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凜冬中的選擇?螞蟻金服、京東等巨頭去金融化

凜冬中的選擇?螞蟻金服、京東等巨頭去金融化

日前,京東金融低調更名,由“京東金融”悄然改為“京東數科”。更像是塵埃落定,這似乎意味著互金巨頭去金融化的無可挽回。事實上,此前包括螞蟻金服在內的互聯網金融巨頭們,已經在多種場合多次表達過“去金融化”的意圖,而且也能看到實質性的推進腳步。為什麽要放棄已經攻下的城池,轉而做配角,甘願輔助金融機構做服務?這種戰略上的調整,會催生壹些嶄新的模式嗎?新的模式最終又將通往何方?這些都是非常值得探究的問題。 日前,京東金融低調更名,由“京東金融”悄然改為“京東數科”。作為備受矚目的互聯網金融巨頭,京東金融以壹種十分靜默的方式,坐實了自己改弦更張的決心。

更像是塵埃落定,這似乎意味著互金巨頭去金融化的無可挽回。事實上,此前包括螞蟻金服在內的互聯網金融巨頭們,已經在多種場合多次表達過“去金融化”的意圖,而且也能看到實質性的推進腳步。

為什麽要放棄已經攻下的城池,轉而做配角,甘願輔助金融機構做服務?這種戰略上的調整,會催生壹些嶄新的模式嗎?新的模式最終又將通往何方?這些都是非常值得探究的問題。

大氣候下的普遍收縮

最先宣布不做金融的,是螞蟻金服。2017年3月,螞蟻金服在北京高調宣布定位轉移,“未來只做tech(技術),幫金融機構做好fin(金融)”。

而稍後表態的京東金融,則否定得更加徹底。2017年底,京東金融CEO陳生強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們從根本上就沒想做金融”。

這種急轉直下並非只發生在互金領域。在互聯網金融巨頭紛紛表態,要跟金融撇清關系的同時,把產融結合同樣搞得如火如荼的產業巨頭們,也出現了相似的情形,釋放著相近的信號。

恒大集團官網的簡介,也早已從“恒大集團是以民生地產為基礎,金融、健康為兩翼”,悄然變成“以民生地產為基礎,文化旅遊、健康養生為兩翼”。金融消失了,如同從未出現。

事實上,自2009年金融自由化開啟以後,互聯網巨頭和產業巨頭,對於金融,幾乎有著如出壹轍的雄心。

在2017年工作會議上,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表示,2017年恒大金融集團的目標是實現參股、控股銀行、保險、證券、信托、公募基金、互聯網金融等金融牌照。同樣是在2017年的開年大會上,劉強東在誇贊過京東金融現有業務之後,同樣勾畫了與許家印相似的未來圖景,劉強東說,“在未來,京東金融不僅僅會有現在這些金融產品和服務,很快,我們將會進入證券、 征信 ,包括銀行,總有壹天我們會申請自己的銀行,或者控股壹個銀行,這樣我們才能夠為我們的用戶提供全金融的服務。”

但這些期望,隨著監管的不斷收緊,都只能擱置,或者避而不談,或者完全否認。無論是互聯網巨頭拓展金融,還是產業巨頭進軍金融,雖然各自的原生行業不同,但都處於同樣的大氣候下,所以,他們幾乎在同壹時點入場,最後也在相近的時點離場。

聲稱不做金融背後的復雜心態

但具體到互聯網金融巨頭們,雖然同樣是聲稱不做金融,但背後的心態可能又有所不同。

盡管螞蟻金服壹再表明不做金融,但央行依然將其納入了大型金控集團模擬監管試點企業。能夠被選中作為試點,已經不是具體的某種金融業務的事情,而是在監管眼中,螞蟻金服已經具備影響整個金融行業的系統重要性。

對此,螞蟻金服又壹次強調了自己的技術屬性。據媒體報道,螞蟻金服壹位內部人士曾對監管建議,“螞蟻金服平臺上的這些產品和大量合作機構,跟螞蟻金服並沒有資本關系,螞蟻提供的就是技術服務。即便是少數持股的金融機構之間,也並未發生關聯交易風險,建議應與傳統金控集團區別監管。”

據財新報道,有分析認為,螞蟻金服之所以如此解釋,主要是因為,壹旦螞蟻金服被納入金融控股公司模擬監管試點,在目前強監管的背景下,很可能意味著,以後將大幅增加合規成本,比如最直觀的增加資本金、加強相關信息披露以提高透明度等等。

相比之下,京東金融又是另壹種情況。京東金融所拿到的金融牌照,遠不如螞蟻金服齊全,並且隨著金融監管持續收緊,也已經錯過了拿牌照的最佳時機。

有業內人士稱,事實上京東壹直都有牌照焦慮,在申請牌照壹事上也並非不積極,原因主要是監管方面對其實際能力存在質疑,因而含金量最大的銀行、基金等“大牌照”,壹直沒有獲得。

在現狀不如意,前路又暫時不通的情況下,轉型數據科技公司,似乎是更好的選擇。據美利金融劉雁南分析,由於金融行業的周期性波動,以及金融業務無法逾越的增長規律,導致金融機構的估值水平,通常遠低於互聯網科技公司。

