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選擇壹個好的育苗基質非常重要。
播種前的準備工作有很多,如苗床準備、基質準備、種子處理等。近年來,隨著栽培設施的不斷改進和完善,種子處理、發芽等很多工作不再需要瓜農自己去做,而是可以交給種子經銷商去做。但有些工作,如基質消毒也不能忽視,這是培育健康壯苗的第壹步。
選擇育苗基質壹定要慎重,不要為了省幾塊錢就買劣質育苗基質。基質買回來後,要提前進行壹次全面的消毒、殺菌、防蟲,才能放心使用。
第二,防止接穗被蓋住
西瓜苗出土時,連同種皮壹起帶出地面,使子葉無法及時伸展。這種現象被稱為“帶殼出土”(瓜農稱之為“封頂”)。西瓜苗帶殼出土,子葉無法展開,輕則影響子葉的光合作用,重則子葉變黃、枯萎或形成“高苗”,對培育壯苗極為不利。
為了減少帶帽接穗的數量,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適當延長浸泡時間,剖開種子中心看不到幹核為宜。壹般以大粒種子浸泡10-12小時,小粒種子浸泡8-10小時為宜。
2.播種後發現覆土太少,可以覆蓋壹層細土或營養土。
3.土壤幹了,可以用噴壺噴曬好的溫水,但要註意噴壹次,不能反復,更不能倒“蒙眼水”。
4、人工脫殼,壹旦出土帶殼苗發出,要及時進行人工脫殼。早晨或適當澆水後,當種皮濕軟時,左手托住幼苗,右手輕推種皮,慢慢拔出子葉。
第三,加強保暖措施,防止低溫障礙
西瓜苗期,即65438+2-2月,是冬季最冷的時期,尤其是嫁接前後。但是很多瓜農因為苗棚小,保溫設施不完善,棚內溫度低,遇到寒流往往會出現低溫障礙。棚內溫度低,需要提高育苗棚的保溫性。此外,提高幼苗的抗寒能力也是應對低溫的重要措施。
1、加強保溫和供熱設施的措施
除了覆蓋棚膜、保溫被等原有的保溫措施外,棚內適當的取暖也是非常必要的。壹定要做好保護準備,避免傷苗。
另外,為了培育壯苗,建議在棚內安裝補光燈,可以兼顧加熱和補光,對提高苗木質量效果突出。如遇寒潮短時降溫,可使用溫室加熱塊進行短時加熱,壹個育苗溫室可使用2-4塊。點燃後可連續燃燒2.5小時,溫度會持續上升,且無明火,使用安全,快速提升夜間溫度5℃以上。
通過多種措施的組合,可有效改善苗木的光溫條件,解決制約育苗成敗的首要因素。
2.提高幼苗的抗寒能力。
出苗後,葉面噴施1000倍的懸浮鈣、1000倍的甲殼素和300倍的白糖,能有效提高細胞活性,增強幼苗的抗逆性。據中國植保協會理事於華根老師介紹,鈣肥可以說是最好的防凍劑,可以提高細胞膜活性,減少凍害的影響。?
擴展數據:
西瓜苗期田間診斷;
1,子葉和真葉小,深色無光澤,下胚軸和莖基部節間短,生長緩慢。這主要是由於苗床溫度低造成的。管理措施是提高床溫,如果是溫床,可以適當加熱;如果是冷床,白天揭開草席接收陽光,晚上蓋上草席保暖。
2.真葉小而黃,生長緩慢。如果床溫正常,是缺肥造成的。可及時噴施葉面肥,緩解缺肥癥狀。
3.葉子是深綠色的,生長緩慢。如果床溫正常,就是缺水的癥狀,經常出現在各種溫床。當這種苗出現時,要及時澆水。
4.子葉薄,顏色深綠,下胚軸短而粗,呈蒜狀,是肥害或藥害的表現。這時候就要適當多澆水,噴萬帥壹號(細胞分裂素),減少肥害或藥害。
5、子葉上翹,真葉小,色黃,卷起,部分邊緣幹枯,全葉枯死。這是高溫燙苗的表現,要及時通風降溫,床內最高溫度不要超過35℃。如遇晴天,註意揭膜通風,防止幼苗灼傷。
6.子葉和真葉大而薄,顏色淺綠,下胚軸薄而長,是幼苗過旺的表現。要加強通風,降低溫度,尤其是夜間,控制澆水,白天及時揭開地膜,增加光照。
7.子葉邊緣出現白邊,或真葉邊緣幹燥呈勺形,氣孔嚴重。主要是由於苗床通風過度,床內溫濕度驟降,葉緣迅速失水,葉細胞受損幹枯。為防止此類苗的發生,應在早晨床內溫度為25℃時開始通風,而不是在溫度升得很高時;通風口應開在下風側,由小到大逐漸增大。
8.深褐色根系是苗床濕度過高、溫度過低引起的根系漚化現象;銹黃根系是床土幹旱和根系老化的表現。
9.凍害常使子葉和真葉邊緣變白。較重的情況下,真葉幹枯,只保留生長點,壯苗變成弱苗,或者出現“無頭苗”現象。嚴重時全株變黑,因冰凍而死亡。所以種植前壹定要低溫練苗,經常收聽天氣預報,寒流來臨前做好臨時取暖和應急防凍措施。受輕微凍害或冷害後的早晨不要立即揭棚膜,以免太陽出來後溫度上升過快,使葉片失水萎蔫,應逐漸揭棚膜。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