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城有南園、北園二處,油菜花開時我們要去遊玩歡聚。苦於附近沒有酒家飲店,只好攜帶食品盒而去。對花冷飲,極無趣味。有的商量在就近尋找飲酒地方,有的建議看完花返回來飲酒,但是都覺得不如對著花趁熱飲酒痛快。大家商量未定,蕓則笑著說:明日只要各自掏出買酒錢,我自會挑著爐火過來的。家也都笑著說:可以!
朋友們走後,我問:妳果然自己挑著爐火去麽?蕓說:不是的,妾看見市場上有賣餛飩的,他們都挑著鍋碗、爐火,無不齊全,咱們為何不雇傭他們去?妾先將烹調的菜肴準備周全,到了油菜地後再下鍋,這樣趁熱喝茶、吃酒菜,不是都可以方便了?我說:酒菜固然是方便了,可煮茶卻缺少烹煮的工具呢!蕓說:帶壹個砂罐去,用鐵叉串在罐的把柄上,拿去鍋後懸掛爐竈上,加柴火煎茶不是也方便了?我鼓掌稱好。
街頭有個姓鮑的人,靠賣餛飩為業,我們用壹百錢雇傭他,約定明日午後在油菜地見面,姓鮑的答應了。第二天,看花者都到齊了,我將事情緣由告訴了他們,大家都表示嘆服。飯後***同趕去,並帶上坐墊,在南園選擇柳蔭下團團圍坐。先是烹茶,喝完之後再暖酒做菜。當時風和日麗,遍地油菜花壹片金黃,看花者青衫紅袖,行走於田間小路上;蜂蝶亂飛,令人不飲自醉。繼而酒肴皆熟,大家便坐地大嚼起來。頃刻,杯盤狼藉,各位都已陶然,`或坐或臥,或歌或嘯。紅日將要落山時,我又想吃粥了,姓鮑的立即去買米來煮,吃飽了才回去。此時,蕓問各位:今日之遊,都快樂麽?大家都說:今天如沒有夫人獻計獻策出力,就達不到這種快樂開心的效果!事後,大家都笑著分散了。
2. 文言文 浮生六記.閑情記趣 中的 蘇城有南園等城有南園、北園二處,菜花黃時,苦無酒家小飲,攜盒而往,對花冷飲,殊無意味。
或議就近覓飲者,或議看花歸飲者,終不如對花熱飲為快。眾議未定,蕓笑曰:“明日但各出杖頭錢,我自擔爐火來。”
眾笑曰:“諾。”眾去,余問曰:“卿果自往乎?”蕓曰:“非也。
妾見市中賣餛飩者,其擔鍋竈無不備,盍雇之而往?妾先烹調端整,到彼處再壹下鍋,茶酒兩便。”余曰:“酒菜便矣,茶乏烹具。”
蕓曰:“攜壹砂罐去,以鐵叉串罐柄,去其鍋,懸於行竈中,加柴火煎茶,不亦便乎?”余鼓掌稱善。街頭有鮑姓者,賣餛飩為業,以百錢雇其擔,約以明日午後,鮑欣然允議。
明日看花者至,余告以故,眾鹹嘆服。飯後同往,並帶席墊,至南園,擇柳蔭下團坐。
先烹茗,飲畢,然後暖酒烹肴。是時風和日麗,遍地黃金,青衫紅袖,越阡度陌,蝶蜂亂飛,令人不飲自醉。
既而酒肴俱熟,坐地大嚼。擔者頗不俗,拉與同飲。
遊人見之,莫不羨為奇想。杯盤狼藉,各已陶然,或坐或臥,或歌或嘯。
紅日將頹,余思粥,擔者即為買米煮之,果腹而歸。蕓問曰:“今日之遊樂乎?”眾曰:“非夫人之力不及此。”
大笑而散。貧士起居服食以及器皿房舍,宜省儉而雅潔,省儉之法曰“就事論事”。
余愛小飲,不喜多菜。蕓為置壹梅花盒:用二寸白磁深碟六只,中置壹只,外置五只,用灰漆就,其形如梅花,底蓋均起凹楞,蓋之上有柄如花蒂。
置之案頭,如壹朵墨梅覆桌;啟盞視之,如菜裝於瓣中,壹盒六色,二三知己可以隨意取食,食完再添。另做矮扁圓盤壹只,以便放杯箸酒壺之類,隨處可擺,移掇亦便。
即食物省儉之壹端也。余之小帽領襪皆蕓自做,衣之破者移東補西,必整必潔,色取暗淡以免垢跡,既可出客,又可家常。
此又服飾省儉之壹端也。初至蕭爽樓中,嫌其暗,以白紙糊壁,遂亮。
夏月樓下去窗,無闌幹,覺空洞無遮攔。蕓曰:“有舊竹簾在,何不以簾代欄?”余曰:“如何?”姜曰:“用竹數根,黝黑色,壹豎壹橫,留出走路,截半簾搭在橫竹上,垂至地,高與桌齊,中豎短竹四根,用麻線紮定,然後於橫竹搭簾處,尋舊黑布條,連橫竹裹縫之。
偶可遮攔飾觀,又不費錢。”此“就事論事”之壹法也。
以此推之,古人所謂竹頭木屑皆有用,良有以也。夏月荷花初開時,晚含而曉放,蕓用小紗囊撮條葉少許,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韻尤絕。
——————————————————————註釋[1]端整:原指人長相端莊。《金史·睿宗貞懿皇後傳》:“容貌端整,言不妄發。”
這裏指陳蕓把各種菜肴順好。[2]黃金:金黃,此處指油菜花。
[3]青衫紅袖:指男女。青衫,舊時普通男子的著裝。
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紅袖,婦女的艷色衣袖。
