把這個小區的學生納入這個小學,這個學校根本無法接收,可能要按照相對就近的原則,把這個小區的學生安排到另壹個小學,路可能會長壹點。
2014李滄區多所小學也將進行調整。調整的主要原因是李滄區將新建壹批學校並投入使用。從李滄區教體局獲悉,2014下半年,李滄區將開辦青島鐵路北站九年義務制學校、灣頭區小學、文昌小學、上王埠區小學、棗山路區小學、中老路小學等6所學校,全區學區範圍將相應調整。
入學壓力大,外地孩子報到證嚴格。
“今年青島本地學生的招生壓力非常大,所以各區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招生都相當嚴格。”市區壹個教育部門的工作人員告訴我,今年接收市內各個區的學生真的太難了。農民工子女太多的話,真不知道怎麽安排。
以市南區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登記為例。今年需要提交的文件包括市南區居住證;青島市房屋租賃登記證;市南工商營業執照或市南勞動合同、社會保障卡、青島市就業登記表;家庭戶口本;適齡兒童父母的身份證;預防接種證、幼兒園評估手冊、健康證明或體檢證明、出生證明、兩張壹寸照片等材料。
“文件越來越多,沒有辦法。假證太多了。”這位工作人員無奈地說,如果讓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不受任何限制地報名,青島的教育肯定難以承受。門檻定了以後,做假證的家長太多了。今年有中介在報名學校做假證。父母進去登記缺材料,出門有中介說可以辦。“以前看勞動合同就可以了。今年還要看社保卡,因為社保卡的真偽可以在網上查,造假難度更大。”
這位工作人員告訴我,每年農民工子女報名的時候,看的都是那些和父母在壹起的孩子。他們個人都希望有學校安置他們。但從工作的角度,他們必須嚴格審核,根據條件控制人數。
目前,青島市三個區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報名工作也已經結束,各區正在進行最後的材料審核。壹些持偽造證件的孩子可能面臨回老家上學的情況。
擇校嚴禁為自然錄取鋪路?
今年青島高級中學正式取消了選調生政策,與高中不同。義務教育階段的小學和初中,長期不允許擇校。但由於部分熱點小學有空余學位,青島小學這幾年的擇校情況還是有些存在的。2014,小學招生,隨著各級教育部門發布的嚴禁擇校令,擇校似乎真的被禁止了。
“目前熱點學校的辦學規模基本超過了建校時的設定。壹個系有六七個班,班級規模是上限。分享其他學校的同學也很努力。”某小學的園長說,這幾年熱點學校承擔了很多本不該承擔的責任,學校和老師也很累。如果能把擇校禁令執行到底,熱點學校可以不那麽擁擠,甚至可以小班授課,對提高教學質量更有利。
對於更多的普通小學來說,希望擇校禁令最終能被禁止。壹個小學校長跟我說,他的學校比較壹般,不是熱點。往年有些好孩子不會留在這壹帶,但這兩年留守的孩子越來越多,整個感覺都不壹樣了。如果擇校壹直嚴格,那麽各個學校的生源會進壹步均衡,教育質量會提高,反過來會進壹步遏制擇校行為。那樣,家長可以更自然地讓孩子在家門口附近上學。
“如果不擇校,可以平衡校際間的學生數量,但當學生絕對數量達到壹定程度,新學校跟不上時,就會出現學生沒地方上學的問題。”采訪中,有教育工作者表示,青島南部和北部都有小學,就是規劃的學校都被耽誤了,比如南部的澳門路小學,北部東部的壹些規劃小學。他們計劃了很久,但沒有建成。
在全市三個區中,李滄區的新學校建設速度比較快,但李滄區教育部門的工作人員也有自己的煩惱。“新學校建成後,要重新劃分學區,但很多家長不想去新學校,就想留在老學校。其實新學校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都不比老學校差,只是需要壹段時間來打通家長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