分拆之後的京東金融,“即將單獨上市”的消息壹直不斷,那麽,從估值和上市角度考慮,宣稱自己是壹家科技公司,當然是更討巧的,雖然從營收數據上來說,京東金融本質上仍然是壹家金融公司。

打開大門放金融機構進來

不過,無論是出於何種動機而選擇去金融化,我們確實看到了轉型已經在進行。

互聯網金融巨頭去金融化,專註於金融科技,就如他們自己所說的“以金融科技賦能金融機構”,目前能看到的具體操作方式,概括來說,主要是互金巨頭開放自己的平臺,接入金融機構的產品或者資金,自己從中做壹些風險控制工作,或者僅僅是起到壹個導流作用,和金融機構分享自己的用戶。

螞蟻金服2017年6月開放財富號,邀請銀行、基金、保險公司入駐,就是與金融機構分享自己的流量。而今年5月份,余額寶也正式接入了其他基金公司的產品,除了自家的天弘基金,還有博時、中歐、華安、國泰等眾多其他基金公司的貨幣基金,這是在自己的平臺上接入金融機構的產品。

螞蟻金服另外兩個信貸類產品 花唄 和 借唄 ,也已經引入了消費金融公司和銀行等持牌金融機構,同樣是在開放自己的用戶,讓金融機構提供放貸資金,螞蟻金服在中間做風控、 催收 等工作。

京東金融也基本是以同樣的方式為金融機構服務。近期,京東金融已經內測壹年之久的零售信貸平臺“借錢”隆重推出,並且還被放在了京東APP首頁的位置進行推送。“借錢”板塊實質上就是壹個 貸款 超市,其中主要聚合了來自持牌金融機構的信貸產品,包括多家消費金融公司和銀行。

而京東金融的現金貸業務——金條,也同樣引入了銀行作為合作方,目前可以看到,京東金條的資金方,除了京東旗下的壹家互聯網小貸公司,還包括徽商銀行、上海銀行、西安銀行等合作方。

總的來說,目前階段,互金巨頭們引入金融機構,模式主要是互金巨頭開放自己的平臺和用戶,接入金融機構的產品和資金,並運用自身金融業務實操所積累的數據沈澱,在對接過程中做風控工作。

凜冬已至 只要活下去就還有希望

所以,主要的場景仍然是在互金平臺這壹方。那麽作為“被賦能”的對象,銀行等金融機構那壹方,其實擁有著體量更大的存量業務,對於這個更廣闊的空間,互金平臺的金融科技是否已經開始涉足,又有多大的施展空間?

在互聯網金融迅猛發展的同時,中國銀行業對金融科技也日益重視,在近期密集發布的上市銀行半年報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幾乎每家銀行都有談金融科技。但據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觀察,銀行業的金融科技轉型,走的仍是跟隨戰略,理論上,有互金機構的探索在前,銀行跟著學就是了,戰略上清晰,只要執行得力,就不難見效果。不過,很多事情都是說起來容易落地難,真正落地的時候,往往是另壹回事。銀行的金融科技轉型,目前仍是品牌宣傳的意義大於實質的進展。

既然銀行的金融科技進展遲緩,那麽互金巨頭們的金融科技似乎就大有可為。我們也看到,早在2017年,互金巨頭BATJ已經悉數分別與四大行“工農中建”高調聯姻。從發布的信息來看,合作的範圍和模式囊括了方方面面。從比較抽象的大數據、雲計算,到比較具體的打通信用體系、信用卡線上開卡業務等等,這些也都代表著金融科技未來的發展方向,也具備可操作性。

但事實上,互聯網公司與銀行的基因大不壹樣,互聯網公司具有高度的靈活性,所以可以很快接入銀行的產品和資金。而銀行作為持牌的金融機構的保守性,以及其系統內部的復雜性,卻很難在自己的系統中嫁接互金巨頭們的金融科技手段,即便可以,也通常需要壹個漫長的過程,耗費大量的成本。

這樣的成本,或許是僅以技術服務立身的金融科技公司難以承受的。而且,從直接開展金融業務,到退居配角幫助金融機構做金融業務,其盈利能力很可能要打折扣。

以螞蟻金服的借唄引入合作銀行之後的分潤模式為例,據了解,借唄的分潤模式主要是由提供資金的銀行收取貸款費用,螞蟻金服再從中獲得固定比例的收益,雖然各家略有不同,但螞蟻金服獲得的收益壹般在30%左右。

借唄的平均日利率大約為萬分之四,折合成年華利率約為14.6%,螞蟻金服分到其中的30%,也就是年化4%左右,其余的10%被合作銀行拿走。而相對於之前螞蟻金服通過ABS的方式,為借唄籌集資金,螞蟻金服的獲利是大打折扣的。通過ABS獲取資金的成本大約5%左右,現在與銀行合作之後,資金成本翻倍了,螞蟻金服的盈利也隨之縮減壹半。

當然,在金融監管趨嚴之後,螞蟻金服未必能夠再像以前壹樣低成本獲取資金,在這種情況下,引入銀行資金,也未嘗不是壹種好的選擇。再者,如果能夠把交易量做得足夠大,也同樣可以彌補客單價的縮水。

但在轉型的變動中,其實壹切都已經變得難以預料。不過,既然凜冬已至,轉型肯定是無可避免的了,但只要能夠活下去,就仍然有希望。四季輪回,周期總會過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