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什麽是生物類黃酮?有什麽作用?

什麽是生物類黃酮?有什麽作用?

生物類黃酮,即維生素P,是植物的次生代謝產物。它們不是單壹的化合物,而是許多具有相似結構和活性的物質的總稱,被稱為生物類黃酮,因為它們大多是黃色的。主要的維生素P化合物有黃酮類、蘆丁、橙皮苷等,屬於水溶性維生素。維生素P中的“P”是指通透性(意為滲透性)。因為它最初是從檸檬中分離出來的,其化學本質是黃烷酮,所以也被稱為生物類黃酮。生物類黃酮是指壹系列C6-C3-C6化合物,其中兩個苯環(A環和B環)通過中心三碳鍵相互連接。主要指以2-苯基色酮為母核的化合物。

天然生物類黃酮大多是其基本結構的衍生物,大多以糖苷的形式存在。除了常見的O-糖苷外,還有C-糖苷,如葛根素。在植物中已經發現了5000多種生物類黃酮,但是已經發現這些生物類黃酮中的壹些顯示出生物活性,而壹些則由於它們的結構不同而沒有。壹般認為生物類黃酮分子中心的α和β-不飽和吡喃酮是其各種生物活性的關鍵。環A、B和C上的各種取代基決定了不同生物類黃酮的特定生理功能。

黃酮類化合物廣泛分布於植物界。目前已發現的天然黃酮類化合物有2000多種,黃酮類化合物最集中的是被子植物,包括豆科、薔薇科、蕓香科、傘形科、杜鵑花科、報春花科、唇形科、玄參科、馬鞭草科、菊科、蓼科、鼠李科、冬青科、桃金娘科等。常用的含黃酮類中藥包括槐花、黃芪、葛根、陳皮、枳實、銀杏葉、山楂、菊花、野菊花、淫羊藿、射幹。然而,動物和人類飲食中的豆類黃酮類化合物更多。主要是大豆異黃酮及其苷類。

水果中生物類黃酮的來源有蘆丁(蕎麥的含量很高,苦蕎的含量是普通蕎麥的10倍以上)和橙皮苷,主要存在於柑橘類水果中。最好的食物來源是野薔薇果、蕎麥葉、柑橘類水果、漿果、花椰菜、櫻桃、葡萄、木瓜、哈密瓜、李子、茶、紅酒和西紅柿。黃瓜還含有特殊的生物類黃酮,可以阻止致癌激素與細胞結合。

維生素P的主要作用是維持毛細血管壁的正常通透性。沒有它,毛細血管壁的通透性就會增強,所以也叫通透性維生素。在自然界中,生物類黃酮中所含的維生素P常與維生素C***壹起存在,以防止維生素C被氧化破壞,增強維生素C的作用,在它的“保護”下,人體不會無緣無故地消耗維生素C。人體壹旦發生壞血病,就被認為是這兩種維生素缺乏的結果。因此,維生素P在臨床上被用於預防和治療壹些由於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引起的疾病。除了臨床醫學研究領域,生物黃銅中所含的維生素P成分也廣泛應用於護膚品、原液和化妝品中。

生物類黃酮的主要作用

1.

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的作用。

2.

抗血栓形成、心腦血管保護、抗腫瘤、抗炎和抗菌作用。

3.

解酒,保肝等功能。

4.具有清熱解毒、祛風除濕、強筋骨的功效。

5.調節免疫力的作用

黃酮類化合物能增強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和體液免疫功能。

6.女性抗更年期綜合征

更年期婦女綜合征是由於絕經後卵巢雌激素分泌減少引起的。由於雌激素水平的降低,這個階段的女性會出現很多不舒服的癥狀,其中大部分屬於交感神經系統的改變,如面部潮紅、心悸、多汗、偏執、易怒等。黃酮類化合物在體內的生物活性雖然只有內源性雌激素的10-3 ~ 10-5倍,但具有巨大的濃度優勢,可以達到內源性雌激素的103倍。正確使用不僅可以緩解上述更年期癥狀,還可以避免長期性激素治療帶來的子宮和乳腺病變的潛在危險。

7.抗菌、抗炎和抗過敏作用

黃酮類化合物中含有多種抗菌成分,對細菌有廣泛的抑制作用。0.005%遊離異黃酮能抑制真菌的活性,其抗菌活性仍隨其濃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濃度超過0.1%後,濃度的增加不再有明顯的協同作用。

8.抗病毒效果

黃酮類化合物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已經得到醫學界的肯定。

9.抗氧化效果

生物類黃酮也是非常有效的抗氧化劑;能與有毒金屬結合並排出體外。

目前,生物類黃酮被廣泛用於治療毛細血管脆性、牙齦出血、靜脈曲張、痔瘡、撞傷、勞損、血栓等疾病,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