白居易《宅西有流水墻下構小樓偶題五絕句》:“霓裳奏罷唱《梁州》,紅袖斜翻翠黛愁。”[4]越阡度陌:在田間小路上行走。
《說文新附》:“路東西為陌,南北為阡。”[5]陶然:舒暢快樂的樣子。
白居易《與夢得沽酒閑飲且約後期》:“更待菊黃家醞熟,***君壹醉壹陶然。”[6]嘯:撮口作聲,打口哨。
《說文》:“嘯,吹聲也。”《詩經·召南·江有汜》:“不我過,其嘯也歌。”
[7]頹:落下。陶宏景《答謝中書》:“西日欲頹,沈鱗競躍。”
[8]移掇:挪動。掇,挪,搬取;端,用雙手拿或端。
《水滸傳》第三十五回:“話說當時宋太公掇個梯子上墻來看時,只見火把叢中約有壹百余人。”[9]端:事物的壹頭或壹方面。
清·林嗣環《口技》“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壹端。”[10]良有以也:確實有道理。
以,原因;緣故。《詩經·國風·邶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11]天泉水:舊指以雨水和冬雪等來代替飲茶用水的,稱之為“天泉水”。
譯文:蘇城有南園、北園二處遊玩的地方,菜花黃了的時候,苦於沒有酒家可以喝幾杯小酒。帶著冷飯盒去,對著花飲冷酒吃冷菜,很沒有意思。
有的朋友說就近找點地方喝酒,有的說看完花回去喝酒,但是總是不如對著花喝熱酒舒服。大家議論紛紛無法決定。
蕓笑著說:“明天大家只管各自出買酒錢,我自然會帶爐火來。”大家笑著說:“好。”
大家走了後,我問蕓說:“妳真的自己帶火去?”蕓說:“不是,我看見集市中有賣餛飩的,他的擔鍋、竈什麽的都有,何不雇他壹起去?我先烹調好,到看花的地方再壹下鍋,茶酒都可以用了。”我說:“酒菜到方便,但喝茶缺了烹茶的器具。”
蕓說:“帶壹個砂罐去,用鐵叉串串罐柄,把竈上的鍋拿掉,把罐子懸在行竈上,加柴火煎茶,豈不方便?”我鼓掌說好。街頭有個姓鮑的,賣餛飩為生,我們用壹百錢雇他的壹套東西,約他明天午後去,姓鮑的爽快同意了。
第二天看花的人都來了,我告訴他們蕓的主意,他們都很贊嘆佩服。飯後大家壹起帶著席墊去了南園,選擇柳樹蔭下團坐。
我們先烹茶,飲完,然後熱了酒並煮了食物。當時風和日麗,遍地黃金色的花,大家穿著青衫紅袖,走過田間小路,蝶蜂亂飛,令人不喝酒也陶醉了。
等到酒肴都燒好,大家坐在地上大嚼,那個擔餛飩的者言談不俗氣,我們拉他壹起飲酒。遊人見了我們,都羨慕我們的奇思異想。
吃完後,。
3. 英語翻譯蘇城有南園、北園二處,菜花黃時,苦無酒家小飲.攜盒而蘇州城有南園、北園二處,油菜花開時我們要去遊玩歡聚.苦於附近沒有酒家飲店,只好攜帶食品盒而去.對花冷飲,極無趣味.有的商量在就近尋找飲酒地方,有的建議看完花返回來飲酒,但是都覺得不如對著花趁熱飲酒痛快. 街頭有個姓鮑的人,靠賣餛飩為業,我們用壹百錢雇傭他,約定明日午後在油菜地見面,姓鮑的答應了.第二天,看花者都到齊了,我將事情緣由告訴了他們,大家都表示嘆服.飯後***同趕去,並帶上坐墊,在南園選擇柳蔭下團團圍坐.先是烹茶,喝完之後再暖酒做菜.當時風和日麗,遍地油菜花壹片金黃,看花者青衫紅袖,行走於田間小路上;蜂蝶亂飛,令人不飲自醉.繼而酒肴皆熟,大家便坐地大嚼起來.頃刻,杯盤狼藉,各位都已陶然,`或坐或臥,或歌或嘯.紅日將要落山時,我又想吃粥了,姓鮑的立即去買米來煮,吃飽了才回去.——轉摘。
4. 閑情記趣蘇城有南園、北園二處,菜花黃時,苦無酒家小飲[參考譯文]蘇城有南園、北園二處遊玩的地方,菜花黃了的時候,苦於沒有酒家可以喝幾杯小酒。
帶著冷 飯盒去,對著花飲冷酒、吃冷菜,很沒有意思。有的朋友 說就近找個地方喝酒,有的說看完花回去喝酒,但是總 是不如對著花喝熱酒舒服。
街頭有個姓鮑的,賣餛飩為 生,我們用壹百錢雇他的壹套東西,約他明天午後去,姓 鮑的爽快同意了。第二天看花的人都來了,我告訴他們 緣故.他們都很贊嘆佩服。
飯後大家壹起帶著席墊去了 南園,選擇柳樹蔭下團坐。我們先烹茶.飲完,然後熱了 酒並煮了食物。
當時風和日麗,遍地黃金色的花,大家 穿著青衫紅袖,走過田間小路,蝶蜂亂飛,令人不喝酒也 陶醉了。等到酒肴都燒好,大家坐在地上大嚼,那個擔 餛飩者言談不俗,我們拉他壹起飲酒。
遊人見了我們, 都羨慕我們的奇思異想。吃完後,杯盤弄得亂七八糟, 大家都有點喝醉,有的坐有的睡.有的唱有的叫。
太陽要下山了,我想吃稀飯,那個賣餛飩的就去買米煮了粥, 吃飽了大家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