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棗。
熟地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的塊根,又名熟地黃或伏地,經加工炮制而成。通常以酒、砂仁、陳皮為輔料經反復蒸曬,至內外色黑油潤,質地柔軟粘膩。切片用,或炒炭用。熟地又名熟地黃或伏地,屬玄參科植物,是壹種上好中藥材,具有補血滋陰功效,可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失眠,月經不調,崩漏等癥,亦可用於腎陰不足的潮熱骨蒸、盜汗、遺精、消渴等癥,是虛證類非處方藥藥品六味地黃丸主要成分之壹。
主要價值
臨床研究
熟地黃煎劑治療高血壓,血壓、血清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均有下降,且腦血流圖和心電圖也有所改善(熟地黃炮制加酒與否科研成果鑒定書,1980.6)。用復方五子地黃口服液治療男性不育癥總有效率為84%。
中藥信息
藥性甘,微溫。歸肝、腎經。
功效補血養陰,填精益髓。
應用
1.血虛諸證。本品甘溫質潤,補陰益精以生血,為養血補虛之要藥。常與當歸、白芍、川芎同用,治療血虛萎黃,眩暈,心悸,失眠及月經不調、崩中漏下等,如四物湯);若心血虛心悸怔忡,可與遠誌、酸棗仁等安神藥同用;若崩漏下血而致血虛血寒、少腹冷痛者,可與阿膠、艾葉等補血止血、溫經散寒藥同用,如膠艾湯。
熟地
2.肝腎陰虛諸證。本品質潤入腎,善滋補腎陰,填精益髓,為補腎陰之要藥。古人謂之“大補五臟真陰”,“大補真水”。常與山藥、山茱萸等同用,治療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遺精、盜汗、耳鳴、耳聾及消渴等,可補肝腎,益精髓,如六味地黃丸;亦可與知母、黃柏、龜甲等同用治療陰虛骨蒸潮熱,如大補陰丸(《丹溪心法》)。本品益精血、烏須發,常與何首烏、牛膝、菟絲子等配伍,治精血虧虛須發早白,如七寶美髯丹(《醫方集解》);本品補精益髓、強筋壯骨,也可配龜甲、鎖陽、狗脊等,治療肝腎不足,五遲五軟,如虎潛丸(《醫方集解》)。此外,熟地黃炭能止血,可用於崩漏等血虛出血證。
常用藥膳
熟地黃芪羊肉湯
材料:羊肉750克、當歸頭20克、白芍15克、熟地、黃芪各50克、生姜3片、紅棗5個。烹制:羊肉洗凈切塊,用滾水拖過;紅棗去核,當歸頭切片,白芍、熟地、黃芪、生姜均洗凈。把全部用料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開後,改文火煲3小時,調味供用。 功效:氣血雙補,固本養顏。用於氣血不足而致面色蒼白或萎黃,頭暈目眩、四肢倦怠、氣短懶言、心悸怔忡、食欲不振;或腎陽不足之腎虛肢冷、腰膝乏力、面部色斑等;或神經衰弱、貧血、腎炎及病後屬氣血不足、腎陽虧損者。熟地味甘微溫質潤,既補血滋陰,又能補精益髓。如熟地配以當歸、白芍、川芎就是大名鼎鼎的治療血虛癥的四物湯。熟地配白芍能養肝,配柏子仁養心,配龍眼能養脾,配麻黃則通血脈。熟地,來源於玄參科植物地黃的幹燥根,味甘微溫質潤,入肝腎二經,既可補血滋陰,又能補精益髓。中醫有言,女性血主其身,所以對於女人,熟地即是微溫補血的上好補藥。
熟地粳米粥
熟地+ 粳米=堅韌骨骼。取熟地30克,用紗布包紮,加水300毫升,放入沙鍋內浸泡片刻,用文火先煮,經過數次沸騰後,見藥汁呈棕黃色、藥香撲鼻時,漸轉為慢火。成微波形的沸騰時,放入粳米40克烹煮。待米仁開花、形成粥糜、呈稀薄粥時,去掉熟地即可食用。滋補成效:由於血虛引起的面色黃暗,骨蒸潮熱,不自覺地出虛汗,腰膝酸痛,身怠無力。
熟地白酒盅
熟地+白酒=烏黑頭發。熟地黃120克、枸杞子60克、檀香2克、白酒1.5升,以上的藥物上藥研磨為粗粉末,用白布袋盛之,與酒***置入凈器中,浸泡14日後,開啟即可飲用。滋補成效:用於精血虧損的輔助治療,對陰虛血枯所致的須發早白也非常有效。